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正富

现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同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私募股权投资(PE)。同时也是其投资企业山东中轩、浙江三星、上海美东、华菱重卡、南大光电及奇瑞汽车等公司的董事。

我肯定是国内第一个知道巴菲特的人


 

  作者: 赵薇, 来源: 华商韬略

  近日,在胡润发布的2017百富榜中,史正富、翟立夫妇以百亿身家上榜。因为同时身为复旦大学教授,这也让史正富被称作国内“最富学者”。

  2007年,史正富便以15亿的身家首次登上富豪榜,排名516位,从那时到现在,其财富在1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5%。考虑到过去十年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机、至少2次股灾、资本市场大起大落频繁的背景,其投资业绩的含金量就更加耀眼。

  1  

  大学毕业前,史正富跟同学朱民相约合写毕业论文,并到江苏、安徽考察经济改革新情况。行至史正富的老家安徽滁州...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搞对投资结构


  要尽快切断经济下行与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2007年以来的问题实质是全球产能过剩,背后是资本积累过剩。资本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有利的投资机会,就涌入金融衍生品开辟的虚拟经济中。在泡沫破灭、整个经济体系面临崩溃之时,全球央行只好祭起大规模货币宽松的旗帜,但这一步现在也走不下去了。全球央行放出了天文量级的流动性,但钱流不进实体经济,不过是把金融泡沫又吹起来而已。

  今天,又再次面临泡沫破灭的风险。索罗斯说“35年的牛市要走到头了!”斯蒂格利茨说世界经济进入“大疲软”;近日,连美国前财政部长的萨默斯也提出了世界经济的长期停滞(S...

Read more

理论界可能过于黑化了地方问题


  西方市场经济矛盾是中国的突破点

  我说的中国经济“超常增长”是什么意思?超常就是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能达到的常态增长率,这叫“超常”,超的是那个“常”。

  资本主义20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可以看到两方面,一个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体系包括内在的矛盾,我把它叫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资本过剩与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并存。

  第一个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第二个不足,是指是一边资本过剩,另一边有很多投资没人投,也就是基础要素的投资不足。投资被我分为两块,...

Read more

解读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逻辑


双层市场所带来新的国家职能

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市场经济是个单一的、原子型静态平面体系。史正富教授则认为,在当代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市场体系并不是一个统一、同质的平面世界,而是存在着生产要素和普通商品两个显著不同的子系统。

习惯上,土地、资本、劳力成为传统生产要素,加上知识产权、能源、环境等要素后称为广义生产要素。历史上,生产要素本来是作为一般制成品的原材料和设备而存在的,但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兴起,特别是商品期货交易的发展,许多生产要素转变为投资的对象,成为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如果以商品的交易属性来进行市场的分类,则可以将市场分为普通商品市场与投资品市场。相应地,市场体系中形成了...

Read more

企业产权改革:民营化 国资委化 还是社会化?


  本文以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为对象,提出一个以“产权资本化,资本社会化”为核心的企业产权改革战略,其目标是:极大提升这些大型现代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个社会化的、多元共享的现代企业的资本-产权体系,和现代国家财富管理体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稳固、持久、永续的经济基础。

  这一社会化战略不同于目前存在的两种主要的国企改革思路。

  它既反对“民营化”,也不赞成2003年以来逐步浮出水面的“国资委新政”,因为国资委把自己定位为国有资本运营者和国有产权增值的操盘者...

Read more

从双层市场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更好作用”。如何理解这一重大命题,经济学界和社会都产生了多种不同认识。
有一种较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目前进行的改革只是初步实现了普通商品市场的市场化,而要素市场仍存在严重的政府干预和价格扭曲现象,因此“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指通过下一轮深化改革,实现生产要素部门的全面市场化,以形成全面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
应该说,这一说法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以教科书经济学看世界,是对真实世界的市场体系茫然无知所形成的似是而非的浅薄看法。
本文旨在说明,在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