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市上冲年线失败,3季度业绩下降,全年业绩不容乐观。国资委高层不断出来讲话,指出全面股改上市公司支付的对价过高,有令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放话要检讨上市公司的行为。又有人抛出“全流通股改完成并不意味股指必涨”, “不唯股指论”等等。此些言论一出,股市一路下挫,直至近日10月26日下穿千一点,大有直逼千点的势头。自从全面股改以来,国资委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被市场紧紧关注,它对上市公司的每个文件都对市场都有重要影响,而它也对市场所关心的央企、国企股改做了许多明确规定。但近一段时间,国资委表达出来却令市场寒心,10送3的极低市场平均对价是过高,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这一带有对阶段性股改定调的言论,造成市场又一次恐慌,指数直线跌。原本就弱势的流通股东几经辛苦争取回来的补偿本来就不高,现在却受如此指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股改期望,被无情地打破。由此可见,国资委是近一段时间最大的做空力量。
证监会与国资委是两个同级别机关,中国股市百分之六十的股票是国有股,国资委代表国家管理这些股份,换而言之,国资委是中国股市最大的股东,股改是证监会发动的,改革、支付对价却是大股东发起的,完成的。没有国资委这个大股东配合,证监会只能一只脚走路,根本无成功的可能。股改10送3的平均对价,本来已经很低,相对于其上市时获得的超额收益,股民多年来因上市公司虚假行为、蒙骗上市,庄家操纵股价恶炒而损失的财富更是是极其微小,沧海一粟。但这仅有的一点补偿,却被国资委以过高对价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遭非议。国资委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管理国有股,企业高速稳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无可厚非。可是用这样的借口企图低对价以取得流通权,就不可忍受。10送3,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么,用多少对价才可以避免呢?此外,那样的对价根据是什么?企业的估值?又用什么方法估算?如果用净资产计算,对于每股1元、2元净资产值,5元、6元股价的公司,高比例控股的公司,10送10,10送20获取流通权也不过分,流通后,国有股按市值计算,国家的收益绝对大大大于以净资产值计算的价值。何来流失?如果那样一点利都不肯让予受伤的股民,要不流失,那么像2001年财政部以市价减持那样全流通算了。何来要解决股权分置?
截至股改前4月末,流通市值约9989亿元,总市值约31330亿元,总股本7299.43亿股,流通股本2646.77亿股。而国有股的比例大约百分之六十,即有大约有4000亿股,按10送3的比例,要送出800亿股,按当时市值计算约3400多亿。媒体报道说,
而且,我们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中有一大部分是股民在IPO,增发、配股中贡献出来的,根据社会学家孙立平的估计,我国股市有设立至今,股民共损失约1.5万亿,国有股东以1元面值认购发起股份公司并上市,而股民却以5元、10元,甚至20 30元认购流通股,在一级市场享受完大部分利润后,绝大部分股民在二级市场受套。原先深套其中的割肉出局,在无人愿意踏入证券市场,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现在,非流通股们,特别是国有股却想用3400多亿的代价换取尽两万亿市值股票的流通权。在做了一些毫无力度的所谓承诺后进入流通市场,还要指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天底下哪有这般好事,不用脚回应才怪!管理层强调,股改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