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政府职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谢作诗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编:110034
我们处在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的时代:欧洲建立欧盟,美洲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正在酝酿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世界其它地区的自由贸易区也在酝酿之中。就是一国之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很是时髦的事情:长三角在讨论长三角经济区的事,珠三角在讨论珠三角经济区的事,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也从东北经济区的整体来思考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然而,我们必得思考三个问题:其一,经济一体化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其二,经济一体化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情吗?其三,为什么前人不谈经济一体化,我们却大谈经济一体化呢?
动态地看,经济一体化是指要素和产品在区域内充分流动,形成区域内特定的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网络,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产业结构的过程。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经济一体化决不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情。
把事情推到极致吧,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家庭里,男耕女织,这应该是家庭层次上的经济一体化。村落里,人们不会事事亲历亲为的,而是有着木匠、石匠、篾匠、医生、司仪等等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是村落层次上的经济一体化。大一点的地区,是又一层次上的经济一体化;通过集市的连接,当地的生产和消费被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国家呢,那是更大一点的经济一体化了。再往外推,就是跨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了。
给定运输费用、信息费用等约束,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决定了,经济能够一体化,那是一定要一体化的。国家之间,由于存在要素和产品不能跨国界自由流动和货币差别等障碍,经济的国家间一体化确实不一定能自发地顺利进行,所以政府要签订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经济同盟来促进经济的一体化。但一国之内,既没有要素和产品跨地区流动的限制,也不存在货币的差别,哪里需要我们刻意地去一体化呢?
自古以来,长三角就是一体化的,珠三角也是一体化的,东北地区也是一体化的。
但是,我们现在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各地不顾产业分工,一哄而上,产业趋同的现象确实严重。我们不得不提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提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提出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这是很引人深思的。
我们要深思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国反一体化事情的发生。
个人的看法,原因有二:其一,经济国有的缘故;其二,政府职能错位,我们不恰当地赋予了政府发展经济和介入具体经济活动的职能。
国有经济是怎样的经济呢?是花别人的钱的经济。花别人的钱就会有代理成本。无可否认,任何的大型企业都是要承担代理成本的,而且研究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经理人员个人的回扣收入通常超过他们因为企业受损而减少的利润分成。但是,作为建立在私有财产权基础上的非国有企业,毕竟有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控制。研究还表明,所有者控制乃是公司治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幸福》杂志500家大公司中,5家最大股东利益集团平均而言共拥有全部上市股份的1/4多,像这样的所有权地位是足可以影响专业管理者进行工作的方式的。然而国有经济是所有者缺位的经济,根本没有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控制。
国有经济主要问题是代理成本高。这个代理成本,表现之一就是投资冲动。国有经济天然地具有投资饥渴症,天然地存在投资的冲动:第一,花别人的钱不可能像花自己的钱那样用心,国企投资一定不会如私人企业那样谨慎小心。第二,由于经理人员只能获得企业利润极少的一部分,但投资和扩大企业规模却能够给经理人员很多或明或暗的好处,因此即使一些不盈利的项目,国有企业的经理和主管人员仍然有积极性投资。
这后面一点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观察到,很多项目刚刚上马投产就经营不下去。究其原因,重要一点是重复建设,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甚至是你已经搞了我还搞。这可不是因为不做市场调查,或者调查不充分的缘故,而是因为国有企业天然地有着投资的冲动。观察我们的大学也是这样。各大学都在努力建设学科门类全、办学层次广的综合型大学: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一样不少,本科、硕士、博士都要齐全。我们这些在大学的人深深地感受到,大学的专业,一办就滥,一办就饱和。再观察学校内部吧,有了管理学院,还要有商学院,还要有国际商学院。这哪里是一体化呢?
我们老讲重复建设的问题,但我们就是看不到西方国家讲这个问题。一个产权私有的经济,不是说没有重复建设,但一定不会成为问题的。一个产权私有的经济,给定能一体化,经济怎么会不一体化呢?你在辽宁办钢铁企业,你会无视宝钢的存在吗?你在四川办软件企业,你会无视微软的存在吗?不会的。因为你无视的话,就要付出血本无归的代价。美国的企业不会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日本的企业也不会。但我们呢,总在呼吁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呼声虽不是全无道理,但里面有噪声是可以肯定的。
政府又怎样了?
政府官员也是花别人的钱。因此政府也具有投资饥渴症,也是有着投资的冲动的。
绵阳离成都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哪里需要自己也去建一个飞机场呢。但绵阳建了飞机场。不仅绵阳建了飞机场,广元也建了飞机场。你看,国家有国家的经济开发区,各省有各省的经济开发区,各市还有各市的经济开发区,甚至各县、各镇都有自己的开发区。不是说不可以建各种的经济开发区,但经济开发区是不可以遍地开花的,更不可以都去搞什么高新技术开发区。这哪里是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变成了诸侯经济。
结果不言而喻,绵阳机场和广元机场全都亏得一塌糊涂,而那很多的开发区只是落得一个圈地的名声,并没有见到当初规划的果实。愈到下面,这个问题愈是严重。这决不是一般的投资失误,而是有着深刻的产权基础。
我们总讲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还很落后。但这个认识不全对。其它条件相同,和那些私人产权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和那些政府不承担经济发展任务、不介入具体经济活动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不一定是落后了,到有可能是超前了。在我们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供给不足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但我们也经常看到,我们有宽敞的道路,但就是没有几辆车在上面跑。个人的看法,那些需要投资于物的基础设施,诸如公路、机场不是供给不足,但那些需要投资于人的基础设施,诸如法治、初等教育等等倒真是供给不足。
我们赋予政府经济职能,将经济发展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这是错了的!
政府的职能,一是界定和保护产权;二是推行法治;三是提供某些公共产品;四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仅此而已。事情不多,但很重要,也不容易做好。做好了这些,经济自然会好起来的。
我们当然可以用别的办法使经济好起来,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政府动员资源的能力大搞投资来创造繁荣。但问题是,所有这些办法所创造的都只能是短期的繁荣,并且,这样的短期繁荣还要以给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障碍为代价。
那么,我们转变政府职能,不要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行不行呢?
不要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产权私有。
国有经济是不能有经济自由的。谁来控制和监督国有企业呢?毫无疑问,这个重任落在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肩上。我们老讲政企分离,讲政府职能转变,可是我们没有弄清楚,你坚持国有的话,政企怎么能够分离?政府职能怎么转变?国有企业多个婆婆不是什么坏事。经济国有,那么行政审批、政企不分就少不得,政府就不能不介入具体的经济活动,政府的职能就不能根本转变。
我们的确赋予了政府不恰当的经济职能。但是,问题的根本乃是在于经济国有。
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基础上,我们首先要改革国有企业,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
我们的确存在反一体化的事情。然而,这只是因为经济国有和政府职能错位的缘故;而政府职能之所以错位,又与经济国有高度相关。
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经济自由化的过程。但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是不能有经济自由的。经济国有,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在市场化的情况下,怎么会不破坏经济的一体化呢?但如今,我们反过来企图通过政府来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搞错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