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指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八大“盲症”。城市规划盲目体现第一责任人权威列为“病根”之一,有些地方领导人认为自己既然是城市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就应该有绝对权力修改规划。一些城市领导班子换届,城市规划也“换届”,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显然,要根治城市建设中的贪大求洋、盲目浮躁病症,必须坚决遏制城市规划中一把手“绝对权力”导致的“决策腐败”。
在我国现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决策体制中,行政一把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地方(部门)的发展观。而上一级一把手的发展观,又直接影响着下一级一把手的发展观。这种一把手“绝对权力”的背景下,一个地方的发展定位、城市规划就极易打上行政领导个人价值偏好的烙印。在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着政府、市民和房地产商三个主要的利益主体。市民追求的是生活利益最大化,而房地产商想要实现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价值冲突和利益矛盾。政府的角色当然应该是公众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政府、市民和地产商理想博弈下,行政领导的个人价值偏好将被公共利益过滤矫正,从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
可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些地方行政首长在城市规划中出于形象、政绩和仕途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公众利益和市民感受。由于一把手在决策中的“绝对权力”,干部群众的意见、专家学者的建议、人大预算监督处于“权力不对称”状态而被置若罔闻,在集体决策的名义下出现领导垄断决策的“决策腐败”现象。而一旦决策错了,又往往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逃避责任。定海古城悲剧就是一个例子。尽管遭到文物管理官员、专家和当地群众的批评、抵制、甚至责骂,浙江舟山政府仍以“旧城改造”为名,下令拆毁定海古城的历史街区和古民宅,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集体决策”的名义下灰飞烟灭,令人扼腕叹息。
诚如防腐专家指出的,“决策腐败”是一种最大的腐败。珠海机场、嘉和拆迁、定海古城等一些令人震惊的决策腐败伤害群众感情和利益的行为正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行政领导的“绝对权力”正在超越宪法而被扩张、放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权正因被“绝对权力”挤压而虚置。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绝对权力、决策腐败说到底是人治的产物。因此,只有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依法行政、依法治权才能遏制一把手的“绝对权力”恣意妄行,杜绝决策腐败现象。作为城市规划的制定者,政府部门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市民一边,从公众利益出发,代表公众利益,而不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和当权人利益的代言人。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真正的宜居城市,才能产生与人民和谐相处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