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冯害苦的是一条破损的资金链。事实上,嘉善托普宾馆的问题仅仅是托普27个软件园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如果托普一旦失去土地,将缺少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站在十字路口的托普走向何方?[
嘉善托普宾馆工程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沪)承建,土建由淮安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分包,按照合同,冯的工资应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支付给淮安五建。但据淮安五建有关人士提供的对账单,截至2003年11月25日,中建二局一公司仅支付给淮安五建98万元,欠帐88.5万元。
“因为托普没给我们钱,所以我们也没钱给余向棋,”中建二局一公司(沪)托普宾馆项目经理胡俊峰诉苦,“我们实际投入的资金,不含管理费,已近750万元,但托普迄今只付给我们385万元。”
托普集团副总裁、嘉善托普信息产业园项目总负责人吴波对胡俊峰的说法并不认同:“我们不欠他们钱。”主要理由是,他们将部分工程转包给了其他施工单位。
事实上,嘉善托普宾馆的问题仅仅是托普27个软件园问题的一个缩影。托普的样板园区——位于上海南汇区的东部软件园,就是由中建二局一公司等4家建筑公司分段承建。如今,东部软件园竣工已近两年,但托普仍欠中建二局工程款500多万。“南通四建更惨,工程款被拖欠一半,约有2000万元左右,”胡俊峰说,“他们不得已将托普告上了法庭,托普败诉后土地证被扣押。”
2003年12月19日,因学生公寓楼工程款纠纷,托普方面与浙江海盛、迭加、长住等三个施工单位的200余名工人发生冲突,结果是人伤物损。这一暴力事件的起因是,海盛等三个施工队坚持认为托普拖欠他们工程款900万元,但托普不认账。
托普也有苦衷。2003年末,在托普的发祥地四川,由于与自贡市国资委发生借款合同纠纷,上市公司托普软件价值约2253万元的150亩土地及其5处房产已被当地法院查封。上海的一位证券分析师为此评论道:“号称有10亿资产的托普集团,其实已无钱可还。”
工程款纠纷只是托普集团整体问题的一小部分,目前,托普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土地欠款和银行还贷。
据不完全统计,托普在全国各地建造软件园、信息产业园所占用的土地超过1.2万亩,这些土地均以优惠价格从当地政府获得。在上海南汇,政府出让给托普的地价为每亩10万元,而商业用地的地价则至少每亩40万元。在浙江嘉善,托普获得的毛地价格仅每亩3万元,如果作为商业用地,同期价格也要每亩10万元。
部分园区所在地政府逐渐发现:托普大规模圈地,目的并非是其董事局主席宋如华所说的“种软件”。“他们到处圈地可能是为了融资。”常州市高新开发区一位干部说。有关人士称,托普在开发软件园时极有可能采取同一种运作模式:托普先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与地方政府签约,获得廉价土地后,再将这块土地重新评估,使地价大大增值,接着,再把评估后的土地转让给自己的下属公司。
“从账面上看,土地转移形成了效益,因为它是上市公司,通过一些手段就可以形成现金流量,”南汇一位干部分析托普上述运作的“两大好处”,“另外,可以用通过评估后的土地价值去银行贷款,套取现金。”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托普究竟向各地银行贷了多少款?它是用土地、股权还是其它东西进行的抵押贷款?早在2002年中,一份来自银行的调查报告表明,托普软件目前面临重大转折,随时有可能因项目失败而面临巨大风险。该银行的结论是,应尽量避免与其发生贷款业务,已发生的贷款业务也要足额抵押。
据调查,托普软件单在四川一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已达10亿元左右。其中,工商银行最多,占一半以上,其余则来自建行、农行以及中国银行。一位银行界人士说,“托普集团业务及直系、旁系企业非常庞杂,到底托普集团在诸银行有多少贷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银行界都无法统计。”而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向托普软件提起诉讼表明,该行对托普软件的信用评估已大不如前。
已经陷进烂泥坑里的托普软件将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局?
实际上,托普软件近年的种种举措备受外界质疑。
2002年7月,托普集团在全国各大媒体登载大幅广告,在全国招收5000名软件工程师。但据微软中国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测算,在假设销售部门能100%顺利实现销售的前提下,一名合格的国内软件工程师必须至少为公司每月完成2万元的业务,公司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如果是50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每年应为公司创造出12亿元的产值。
而托普集团公布的对全国27家软件园建设的巨额投入,这张单子上有对上海园区超过10个亿的投资、对陕西咸阳的托普西北软件园总投资5亿元等等一系列大手笔投入,业内人士预计托普软件一年至少需要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才能收支平衡,但去年中国一年的软件产值才300多个亿。
2003年10月11日,托普软件发布了2003年第三季度业绩预警公告,称“根据公司1月至9月经营情况,经公司财务人员初步认定,预计本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2002年同期相比将下降50%以上”。
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虽然托普软件一直以中国软件龙头企业的姿态面对公众,但在软件市场上,人们更多看见的是托普的竞争对手、近年业绩一路向上攀升的用友的软件,而找不到任何贴有托普品牌的实质产品。
地产方面,一期开发占地4500亩的托普信息产业园的目标是,“在今后两年内将引进台湾的IT企业及相关产业,完成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建成后年生产能力达300亿元人民币”。但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嘉善托普信息产业园却未能正式启用,2001年下半年就已宣称签约进园的11家台湾IT企业至今毫无踪迹。
而在市场上与托普软件一样难觅踪迹、在投入上与托普地产一样只进不出的,还有托普手机,基本没有现金流,且根据托普集团内部员工透露,手机计划基本已经搁浅。
“一个多元化企业是否能长盛不衰,决定于其对自己的核心业务、其他的增长业务以及未来可能涉及的种子业务的把握,如果像托普一样,把自己所声称的核心业务IT增值服务放到一边,不断地去涉足各种陌生领域又浅尝辄止,却是企业大忌。”业界人士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