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开盛

湖南望城人,1976年生。法学博士(国际关系专业),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湘潭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2004年7月留校从事教学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史、国际伦理、中国外交战略、朝核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

中国调整对朝政策的限度


 中国调整对朝政策的限度

在中国被朝核问题所“绑架”、陷入“弃核”与“保朝”的两难之后,国内外一直有人呼吁中国改变对朝政策。笔者也一直认为,中国目前的对朝政策确实有调整之必要,否则就无法有效维护中国在半岛上的利益以及摆脱政治安全上的尴尬局面。

 

 

这种两难与尴尬的形成,关键在于中国半岛政策两大目标——“弃核”与“保朝”——看起来形成了一对对立的关系。如果坚持&ldquo...

Read more

退出停战协定:朝鲜求战还是求和?


  2013年3月5日晚,新华社通过微博“新华视点”接连发布两条快讯,第一条是:据朝鲜中央电视台5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当天说,朝鲜人民军将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第二条是:据朝鲜中央电视台5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当天在声明中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停战后相关各方并未签署和平条约,只是签署了一个本是起临时作用的停战协定。但拟议中的和会一直没有召开,停战协议也就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维系半岛和平的一纸脆弱文书。

  那么,朝鲜此举意图何在?难道朝鲜真想打仗吗?不能否认,自从去年底发射卫星以...

Read more

是中国抛弃朝鲜的时候了吗?


  自从朝核问题爆发以来,中国一直持半岛无核化原则,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但出于各种顾虑,在历次制裁朝鲜时,中国确实是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那么,面对朝鲜的第三次核试,在联合国即将讨论的制裁措施中,中国又该持何态度呢?

  笔者以为,中国不但应该在制裁上有一个全新的态度,而且应该全盘审视对朝政策,重新考虑朝鲜在中国外交中的位置。之所以有此必要,乃基于如下原因:

  第一,中国之所以原来不愿对朝鲜采取严厉的制裁,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担心把朝鲜逼上绝路、从而更加挑衅,使得局势更难收拾。另外,就是对金正恩上台后的政策抱有期待,以为他可能走一条更加重视经济民生的道路,从而愿意留给其一定的余...

Read more

朝核问题不能全指望中国


  面对箭在弦上的朝鲜第三次核试,相关国家特别是韩国都希望中国能够向朝鲜施压,指望中国出面阻止朝鲜核试。韩国《中央日报》的一篇文章甚至用了这样的标题《朝核问题的答案在中国》。

  这也是韩国历来处理朝核问题的方式,即一方面以美韩同盟为后盾,另一方面却对中国施加外交上的压力,寄希望于通过中国施压朝鲜来解决问题。如果中国没有或不能做到,就流露出一种怨望和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固然有其可理解之处,但正是在这种情绪主导之下,韩国没有注意到中美韩间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异同,忽视了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它指望中国再多,也会无济于事。

  在朝核问题中,一般认为朝鲜是一方,美韩是一方,中国则作为...

Read more

软的应更软,硬的要更硬:对朝政策再思考


  朝核问题已是世界政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朝鲜就像一个对世界充满敌意的刺猬,浑身带刺,周边各国大多数时候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而刺猬则以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态,随时准备挑衅或反击。这不,联合国刚刚通过了针对朝鲜先前射星行为的决议,朝鲜又发飚了,宣布: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不再存在,以后不会再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对话。而且,“朝鲜不掩饰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进行更高水平的核试验,以瞄准宿敌美国”。

  此番好斗姿态看似针对美国,实际上中国最为头痛。因为朝鲜那点核武器,在较长时期内都不会对大...

Read more

中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竞争者?


  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很多,如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与强邻日本的紧张关系、时刻可能爆炸的朝核问题、西方国家的民主人权外交,以及和一些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等。归结起来,其中的多数问题其实都与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不信任。美国不信任中国,所以要在亚太进行战略部署。许多周边国家不信任中国,所以对中国的崛起惴惴不安。反过来,中国也不信任许多国家。中国政府一直担心西方试图颠覆其意识形态。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和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则让中国对加入国际或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机制仍然感到犹豫。而西方对疆独、藏独和台独等势力的支持,则不只是让中国政府甚至也让许多普通中国人反感。正是这种互不信任,增加了中国与相...

Read more

中缅关系还能走多远


  小国一般在国际政治中无足轻重。但它如果处在一个关键的地理位置,就有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的节点,影响到大国关系的博弈。缅甸就是这样的国家。

  中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但自从2010年缅甸政治变革加速以来,就开始吸引了西方特别是美国更多的关注。特别是2012年底奥巴马对缅甸的访问,再次把美缅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进入新的2013年,日本、印度等地区大国的高官均已或拟访问,争夺地区影响力的意图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与美、日、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区博弈的中国该如何应对?中缅关系会走向何方?

  中缅关系的利益分析

  要判断两国关系的变化,除了分析各种具体事态之外,更...

Read more

认真地生活,自由地读书


  前些天是毛泽东119周年的诞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对他自然是批判者有之,赞扬者亦有之。而这种分歧的背后,其实不只是一种对历史的评价,更是一种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现在这方面的思考、讨论甚至争论都多了去了,自由主义的、新左派的、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包括刚建国时曾践行过的新民主主义那一套仍然有人翻了出来,大家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有这些讨论是好的,至少讨论的存在反映出思想的多元化以及当前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的思想自由空间,这些因素本来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有些讨论与认识实在是不着边际,如说到网络就提到会助长谣言,说到选举就认为中国会乱,说到美国就是反华势力,甚至连民主好...

Read more

解决朝核问题应该另起炉灶


  朝鲜发射卫星之后,虽然美韩日推动的制裁一直没有出来,但朝核问题的解决确实又进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朝核问题还有没有可能解决?如何解决?甚至需不需要解决?可能都是相关国家的决策者特别是中国决策者要考虑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解决朝核问题的必要性是毫无疑义的。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美国和韩国的麻烦,所以中国不必太理它。但实际上,朝核问题对中国的麻烦远多于对美国的麻烦。因此而引起的地区国际局势紧张势必对东北三省发展造成阻碍,而美国借此在东北亚排兵布阵,又给中国的大国博弈增加掣肘。而对美国,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还形不成实质的危害,即使以后形成实际的战斗力,朝鲜也不会蠢到主动去挑衅美国这个世界霸权...

Read more

中国外交的新境界


  由于西方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主导国际体系,以及中美在经济上紧密相互依存的同时,又存在结构性权力矛盾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可以初步预估:在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期间内,中国的国际环境都不会有大的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仍将处于互利与互疑杂合、合作与摩擦并存的状态。相应地,中国的国际目标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即仍将是促使中国和平地成长为世界性大国。

  中国需要变化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新手段达到这一目标?过去中国外交虽不乏精彩之举,但总体上没有摆脱被动因应、受制于人的境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内政作为外交的支撑尚有诸多不如意处,在外交运作上重战术而轻战略,以及在风格上过于埋头务实而缺乏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