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勇

香港科技大学教师

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政府”


  现代社会中,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速度越快,通常意味着它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实际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显然,产业政策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

  8月21-22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题为“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上,林毅夫教授做了题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演讲。顾名思义,这是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政策问题的一次系统性论述。也是在新结构...

Read more

为“中等收入陷阱”正名


  “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

  首先需要明确,本文所讨论的“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绝对增长速度的概念,而是相对增长速度的概念。 按照世界银行的Atlas方法划分标准,如果在2016财政年度的人均年收入 (GNI)在1045到12736美元之间,那么该经济就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所以若是按照绝对增长速度的概念,只要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大于零,哪怕只是稍微大于零,那么迟早会突破12736美元的大关。从数据上看,二战结束后,除了极少数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的确都大于零,中等收入国家则更是如此,所以有些经济学家据...

Read more

有为政府与中国宏观政策


  日前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在财新网的访谈中,批评国内有将中长期的经济趋势问题混淆于短期波动问题的倾向,说中国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就是经济一旦下行民间就催促政府出台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以求“搭便车”。他质问道:“既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全都指望政府出台各种刺激政策呢?”他进而主张要回归市场,发挥企业自身的调节与创新能力,因为中国当前的问题不是短期经济周期的问题。

  这篇访谈,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从先前的工业化逐渐走向“去工业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