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


 

贸易争端与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

【一方面,是美国经济结构的陈旧保守与竞争力衰退,另一方面,却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在数量巨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与其它资源的条件下,只要中国人学会制造什么,太平洋对岸的美国相同行业中的工人就会失去工作,因为廉价的中国货会打败相应的美国货,美国货却因承担过重的美国人的福利职能,而成本高昂,根本不是中国货的竞争对手。因此,中美甚至中国与整个欧美的贸易争端,实质上是陈旧保守的欧美高福利体制拖累了它们经济的竞争力,从而使中国货显得更加具有竞争力。但是另一方面,廉价便宜的中国货并不仅仅具有破坏美国人的福利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增加美国人福利的作用,因为美国消费者只需花更少的钱,就可以购买到更多的中国商品用以消费与生产,它显然比购买相同的美国商品要“抵值”,要包含更高的福利。如果美国市场拒绝中国货的进入,只准销售美国人自己生产的商品,那么这虽然有利于部分美国生产者,但却牺牲了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使美国人得不偿失。特别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也是对生产者利益的损害,从而对整体社会经济的损害。因此,美国人对自己“闭关锁国”,将陷于“双重损害”的境地,从而使美国经济变得更为艰难。因此,美国人不要以为提高进口商品关税或者迫使人民币升值会对美国经济有太大利益,所获利益将被所遭受的损失抵消。

另外,许多人都称赞美国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但是实际上,第三产业并不能“当饭吃”,“饭”还是要从第一、第二产业中来。因此,美国的这个经济结构本身就注定是要从其国外输入物质商品的经济结构,没有中国等国家所输入的大量廉价物质商品,美国就不可能维持它以第三产业为重的这种经济结构。这就呈现出美国人的矛盾:一方面它们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剩下的30%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利益,但它们却又需要输入大量物质商品来维持高达70%的第三产业,没有物质商品的输入,美国不可能维持这个高比例的第三产业的存在。而美国能够维持这样的经济结构,又与美元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因为,如果没有美元的这个地位,美国人不可能以输出美元债务的方式,甚至以大印美元的方式取得世界各国第一、第二产业所生产出来的物质商品,从而就不可能维持其享受型的“第三产业型”经济结构。

正象下文所说,对于美国人来说,“漫长而困难的经济调整无法避免”。“由于贸易与汇率问题,美国开始反思‘国家竞争能力’”了。这才是美国人应该抓紧去做的事情!――黄焕金】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学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50606/zh/200506060001.as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06-06 14:35:06

 

  美国现场调查系列之一

  汇率报复案

    

  本报特派记者 赵忆宁 美国报道

  【记者手记】

  记者在4月美国参议院表决同意将纽约州舒默议案(如果中国在180天内不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美国就将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27.5%的关税)列入议事日程的前一个星期到达美国。经过近两个月的采访,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与观察美国: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美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记者与20多位美国政界,企业、金融、法律、学界等重要人士会谈,包括美国贸易代表委员会、国会所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国会研究服务局以及参议院财经委员会,美国企业协会、华尔街银行家、基金经理人和律师。最重要的是对美国思想库学者的采访,包括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霍普金斯大学等,他们之中有前任美国政府副国务卿、前驻日本大使,还有数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贸易与汇率问题及其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访谈调查后,记者发现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不那么容易得出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类似的简单结论。它的背后涵盖了贸易、就业、竞争能力等相关问题。与其说是他们关切中国人民币是否升值,不如说他们更关切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崛起对美国利益的冲击与影响。

  全球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平——信息是流动的、资本是流动的,最终导致工作也是可以流动的。如果得出什么结论的话,那就是:国际资本与中国的劳动力结合,不仅压抑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也最终打垮了美国的工人阶级。目前还仅仅是刚刚开始。

  美国汇率报复案调查将分期刊登美国各界是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和人民币汇率问题。

  

  美国政治与知识精英呼吁:美国必须在困难的政治环境下顶住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漫长而困难的经济调整无法避免。

    

  去年,美中之间的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中贸易逆差前所未有地上升到1600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逆差的25%(美国口径);按照中国统计口径,去年中美贸易顺差为586亿美元。虽然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相差很大,但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事实。贸易顺差反映了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尽管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于美国。

  美国各界认为,美中贸易顺差的背后,不仅是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它反映了中国的崛起已经对美国构成了不仅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的威胁;不只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而且是对美国劳动力就业不安全的威胁;它不是军事威胁,而是工作替代的威胁;不只是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价值的制造业的威胁,而且是对技术密集型、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甚至是服务业的威胁;不只是人民币低估的威胁,而是“债务政治经济学”的威胁,也是对美国国际竞争能力的威胁。

  中国的崛起是本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对此,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世界没有准备好,美国也没有准备好。中国的崛起到底会对世界与美国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不清楚,美国也不清楚,世界也不清楚。面对几年前还是以出口低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中国,突然之间,出口到美国的中国计算机已经占到美国进口市场的14,美国人感到中国的威胁真的来临了。面对中国的突然崛起,美国甚至没有应对挑战的策略。国会揪住中国汇率问题只是“必须要做一点什么事情”,汇率问题的背后是美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经济、安全的全面影响,这已经涉及到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甚至每个家庭的利益。

  谁更不平衡?

  2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贸易、经济依存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更受益?美国是受害者吗?

  在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互联网的背景下,有人说,由于运输与信息方式改变,地球已经从圆变成了扁平。似乎并非如此简单。最近爆发中美汇率与贸易政策之争,背后反映了相隔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并非在一个平面上,以致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产生严重分歧。

  美国参众两院及政界高压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布什政府在其压力下开始向国会屈服。背后的原因在哪里?除了“选举政治”因素之外,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商品太廉价了,美国已经有15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被中国进口产品替代;美中贸易逆差使中国换回大量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外汇储备国,而美国成为巨大的贸易赤字国。美国人在抱怨:我们的工作转移到中国去了,美元存在中国的央行,中国满街都是从美国偷来的盗版软件。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内心不平衡。

  去年中国出口额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出口大国,中美双边经济与贸易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越来越依赖美国市场,对美出口贸易额高达中国GDP110以上;另一方面,美国越来越依赖中国多方面的“输血”。

  首先,去年中国出口退税大约为4200亿人民币,占GDP3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第一,等于中国政府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补贴;

  其次,中国目前有650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二,其中近2000多亿美元购买了美国长期国债(美方数据),排在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期投资者,从而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第三,中国对美国的长期投资,也对美国的低利率、低通货膨胀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刺激了美国厂商和居民长期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热情,使美国居民能够在高的家庭负债率(150%-160%)下,仍然保持世界最高生活水准。

  当美国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中国人更加不平衡: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中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为什么我们还要补贴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国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与低收入人口,为什么以低价出口补贴美国消费者?很多中国工人在劳动、环保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甚至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何必扭曲了本国的资源价值,增大本国的环境成本?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需要本国的资本创造更多的就业,为何购买如此多的美国政府债券,为他国创造就业?

  由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引发的这场贸易、就业、汇率问题的政策辩论,反映了双边无论是在看法或者基本数据等相关问题上认识差距甚大。

  

  债务的政治

  事实是,在美国不受国会压力的机构不多,只有少数精英知晓“美国债务政治”的利与害。无论是美国威吓中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惩罚,还是逼迫中国乃至亚洲调整汇率,不仅会对这些国家造成打击,而且美国也会遭受损失。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美国也是世界上贸易赤字最多的国家(20046600亿美元)、财政赤字最大的国家(6000多亿美元),家庭债务最大的国家(平均每个家庭10万美元)。美国经济既强大又脆弱。正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人民币是否升值对世界乃至美国非同小可。

  对中国而言,一旦人民币升值,作为债权人资产缩水,从存量上看,升值幅度越大缩水幅度越大;从债权流量上看,人民币升值或者放弃紧钉美元汇率,意味着购买美元债券的可能性越小;作为债务人美国,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债务资产缩水,升值越高债务缩水越大,这可能对美国来讲是个利好。

  但是,一个债务累累、依靠借债度日的美国,一旦中国减少购买,或者放弃购买美国债务,甚至效仿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债务,将不得不迫使美国财政部提高长期国债利率,进而迫使美联储提高基础利率。这将意味美国进入高利率、高负债的时代,它并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减少了美国债务总规模,反而加剧了债务总规模。更重要的是将推动美国因利率上升引起的高通胀,美国有可能将从现在的“两高、两低”时代——高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的时代,转向“一低三高”时代——低增长、高利率、高通胀、更高债务。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只是对出口部门的伤害,无非是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从超高增长到高增长;无非是出口部门创造就业能力下降,从高增长到低增长。中国出口减少将充分显示大国市场的优势,转向扩大内需。相比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

  债务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债务人害怕债权人逼债,尽管债权人受损,最终,债务人从来都是最大受害者。无论是格林斯潘还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深知债务政治经济学的结果,这正是格林斯潘为何公开反对美国国会与财政部的根本所在,他们深知其中的利害,更深知美国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能结束美国九十年代以来的“黄金时代”。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双边贸易超过2000亿美元的规模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任何一方受损都意味着对方受损。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中国的王牌

  对此,美国学者有清醒的意识,这场争论与1980年代崛起的日本大量商品出口到美国引发的贸易纠纷和日元升值如出一辙。但是,今日中国与昔日日本有了很大的不同。对此,美国主流意见是,高压中国人民币升值获得短期收益;非主流的意见是,美国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提出“向中国学习”从赤字变为储蓄。两派观点对美国经济问题的严重性的依据、判断不同,前者是“中国祸水论”,后者是“美国经济结构论”。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三座债务大山”的情况下获得持续的发展。

  常言道“吃人嘴短,借人手短”。过去十年美国消费者从中国贸易进口中获得6000亿美元的收益,这是“吃人嘴短”;中国购买美国长期债券,这是美国“拿人手短”。但是美国仗着世界霸主遗风反而“吃人嘴硬,借人手长”。殊不知,中国手中还攥着“全球化”与“债权人”的两张“王牌”。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手中的“小王”。全球化主要是由资本驱动,资本从来是用脚投票。由于中国20多年来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与加入WTO,人力资本与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只要中国人学会并可以做的事情,基本上美国人就要丢掉饭碗,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上升不可遏制,资本趋利而行的特征也暴露无遗。  

  债务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手中的“大王”,在债权与债务双方,主动权由债权人主导,而不是债务人。中国握有大量美国货币与证券,意味着中国也掌握着美国的繁荣与衰退,美国高压中国汇率,虽然不致引发突然抛售美元储备使美国经济破产,但是美国政治与知识精英已经发出警告,新版的“债务威胁”已经使摆脱了冷战军事平衡的美国再次被拴在“相互确保的摧毁”之中。这种不安与警惕使他们呼吁:美国必须在困难的政治环境下顶住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漫长而困难的经济调整无法避免。由于贸易与汇率问题,美国开始反思“国家竞争能力”,这是前所未闻的。中国没有理由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信!

  (特别致谢美国亚洲研究局华盛顿办公室主任Daniel B.Wright,他帮助我完成这次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