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焕金

中国小小黑格尔

马克思的“耗费价值论”


马克思的“耗费价值论”
黄焕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二重性时说:“归根到底,如果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是人的力量的耗费。尽管缝和织是不同的,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的运动在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只是改变形式,它当然必须有一定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耗费。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仅仅是人类劳动,是一般的人的力量的耗费。正如在市民社会里,将军或银行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本身则扮演着极卑微的角色一样,人类劳动在这里也是这样。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具有的...

Read more

不断降低商品价值有很大意义与作用


不断降低商品价值有很大意义与作用
黄焕金
 
  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关于价值的一段话:
“不断降低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降低价格,对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很大的作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480页。
什么意思?为何得出“降低商品价值对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有很大作用”的结论?
原来,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指“耗费的凝结”的意思,完整地理解这个价值概念,是:耗费实现其补偿。单纯...

Read more

关于在丰裕中因失业而挨饿的现象


关于在丰裕中因失业而挨饿的现象
黄焕金
关于在丰裕中因失业而挨饿的现象,是一个很有趣又含意深刻的现象与问题,主流经济学比如凯因斯主义,都对它进行过重要的研究。记得凯因斯在《通论》中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认为短缺与贫穷似乎比丰裕更好,因为短缺与贫穷会剌激需求,而丰裕会使需求空间填满,从而使“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管理是凯因斯主义的重要出发点,它认为生产过剩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因此要想办法剌激需求,才能解除过剩。
但是,在与凯因斯主义相反的“有效供给创造需求”的思想中,对生产过剩问题则有另外一种解释与解决之道。它认为,有效的丰裕并不是...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六)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六)

黄焕金

 

有人说在保持国有制的前提下,也可以建立市场经济。这可以吗?前面说了,自己的产品不会与自己相交换。国有制下的产品,是属于国家的,不能与国家自己相交换。也许人们说,不是有许多国有企业吗?这些企业之间的产品,不是可以互相交换吗?但是,作为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并无自己的所有权,企业对它自己生产的产品并无所有权,只有国家才有所有权,因此也只有国家才有权交换这些产品,才有权拿这些产品去交换。所以,说一家国有企业的产品可以与另外一家国有企业的产品相交换,岂不是国家同国家自己相交换吗?除非国家自己放弃对国有企业中这些产品的所有权,将这些产品...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五)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五)
黄焕金
  经过对三十年经济改革的回顾,我们再回过头来说本文题目的立论。我们从三十年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中已经看到,在产权改革以前,对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而当后十年最终决心进行“抓大放小”的产权改革后,计划经济体制才得以迅速改变,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真正建立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计划”与“市场”具有独特的适用范围。我们都知道,在一个企业内部,并不实行市场交换关系,而...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四)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四)
黄焕金
有学者指出不要混淆“公有制形式”与“公有制实现形式”。认为公有制形式只有两个,即国有制(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而公有制实现形式则是另外的意义,比如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是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等等。这个观点的实质是强调国有制等形式与股份制是不同意义的所有制内容,它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因此不能将股份制与国有制等平行并列在一起。这种观点是否成立?公有制的原本意义是指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通常理解这种占有形式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只有这两种占有形式而不再有其它形式吗?假设每个劳动者都&ld...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三)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三)
 
从经营机制上,计划经济时代对国有企业的统制是非常僵死的,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活动余地,一切都要遵守国家计划,否则,涉及方方面面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国家计划,就有可能被干扰、被打破,被“冲击”。因此,在许多时候,企业明知只改一点点,就可以明显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就可以节约很多费用,但不行,尽管谁都知道事情很合理很有好处,这点事情也很容易改,但层层申请上去,就是难批下来。一方面是官僚主义盛行,另一方面是“计划”的形式主义性质难以容许各个企业的特殊性。计划者会想:如果每个企业都这样,都各行其事、自...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二)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二)

 

黄焕金

 

 

 从三十年改革历史看改革的真正实质

  那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的直接与表面目标是破除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实际上却是对国有制的扬弃呢?要回答这个重大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尽管改革开放是从三十年前的1978年开始,但实际上,早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改革思想与实践就已经不时显现了,只不过当时的改革并未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反而受到严厉批判。所以1978年以前的改革的星星之火,一直难以形成燎原之势。而计划经济与其...

Read more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一)


三十年之误,并非计划经济之错
 
黄焕金
 
    【摘要】改革开放,名义上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是对传统所有制的改革,是对国有制的扬弃。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国有制经济时,只存在计划经济,不存在市场经济。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扬弃国有制体制,容许所有权多元化。在此同时,将国有制与公有制的意义相区分,在一定条件下,国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据说,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破除,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直接来...

Read more

政府的"管制瘾"与艰难的就业民生


政府的"管制瘾"与艰难的就业民生
    【众所周知,在中国,政府历来最喜欢管制社会经济活动,各级政府可以编造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由,而对社会经济活动、对市场进行管制。这种甚至已经上瘾了的管制,源于传统公有制的意识形态,源于对市场经济的深刻的敌视歧见,源于对社会经济(民间经济)的浓重歧视,源于对社会主义的"国家主义"误解,认为政府可以安排一切,可以安排整个社会、全体公众的具体生活(比如,各级地方政府热情过度地替民众创造了许多"形象工程",自认为民众现在最需要形象),从而将国家与政府沉重地凌驾于社会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