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洪毅

美学思想代表作有《抽象世界与具象世界》、《审美原则与审美思维》、《想象力才是绘画创作之根本》、《艺术与技术有何分别?》等,美术评论代表作有《谁说这个时代出不了大师?》(《呼唤大师,请多些耐心少点浮躁》)、《凭什么说你是很有思想的艺术家?》((《“思想”不是用来鼓吹的》)、《作品不好卖?艺术品市场问题出在哪?》、《速朽与永恒——浅论艺术品价值评估》等。
所有文章均为杜洪毅原创,转载请赐样刊(纸媒邮寄,电子媒体发邮箱内),并将稿酬汇到本人微信、支付宝(同163邮箱)、银行卡账户内。谢谢合作!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1251473503
微信:xingli153
微信公众号:yiyuan153

触碰未知的自我


当我面对一张白纸时,是不知上面将出现什么样的图像,只是在面向未知世界的探寻。至于最后纸面上出现的图像,很大程度出自未知自我的视觉化呈现。这,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
很久以前,艺术创作者首先要构思主题,然后是搜集素材,再则是正式起稿,最后按主题完成作品(写生、临摹等作品除外)。今天,虽然艺术创作方式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但这种基本创作程序仍然为许多艺术工作者所遵循。
其实,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很大一部分被我们视为瑰宝的艺术作品,并非完全出自创作者个人意志和精神力量。古代艺术工作者,通常都是服务于教会或权贵,他们的作品不可避免受宗教、政治或雇主意志所左右(中国古代不以作品谋生的文人画家除...

Read more

艺术审美原则:美是什么?


当今之艺术不要说普通人难以分辨好坏,就是业内专家,也很难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评判标准。究其原由,多元文化冲击导致的价值分化是主要原由,但也有商业运作下带来的利益争夺因素,让口是心非肆意吹捧颠覆了人的基本良知。从庙堂之高到江湖,总能见到许多原本恶俗空乏的作品被人为无限拔高,被奉为高不可触的艺术“杰作”。在这样错综复杂现实情况下,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易找准南北与东西。
然而,无论当今社会价值诉求是怎样的多元化,无论人与人之间对美的感触是多么的不同,总是应有一个大致的艺术审美规律可循。在第一章里,我们就交代了人类对...

Read more

美学的阶梯——一个伟大灵魂自我升华之极致追求


美,是自然的韵律,是造物主伟大的创造,也是维持这个世界和谐的根本秩序。同时,美也是我们每个平凡生命与生俱来就向往之、追逐之、创造之的东西。人对美的求索,对美的理解与感知,对美的创造热情,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美学,艺术实际上就是对人类美学理想的追寻方式。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之间审美观念、对美的欣赏认知上存在差异的,很难论定孰优孰劣。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在美学认知上,存在一个从基本自然美学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在艺术领域许多例证,就恰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如一些杰出的作品之所以起初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就是因为美学认知上的差异所致。
自然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天边的云彩、空中的飞鸟、水中寻欢的鱼儿...

Read more

何为文化?我们真弄明白了吗?


 在当下文化、艺术江湖,似乎稍微能涂抹两下,或排列几段无聊文字者,就成大上的文化人。甚至有的涂抹功夫都没,只会玩些类似于巫术魔法的把戏,就可变得既前卫又很有文化范儿。在文化艺术圈之外,农、工、商等行业的众多从业者文化修养不见得比这些人低,但他们一般是不会以文化人自居的。

这样,有一个问题不由让人费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一词的究竟是指什么呢?或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其意义都不尽相同。但作为人类文明构成基石的文化,总应该有一个能让主流社会普遍认可共识才对吧?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时,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些造型简单、做工粗糙的石制工具,有的甚至就是没...

Read more

理想与信仰之路——艺术之终极追求


 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能在穿越千百年风雨后仍闪烁着耀眼光芒,是因为那代表人类曾经在追求美学理想的极致成就。而今天,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虽然带给们更丰富视觉盛宴,但也造成价值诉求冲突与混乱从而让理想方向变得暗淡

当然,我们很难按照过去时代大师那样,去践行对艺术与美学的追求。这不是说,今天我就不再需要崇的理想可以放弃对文化高度的追相反我们更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时代的理想与信仰,而不是着艺术大旗去做那些违逆于文明进程的事即便文化冲突和网络碎片信息早期已将传统价值肢解得分崩离析不再可能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价值体系,我们应该重新举起理想的旗帜,去攀登文化和艺术的...

Read more

寻找了半天,原来自己就是上帝


 “牧师,我有我好消息要告诉你。”

“说来听听,什么好消息?”

“我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上帝。”

“孩子,你这是在亵渎神明。万能的上帝住在天国,却无所不在的充满世界,不可触摸,不可目睹,只能用心灵感知到他的存在。你肉体凡身,又怎敢自称上呢?

图片

“牧师,此言差矣,所谓万能的上帝只是住在其信徒们的内心中,所谓上帝能拯救世人,只不过是因为其信徒们因为坚定了对他的信仰,而让自己精神力量变得强大,从而战胜许多原本难以战胜的困难。其实上帝所做的这一切我也能做到,所以说我自己...

Read more

素食主义,是是非非,真的还很时髦么?


图片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求得生存都是博取杂粮而食,鲜有人群是严格的素食主义或荤食主义者的。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进程中,除少数游牧民族外大多数人都是以素食为主。
古人之所以会选择以素食为主食,不是有意对肉类排斥,而是因为植物性的食物相对于肉食的获得成本更低,在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奢求更多的肉食是不可想象的。由于肉食获得的不易,因此在人们头脑逐步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意识:素食者代表着贫穷,肉食者代表着富有。
当人类利用知识和智慧改进了生产方式,技术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准得以彻底的改善,生产力的提高让更多人能经常性吃上肉食成为可能。但在人们一步步从贫困中走出来时,越来越多的肉食被摆上餐桌,随...

Read more

迷信与信仰,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的信仰,常常与一个被叫做迷信的东西纠结不清的。何为迷信呢?

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被迷着就相信了,凡是能让人着迷而信的东西都是迷信。可事实上,由于官方政治上的一些宣传,人们通常不这样去理解迷信,而是把鬼神灵异之类的东西认同为迷信,过去所谓的扫除“封建迷信”也主要指的这类东西,其实这些主要还是指的一些原始崇拜内容。

 

对于被通常被认为迷信的东西,由于多年来的无神论教育,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相信,但又不敢完全不信。为保守起见,以便给自己留条退路,许多人是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敢信此无的心态。这样一来,虽心中不太相信,但行动上却开始敬拜鬼神的...

Read more

如何认定艺术品真迹和原作?


艺术品真迹和原作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通常来,只有购买原创真迹,才具备收藏投资价值衍生复制品、临仿品作为文化消费品出售本无非议,但不能将概念弄混淆。在艺术行业高度商业化的当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冒牌原创艺术”品。并非有不法分子伪造名家作品,在利益驱动下,甚至还有艺术家和经纪人联手以各种形式的批量复制品和代工产品充当原作欺骗买家

常被混淆的作概念

一般说来,由艺术家本人首次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是真迹又是原作。常情况下绘画和独版雕塑只有一件原作,而版画和需要翻模成型的雕塑允许有多件原作。不过,事情总有例外个别画家...

Read more

上帝不是神,他原本隐藏在自我内心深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帝,无论人们承认与否,这都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当然,对于上帝这个词汇,也并不是一定要将它看作可作偶像崇拜的神祗,而只是当作一种精神上的能量。在一神宗教里的上帝实际上是对伟大自然不可抗力量拟人化比喻,上帝成人们内心精神寄托不可缺少的需求。即使没有了世俗的宗教信仰,仍有可以被信仰的上帝,这个上帝是谁?

就拿作者来说,生活在这个不同意识形态剧烈冲突时代,很难说是可以皈依到哪一种现世上帝门下的。早年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但冥冥中却又感觉到一种超越意识之外的东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民间原始崇拜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