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重要基础之一。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必然要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经营差异扩大,部分银行可能因利差收窄、利率波动风险加大而陷入经营困难。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提高公众信心,降低挤兑风险,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可最大程度地强化市场纪律约束,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从国际经验看,有关国家或地区均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将为中小银行的平稳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
作者文章归档:宗良

应抓住时机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
2013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退出QE,标志着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总体上会降低美元供给,提升美国债券收益率,导致美元升值进而提高美元资产吸引力。美国退出QE会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国际资本外流,加大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和宏观经济调控压力。但若从QE推出、退出的一个较长的时期看,多数货币贬值又是前期升值的一个调整。因此从较长时期看汇率间的变动趋势对于把握汇率走势很有意义。
美国退出QE
引发全球汇率剧烈波动
在美国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失业率下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的环境下,美联储开始逐月削减量化宽松。美联储削减QE推升了...
综合经营的监管命题:填真空防重复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具有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以及收益多元化等优势,可以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空间,增强其盈利和风险规避能力。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流行的综合经营方式。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目前,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为跨业投资范围变广,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形成,以理财产品为主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快速发展,产融结合型企业日益增多等。
一方面,金融机构规模和协同效应开始显现。不同金融机构通过交叉销售、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和协同效应,降低了营运成本。比如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依托银行营业网点开展的业务量占到总业务量...
银行业者的未来战略:主动出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现代银行体系,银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2年10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127万亿元以上。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稳步提升。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银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经营环境的深刻变革,要求中国银行业加快转型,我国的银行业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自立之路。
首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和西方的金融机构不同,我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均投向了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产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本世纪以来的三次改革。应该说,前两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未使银行业真正转型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机制,风险仍在积累。为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中国银行业逐步明确了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改革思路,2003年第三次改革开始稳步推进。通过这次改革,银行业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公司治理趋于完善,得以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第三次改革取得巨大进步
过去10年,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生动写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银行地位、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