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
鉴于毕业找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对这位网友做出答复,在此表示歉意。
事实上,这位网友所提出的问...
作者文章归档:刘祖华
我想(问)一下
鉴于毕业找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对这位网友做出答复,在此表示歉意。
事实上,这位网友所提出的问...
从“消极差别化”到“积极差别化”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创新逻辑
原载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摘要: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视角分析了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体制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在“穷国办大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国家实行优先发展城市教育的消极差别化政策,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二元分割的政策变迁路径依赖,出现“农村教育&rd...
世间万物都要遵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衰亡的自然规律。公共政策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有终结之时。但政策作为人类管理、改造和型塑社会的智力工具,其终结过程并非像自然生命一样会自动消亡,而是需要执政者人为地废止。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这一被农民盛赞为“开天辟地头一回”的重大举措,与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被称之为解放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制度变革。从当前学界的研究来看,人们主要从中外、城乡税制比较的视角论证了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
摘要: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局及其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中存在二元目标冲突、多元权力结构制约、利益集团操纵、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有事难议”、“议事难决”、“决议难行”的困局。因此,要走出实践困境,必须从目标矫正、权力规范、选择性激励机制提供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和重构。
关键词:“一事一议” 集体行动困境 制度失灵 制度改进
摘要: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供给与需求、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文章指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关键词:乡村治理 结构转型 现代 逻辑
乡村治理结构是国家为治理乡村社会建构的一整套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与制度体系,属于国家政治体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农业收成的分割在农村社会具有根本性的建构意义,甚至是农村中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根本特征。[16]农民与国家的联系主要是纳税关系。从2002年国家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到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我国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由“汲取”到“给予”的本质性改变。税费改革规范了乡村两级的征税行为,堵住了基层政府向农民乱收费的口子,免除农业税则让农民告别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我国正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丽纳》中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文学作品一旦能够击中时代的痛处,大抵就离现实生活不会太远。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托尔斯泰效应”呢?“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概念的“始作俑者”、英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克里斯托弗·胡德在《国家的艺术》中,揭示了管理中的“不幸”—&mda...
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区正面临着一场事关生死的“战争”——200多家黑纸厂的滚滚黑水正在吞噬着湖水,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却屡屡遭遇“治污困局”:一些地方政府借优化经济发展之名,出台了“一费制”、“零检查园区”、“挂牌保护企业”等土政策,干扰了正常的执法环境,甚至为环境非法企业充当“保护伞”,出现“违法得利,守法吃亏”的怪象(1月29日《三湘都市报》)。
公共...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悲哀
刘祖华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有人却偏偏在同一个问题上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北京“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阴霾未散,湖南岳麓山“赫曦台叫停事件”又粉墨登场——作为长沙“两洲一台”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岳麓山赫曦台工程,因为腾地致使大量古树遭到砍伐和移植,在专家和市民“救救岳麓山”的强烈呼吁下,已破土动工的建设被环保局紧急叫停(《中国青年报》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