有人认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不是真理的本质特征,而是真理的衍生特性,真理的本质特性是“能够产生正向价值”,即“有用”才是真理的本质特性。笔者不敢苟同。
按照“能够产生正向价值” (笔者认为就是“+价值”),即“有用”才是真理的本质特性的观点;很显然,不“能够产生正向价值”,即没“有用”( 笔者认为就是“0”、“-”价值)就不是真理了。众所周知,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到“1+2”,如果研究到“1+1”,就是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在追求真理。“1+1”就是他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真理”。但世人已有共识,哥德巴赫猜想的“1+1”,并没有用。按照前者的逻辑,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追求真理。按传统的观点,真理的本质特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则完全可以说明陈景润的研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追求“1+1”,就是追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追求真理,尽管它是“0价值”。
有人还同时认为:“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完全等价的。”“实践(或生产力)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美与丑、善与恶的唯一标准,是检验一切事物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实践,基本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在发展生产力,只用生产力标准能检验哪个是社会主义,哪个是资本主义吗?我们的党和邓少平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两重性”:一是自然属性问题;二是社会属性问题。这样一来,检验当今社会的实践,就必须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来检验。只从自然属性方面来检验,是肯定检验不出哪个是社会主义,哪个是资本主义的。
有人同时还认为: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种典型的价值标准,它是检验和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一切事物的好与坏、成与败、是与非、得与失、利与弊的客观标准,在本质上它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全面、具体和科学地体现了“实践标准”或“生产力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最高层次的、最为抽象的价值标准,“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次高层次的、较为具体的价值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低层次的、最为具体的价值标准。笔者认为,“三个有利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就是说,该标准只能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用;而不能超出我国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来检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实践。所以,笼统地说“生产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肯定是荒谬的;这决不是“三个有利于”的本意。
整个宇宙可分为人化自然和和自在自然两大部分。自在自然是人类尚未涉足的自然存在的自然然。毫无疑问,自在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均不会具有社会属性,而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化自然则是人类已经涉足的自然。人化自然里的一切事物,包括社会——人类生活共同体——本身就是自然里的事物当然具有自然属性。同时,社会的事物,由于它是目前所知自然界中最高级动物——自然界的特殊部分人类社会的,所以它又同时具有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则表现为阶级性。自然的事物由自然属性决定其必然具有自然属性本质。社会的事物由二重性决定其必然同时具有自然属性本质和社会属性本质。很显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具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
(此文只对事,不对人。为更深入了解笔者的观点,请参阅拙作《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准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