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投资总体尚处“不热”境界


透过2003年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重工业为主要方向的工业投资的大幅增长,更陷于在非典冲击下经济增速依然出人意料坚挺的原因猜测,进入2004年之后,国内理论界关于经济过热、投资过热的声音一下子多了起来,而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坚定了大家对过热的首肯。我们认为,不仅经济和投资是否过热,而且对于不同省情的各省来说,热不热也不能一刀切。 一、经济是否过热不能“一刀切” 对于热不热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先明确,高投资率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化工业发展需要高投资来支持;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会形成投资需求,这也是最终需求;另外,计入房地产投资的绝大部分也是最终需求。所以现在投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匹配,实际上却没有必要担心。其次,在当今全球都处在一个过剩经济时期的宏观背景下,产能过剩的行业永远存在,永远会不断出现,这很正常。不应该认为产能过剩就是经济过热,否则将永远没有不过热的时候。再次,受市场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局部过热是一种常态,如去年以来煤、电、油、运紧张和粮价上涨、耕地撂荒等,以往也曾出现,今后也难避免。 二、河北经济还没有“过热”迹象 从河北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表明,目前我省经济总体平稳,并未过热,只是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存在轻微的投资过度和局部过热: 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进入2004年4月份,我省物价水平开始出现小幅回落,长远看则缺乏持续快速上涨的动力。 二是在前几年民间资本没启动时,经济增长已经接近两位数,2003年开始年民间资本大规模启动,虽说薄积厚发,有点猛,但如果因此就说已经“过热”,未免有失轻率。 三是从经济周期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远未达到过热的水平。根据发达省份的经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是较为适宜的,从2000年至今,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都是这种情况。 四是从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联度看,我省始终在0.35左右徘徊,而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如广东从2000年的0.34上升为2003年的0.37,山东从0.3升至0.43,浙江从0.37升至0.54,江苏从0.35升至0.43,即使经济发展水平与我省接近的河南省也从0.29升至0.33。 五是我省投资水平与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从绝对数上看,在投资迅猛增加的2003年,我省2515.9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分别相差2473、2810.8、2431.1和2719.9亿元;在投资增速上,我省与上述四省相比,则分别落后3.6、28.9、15.2和15.7个百分点,即使与河南相比也低出4个百分点。 三、简单结论与建议 据此,即便判断全国普遍过热,我省与发达省份之间也相差甚远。且根据经济学理论,投资率在30%以下,应属正常范畴,对于偏重工业结构的地区来说还可以再略高一些。由此,我省经济远未出现过热迹象。只是因为新一轮以住房和汽车为重点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激活了我省偏重工业产能的释放和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出现了投资时段、投资领域和投资布局上的一定集中,造成某些产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瞬间膨胀的热闹印象,但热闹并不代表过热。况且,从该类产业现状、发展前景、需求方向和能源原材料供给能力看,提升技术含量、产品档次、规模效应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所需要的投资还很巨大。另外,从2000年到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发达省份的实践经验是最低也要接近两位数,而我省除2003年一跃突破20%外,其余年份大多在5%左右徘徊。如果现在就因噎废食,未来的产业发展就必然遭受损害。 当然,我们承认在加快投资过程中未能避免某些领域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一方面与近来市场强劲的需求拉动有关,但也是任何一级政府在发展经济进程当中都难以避免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善于引进和完善项目建设、投资布局等方面的动态管理观念和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发现及时、引导及时、调控及时,就不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造成太大隐患,而这正是2004年以来我省加强宏观调控、改善投资工作的重点之一,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内容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我省投资整体上目前还远没有进入过热的状态,从产业技术、产品升级的内在需求看,投资空间依然巨大,投资力度还须加大。只是需要特别注意转变投资方向,即由单纯扩大简单再生产逐步转向依靠技术升级和产品档次提高转变;积极转变投资工作方式,不断强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投资与项目建设的跟踪监测机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投资的主动性;组织力量,搞好市场预期研究,为社会投资主体提供准确、及时的投资建议;等等。 附表:河北等六省GDP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横向比较表 项目 省份 年份 GDP总量 GDP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联度 河北省 2000 5076.31 9.5 1847.0 3.8 0.36 2001 5577.7 8.7 1941.9 5.1 0.35 2002 6076.6 9.6 2046.7 5.4 0.34 2003 7095.4 11.6 2515.9 22.9 0.35 广东省 2000 9506.04 10.5 3205.98 7.9 0.34 2001 10556.47 9.5 3547.29 10.6 0.34 2002 11674.4 10.8 3943.81 12.5 0.34 2003 13449.93 13.6 4988.9 26.5 0.37 山东省 2000 8542.4 10.5 2544.7 14.5 0.30 2001 9438.3 10.1 2778.4 9.3 0.30 2002 10552.06 11.6 3512.0 25.1 0.33 2003 12430.0 13.7 5326.7 51.7 0.43 浙江省 2000 6030.0 11.0 2207.0 18.9 0.37 2001 6700 10.5 2769.0 22.1 0.41 2002 7670 12.3 3458.0 24.9 0.45 2003 9200 14.0 4947.0 38.1 0.54 江苏省 2000 8584.7 10.6 2995.4 9.2 0.35 2001 9514.6 10.2 3303.0 10.3 0.35 2002 10636.3 11.6 3849.2 16.5 0.36 2003 12451.8 13.5 5335.8 38.6 0.43 河南省 2000 5126.0 9.4 1475.76 11.5 0.29 2001 5645.02 9.1 1627.76 10.3 0.29 2002 6163.15 9.5 1826.45 12.2 0.30 2003 7025.93 10.5 2310.54 26.9 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