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美国重要吗?


  前段时间,我受邀在欧洲参加关于全球治理的主题研讨会。主办方邀请了十多个国家的智库代表,讨论到尾声,有代表忽然发现,这次研讨会竟没有来自美国的学者。去年,在伊斯坦布尔的一次研讨会上,当涉及讨论中东下一步走向与美国角色时,一位学者对美国代表说,中东要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美国离开。两段经历令我不禁思考,在当今世界,美国还重要吗?

  美国当然很重要,但没有过去那么重要。

  2019年3月,在巴黎召开的全球治理论坛,仅有中国、英国、法国与欧盟的领导人参加;4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30多国高级代表与7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仍没有美国;...

Read more

绿色金融不能大干快上、野蛮发展


  在经历了业内普遍认定“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元年”2015年后,绿色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作为G20峰会主席国将“绿色金融”首次写入2016年G20领导人公报中,在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上再次写入后,利用金融杠杆原理保护环境、将更多资金引入生态行业的“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个时尚词,乃至于近期一些声音认为,绿色金融是“下一个风口”。但想起几年前P2P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都曾被视为“风口”,新概念层出不穷,笔者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是炒概念,绝...

Read more

中国开放既要避免阿根廷悲剧 也要避免苏联恶果


  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关门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在全世界蔓延,中国则牢牢地高举开放大旗,成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市场对等化的全球领衔者。然而,仍有一些国际舆论在怀疑中国开放的诚意与恒心,忽视了对外开放政策已融入到中国发展骨髓血液中的基本事实。无数事实已表明,开放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优选与未来必然。

  从历史进程上看,对外开放是近代以来中国能成功地转衰为盛、持续增长的重大动力。明清以来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沉痛教训为中国人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和壮大,就永远都不能关上门。哪怕此前的国力再强盛,也要时刻保持着与世界的交流互鉴,否则,迟早会变成夜郎自大者而...

Read more

感受奔向全面小康的脚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未来3年,中国社会将如何实现“全面小康”?不久前,笔者与所在机构的30多位同事,借返乡过春节机会对15省25市912位访谈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百姓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正悄然到来。

  在消费方面,“高科技下乡”与电子支付的普及反映了中国基层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乡村,10多年前被视为奢侈品的轿车与笔记本电脑已比较常见。77%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收入上升。电子商务平台在乡镇蓬勃发展,网购也正成为农民的日常消费方式。在乡镇,...

Read more

一场全球政治金融危机或将来临


  如果按美国半世纪来1973年石油危机、1980年储贷危机、1994年债市崩盘、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的历史规律算,“每十年一循环”的金融危机周期可能正在2017年后的某个时间点开启新一次轮回。如果此前金融危机起源于经济、债务、能源、技术等变量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场大金融危机恐怕会来源于政治变量。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盛行,保守主义势力回潮,极端主义组织介入,三大“负能量”共振将影响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刺破债务形成的过高资产价格泡沫,拉底近年来乐观主义盛行的资本市场预期,最终有可能诱发新一轮的全...

Read more

金砖合作的金色愿景


  10年后,历史学家们一定会想起一个重要日子——2017年9月4日。

  这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此前一天,他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两篇讲话,回顾总结10年来的金砖合作,勾画金砖国家未来发展蓝图,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从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第一次会晤算起,短短10年,作为多边大国协调机制,金砖国家达成战略共识,形成集体认同,推进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在很多领域,如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等人文交流领域,金砖国家甚至比西方七国集团40多年的发展走得更...

Read more

金砖国家十年有何突出成就?


  金砖国家十年,在金融合作领域取得了务实成果,分别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政策协调、机制建设、货币合作、开发性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全方位进展,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推动了金砖国家在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

  2008年11月,金砖四国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财长会议上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新变化。

  2009年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的叶卡解琳堡会晤后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联合声明,金砖四国领导人呼吁落实G20伦敦金融峰会共识,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承诺推动国...

Read more

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


  近日,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关于改革的叙事与“改革逻辑”的讲述,再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近五年来,如果问普通老百姓对哪个政治关键词印象最深刻,“改革”定能名列前茅。

  对民众而言,过去五年是人人享受改革红利的五年。办事从跑断腿到上网解决、基本服务逐步全国普惠、各领域政策实现对接互促,改革不仅刺激了新业态的增长,也给民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在不少领域已经居于国际领先,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增。每每出国,对于在国内用惯了手机支付、网络下单、共享服务的普通民众,原本想象中的那些发达国家也显得相对落后。

...

Read more

巨变中的世界呼唤政治金融学


  本文刊于7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理论的更新与时代的演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金融理论、政治理论都是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学界与政治学界出现了罕见的互动局面。然而,近十年过去了,政治与金融的学科互鉴之路仍非常缓慢,以致当前时代重大变化背景下却并未出现革命性的解释话语。时代呼唤“政治金融学”的真正问世。

  政治学出现金融拓展迫切要求

  根据阿尔蒙德(Gabriel A. Almond)的说法,用一条曲线来描绘政治科学的发展历程,那么这条曲线的起点无疑是古希腊政治科学,之后经历了如下的发展历程:在古罗马时代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中...

Read more

10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3年多来到底取得怎样的进展,已成为国内外舆论极度关注的焦点议题。大量报道与学术研究习惯用宏大形容词与不同数据概括,却往往忽视那些有血有肉“一带一路”故事背后的多面性。笔者与所在机构同事曾去过40多个国家宣讲、对话与参会,写过一些理论阐述与综合文章,这次想用10段简短的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复杂与不易。

  防范“大包大揽”

  故事1:在某区域大国的双边《共建备忘录》谈判桌,笔者作为中方三位文本谈判代表一度如坐针毡。文本中原则性的问题,谈得相当快,但僵局陷在具体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