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断想


                       股市的断想 

   股票市场是一片混乱,有价值的股票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有价值的股票都在海外上市,这部分才是很有价值的?不一定,虽然占有大量的市场,却都是国企,自身占有垄断的地位,垄断的资源,却市值不高(与它自身的地位不相称,从整个市场范围看还是偏于弱势),根本原因表明,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实在的做企业,只是所谓的国有资产的代言人,是一个行政色彩很浓的形象,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话,似乎所有的状态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模式也是正确的,然而,从社会的三棱镜看,弊端是固有的,还是副产品。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潜规则下的国有资产的流失?腐败的滋长,还有繁复的人事造成的不良后果,沉冗拖拉的办事效率。在没有激励机制的规章制度下,没有透明的监督机制,很多企业就成了一把手说了算,这是国家政治场的浓缩版。

   这部分企业是优质资产吗?或许是。市场上毕竟还是有想做好企业的人,看你怎么去发掘它。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假设从基本面来分析,中国很多企业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无非是两种后果条件:有利的因素(正向关联),不利因素(负向关联),有点像曲线。多数条件下,如果市场因素(市场环境)和政府因素(官商行为)的正向叠加作用下产生好的增加市场效率的结果,如果市场因素(市场环境)和政府因素(官商行为-人脉背景?)的负向叠加作用下产生坏的降低市场效率的结果,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失衡,即所谓的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导致有效市场失效。阻滞了社会的发展,站在发展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立场上所言。做好也是做,做坏也是做,只是结果不同(旁观者的评判而言)。

   从整体的福利型的社会看角度而言,若是好的、趋同的、有效率的社会效应则增加整体公众的福利水平,若是坏的、不一致的、迟钝的办事原则(甚至含有潜规则在里面)导致群体的社会效率低下,成本增加,腐败似乎也容易滋生,于是,会产生群体利益偏差流失到某些个人当权者的手中,过得好的人总是那些资源的占有者或政策的执行者。贫富差距是人为的制造的?当然有个体也就有群体。要根据可以看看每个地方的大报小报,每年下马多少人,你再问问当地人,是否该明白了,倒就倒一批的裙带效应。这些是腐败的执行者,侵吞人民的税收,国家的资产!算是资源的负效应。多元的蜕变倒退现象。

   一些私营企业就另当别论,在中国私营企业要区别对待。政府将政策给了国企,给了外国人,当然简单的来说,前者是维护国有资产,维护国家利益。后者是发展国家经济,创造国家税收。不可否认,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就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而言,很明显的看到其中的政策性的歧视,甚至还有打压,以及政府代言人维护阶级利益的官僚心态或文化裙带效应。

   似乎整个社会还有所谓的政府的职能部门都对私营经济的表面认同,私下的打压、抵制,还有控制。当然现在所存在的那些企业很明显的都有政府背景,还有政府的人脉关系,不否认有官办企业。这些大概是现阶段或者是从来就有的中国特有的现象?这似乎有点说明为什么中国难有世界性的企业!想想小平老人家所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至理名言,相信大家会明白这其中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