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柴油车市犹抱琵琶半遮面


●柴油车进入淘金时代?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重申:随着柴油车和车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先进、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应采取歧视性政策。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则证实,前一段时间有些媒体猜测的柴油轿车有可能在北京销售的消息是可靠的,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其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案。一旦该方案开始实施,即意味着柴油车禁令的解除。从1998年起,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出台地方规章或以立法的方式,禁止柴油车进城或在市区行驶,不给柴油车发放牌照。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显然缺乏公正性,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100%的重型车、90%的轻型车采用柴油机,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等国更高达50%以上。柴油车在欧洲国家极受欢迎和推崇,一个新的趋势是,在过去的4年中,柴油车在欧洲西部的销售中所占的份额以每年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从1998年的24.8%跃升至2002年的40.3%。2003年,柴油车首次在意大利汽车销售记录上占到52.4%的份额。而奥地利、比利时及卢森堡等国,柴油车的销量早已超过了汽油车。
  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罗毅介绍,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具有高效率、低油耗、寿命长、使用可靠等特点。技术先进的柴油车,其性能与汽油车没有多大区别,但在燃油经济性上,比汽油车高出1/3,排放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少。专家称,柴油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机的45%~60%,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现代柴油车不仅具有高效、经济和环保的特点,同时在高速性能、加速性能、操纵性能、乘坐舒适性和噪音控制方面已经完全可以与现代汽油车相媲美。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污染的加剧、柴油品质的提升和柴油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认可柴油车的优点,使用柴油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其中明确提出:"随着柴油车和车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先进、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应采取歧视性政策。"正是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2003年,以特拉卡、捷达、瑞风为代表的柴油车开始浮出水面。
  "目前我国柴油车的整体技术水平至少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20年,燃油喷射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落后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柴油机行业的发展。"一位长期从事发动机研究的汽车专家认为,高品质的燃油,是现代环保发动机应用的先决条件。但是在我国,由于从解放初到80年代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柴油机的许多关键技术被屏弃,加上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柴油机生产工艺水平、规模发展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据悉,长期以来,除了军车、大型农用车辆和长途载货卡车外,国内其他交通工具很难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而这些大柴油卡车又给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然而,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国内潜在的巨大的柴油车市场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柴油轿车是一汽大众抢占市场新制高点的关键,也是制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因素。"一汽大众总经理秦焕明明确表示:"一汽大众今后也将在此领域全力开拓,不仅要成为先行者,更要成为不变的领先者。"


●迎接中国柴油车的春天
   

     8月8日,德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罗伯特·博世公司宣布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无锡成立,这是博世柴油系统在德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博世称,该公司将成为博世集团又一个重要的先进柴油系统制造及研发基地。
  随着全球对更高效,更低排放及更经济汽车的日益增长的需求,21世纪已被公认为是柴油车的世纪,在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尚未普及之际,柴油车相比汽油车而言更加显示出安全、经济与环保的特点。此番博世汽车柴油公司落户中国,是否意味着中国柴油车的春来已经到来?博世汽车技术业务部门主席宾德·博尔说:“加强和扩大博世在中国生产和研发现代柴油系统的能力,是博世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世非常看好柴油车在中国的未来市场,预计到2013年,中国柴油车将达到300万辆,主要在商用车领域。”
  2003年,在汽车动力全球柴油化的趋势下,国内也兴起了柴油发动机动力乘用车市场。而先期进入市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在国内车市,随着柴油品质的提升和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使用柴油车的呼声越来越高。2004年,随着汽车运动的再度升温,柴油车的市场需求很快呈现出来。近日,市场最大、禁令也最严的各大城市对柴油车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中国柴油车市场暖春未至

      中国柴油车市场的春寒未尽,暖春未至:
      理由之一:目前,中国各地域生产的柴油质量参差不齐,其质量还没达到国外柴油发动机的应用标准。因此必须先重塑“海外嫁娘”,才能适应中国水土;而一盘散沙的市场,又很难促使石化企业对现有的柴油生产系统投资进行技改升级,从而改进油品质量。
      理由之二:欧洲政府对柴油车存在政策倾斜,如降低燃油税,鼓励生产和使用等;而中国柴油车市场是否将快速成长还有待国家明确的政策引导。
      理由之三:民众认为柴油车容易制造污染。这一观念上的障碍需要时间克服。
  事实证明,尽管众多厂商都跃跃欲试地声称要大干快上插足柴油车项目,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手段。毕竟,目前柴油车对企业业绩的贡献还是小荷刚露尖尖角,而要把中国柴油车市场真正哄热,让柴油车牵动车市潮流,绝非单凭厂商一腔热忱便可一蹴而就。中国柴油车市场的暖春何时到来?恐怕还需要耐心等待。


●柴油轿车企业用心良苦市场不接受

      作为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柴油轿车,一汽-大众投放了一款配备了全球最领先的奥迪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简称TDI)的轿车,集强大动力、高效节能、超低排放等特性于一身,兼具超凡的续航能力和舒适性,全面满足了消费者对未来豪华汽车在性能、安全舒适性、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
      目前,柴油轿车正以这三大特性被誉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代表。此次推出的奥迪A6 2.5 TDI是目前国内豪华轿车市场惟一的柴油轿车。在动力方面,与传统汽油发动机相比,在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下即可达到较大的扭矩输出,仅以2.5升的发动机排量,其最高时速就达到220公里。在时速90公里的等速状态下,百公里燃油消耗仅5.2升,加满油后,一次续航达到1000公里,远远超越同类汽油轿车。在环保方面,高效节能、超低排放使其成为豪华车市场绿色环保的先锋,其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轿车少30%。在节能方面,通过对引进柴油机进行的适应性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了国内的柴油品质,从而解决了一直困扰柴油车发展的油品问题。
       在国人以往的印象中,柴油车的形象就是″冒黑烟、噪声大″,就像青海那位司机的看法。一位专业司机尚且这样认识,更何况普通的消费者,因此,柴油车多年来也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但现在的柴油车已经形象大变了,仍然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面对这样一种形势,只"堵"不"疏"是行不通了,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办法。实际上,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已经正式公布了关于″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该政策要求对技术先进、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应采取歧视性政策。但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对这样的政策视而不见,继续顽固地禁止柴油轿车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