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河北省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信息消费是指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相关的一种新兴消费形式。信息消费与传统消费相比,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潜力很大,前景诱人,已经并正在成为我省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一、河北现状
    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宽带接入面不断拓展,为扩大信息消费奠定了硬件基础。2004年,全省通信行业在优化网络结构、调整网络布局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通信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得到了增强。截至2004年底,全省长途交换机容量达22.1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1960.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728万门,宽带接入端口102.5万个。全省电信业务主要指标均有较大增长,到2004年10月底,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35.47亿元,同比增长45.4%,居全国第6位;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54.6万户,成为继广东、江苏等省份之后全国第5个超过3000万户的省份。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总长达12.2万公里,省级光缆干线网已联通11个设区市。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省已建成一个技术先进、业务种类齐全、适度超前的基础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居民宽带接入范围不断扩大,为信息消费提供了广泛的基础,促进了信息产品升级和信息市场的繁荣。
  2.电子政务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我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12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如办公及网上审批系统,省委系统开展了视频点播、电子公文公布等;省政府系统实现了非密级信息网上传输;建设、环保、商务等部门开发应用了网上审批系统;多数市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农业信息发布及服务系统,2004年网上发布农民急需的市场行情、病虫害防治等信息30余万条,编发信息20多万份,提供电话语音咨询40万人次,河北农业信息网在全国农业网站排名中居第2位。电子政务网络整合工作开始起步。目前已完成《河北公务内网建设整合方案》,实现了省直单位及各市间的互联互通,公务外网建设方案及运行维护的招标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3.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不断普及,为扩大信息消费创造了良好氛围。国家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中国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和“金”字工程,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学校信息基础知识教育普及面不断扩大。据统计,河北远程教育网信息资源总量已达到6700G,视频资源近1000小时,联网学校达到13000所,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交互性、综合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学校信息化基础知识教育的不断普及,对带动家庭甚至全社会信息消费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社会上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公众运用信息产品的技能也普遍有所提高。所有这些,不仅促进了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推动了即时消费,而且更为潜在的信息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4.信息消费价格不断回落,为扩大信息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业界著名的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十八个月便会提高一倍,而价格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每十八个月微处理器的价格就下降50%,甚至更多。随着信息产品功能的大众化,价格的平民化,过去高不可攀的计算机,如今翩翩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信息市场竞争加剧,通信和上网资费不断下调,已经逐渐接近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加入WTO后,IT产品迈向零关税,国外的信息产品将更多涌向我国市场,虽然有可能对我国IT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消费者却大大受益,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和信息产品的广泛普及。
    5.信息消费已成为内在需求,市场发展很快,潜力很大,前景喜人。与传统消费形式相比,信息消费具有高度渗透性、倍增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高度渗透性使得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可以从发明地直接传递到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度倍增性是因为一种信息消费往往能带动其他信息消费的发生,从而产生消费倍增;高度持续性却表现在信息消费连绵不绝并不断强化和扩充。简单比较一下对普通家电与计算机的消费,不难看到当用户购买家电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再发生其他连带消费;而当用户购买计算机,所涉及的消费则包括计算机外设、软件、上网、娱乐、电话、书籍甚至培训等等一系列的消费,并且这些项目的消费均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和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家庭,对信息消费的需求将不断放大,并迅速发展膨胀,消费潜力非常巨大。信息消费的这种渗透性、倍增性和持续性将带动信息消费不断向前发展。
    二、发展重点
    刺激信息消费,扩大信息消费需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促进政务信息消费。电子政府既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又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消费者。要实现社会信息化,首先要搞好政府信息化,进而带动企业、社会和区域信息化。这既是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推动全社会扩大信息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搞好政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全省政务系统网络建设。在这方面,目前有不少兄弟省市走在我们的前面:如福建、安徽、广西、上海等。从目前来看,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组织程度不高、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应用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也间接地影响了其他类型信息消费的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2.加快产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信息消费水平。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推进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方向。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使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产业信息化的加快推进,一方面有力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同时企业信息消费的扩大,必然带动信息市场的繁荣,为扩大内需带来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能达到一箭双雕或一箭多雕的效果。
    3.突出抓好公共信息服务,全面推进社会信息消费。实践证明,公共信息服务水平越高,全社会信息消费指数也越高。近年来,我省公共信息服务发展很快,校园上网、网上教育、网上旅游业及“金卡工程”等进展迅速,各类消费卡、就餐卡、交通乘车IC卡、社会医疗保险卡、车辆加油卡也纷纷登场。要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
    4.大力实施家庭上网工程,鼓励居民扩大信息消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信息消费的最大市场。家庭上网是家庭信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宽带接入、手机上网技术无疑为家庭上网注入了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楼宇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家电产品逐渐发展成熟,引领信息消费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网上购物发展迅速,教育、娱乐、旅游、医疗、纳税、电信、水电、家政等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更加贴近普通家庭生活。但这些服务要全面走进普通家庭还需要一个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当务之急是:不但要大力推进家庭上网,而且要加强对家庭信息消费的引导,促进居民转变消费观念,让信息消费的触角伸到每个家庭,推动家庭信息消费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加入WTO后,全社会潜在的信息消费需求将日益扩大,能否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有效供给,成为将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关键。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进信息消费。
    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推进信息消费,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对此,既要有明确的认识,又要有积极具体的措施。重点是要抓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导向管理等工作,大力推进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信息市场,刺激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2.积极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良好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消费的保障。加入WTO后,信息服务业将成为国外企业“抢滩”的重点领域,我们面临着内挤外压的双重压力。为此,要处理好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的关系,对一些事关信息化建设全局的和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重点信息服务项目,如软件开发、公益性数据库开发、电子政务建设等,政府要重点给予推进和扶持。
    3.多层面开展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会用才能消费。信息网络知识的普及,是信息化发展、信息消费繁荣的重要前提。要把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列入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信息主管(CIO)制度。要创造条件在中小学生中特别是小学生中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社会公众中开展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以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的需要。
    4.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在大力推进信息消费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市场秩序的管理,严厉查处和打击假冒、盗版等不法行为,适时合理地调控信息市场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信息消费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李燕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