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叶行昆

1982年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并获文学士学位; 1984年转业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工作; 199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专业为中国经济史,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7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术兴趣:经济史学,制度经济学,婚姻经济学等。
工作现状:从事“经济史学”文献数据库及其网站的开发。
人生理念:只顾耕耘,不问收获。
欢迎光临此页!
敬请批评指正:
[email protected]

谈经济学家与经济学者


 

谈经济学家与经济学者

叶行昆

 在当今的神州大地,经济学确实成了一门显学;称其为“社会科学中的皇冠”,恐不为过。而能被誉为经济学家的人一定身价百倍,其出场费竟能高达数十万大洋;绝非别的什么家能望其项背的。然而,环顾我们的经济学界,宛如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池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前的“郎顾之讼”的尘埃尚未落定,眼下又有了中国大陆有几位经济学家之争论。可谓外来和尚好念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况且大有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之势。据说经济学家犹如武林高手,有入流与不入流、主流与非主流之分;即便入了流,还有三教九流之别。好一...

Read more

浅谈引进“洋教材”的价格瓶颈


 

浅谈引进“洋教材”的价格瓶颈
叶行昆 
 
  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200136日,教高1号)(详见:“中华读书报”2002116日第13版),该文件中提到:“要加强国外教材的引进工作。……加强对引进教材的宣传,促进引进教材的使用和推广。开展对国外教材的比较研究,扩大高校教材的国际交流。”有鉴于此,时下关于“洋教材”的引进和使用,成了业内相关人士议论的热点话题...

Read more

我们真的富了吗?


 

我们真的富了吗?

叶行昆

  昨天的《新民晚报》报道:世界顶级的乐队柏林爱乐乐团将首次来沪演出,主办方欲执东道主之礼,将派豪华车迎接。对方却不以为然,提出要领略一下磁悬浮列车的风采。

 读罢此条消息,不禁略有感受,兹表如下: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富裕程度,不仅要看其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其人均消费水平,人均生活消费资料的拥有指数和经济净福利等。如果我们拿所有这些指标来比较中、德两国国民的生活水平话,那么,中国肯定是无法与德国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说,绝对不是在一个档次上的;就像中、德两国的足球水平一样。

...

Read more

李敖上海记者见面会实录


 

李敖上海记者见面会文字实录
20050927
吴小莉:李敖神州文化之旅记者会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记者会的两位主角,李敖大师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有请两位。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从919日起程踏上首站北京,到了今天在上海文化之旅的主要部分已经结束。大师在北大、清华和复旦的三场演讲,风格不同,但在两岸文化和思想交流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在短短9天,大师看到许多文化景点和会见了许多老朋友,以及接受了电视台的专访。还生平第二次参加了网络的聊天,在做客凤凰网的时候吸引了300万人和大师交流,有无以计数的评论文章评论李敖现象,而在大陆更是揭开...

Read more

看李敖,说李敖


看李敖,说李敖

叶行昆

 

 李熬来也!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李敖,听到了李敖的妙语连珠,嬉笑怒骂。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由得不刮目相看了。李敖,何许人也?李敖即李敖者也。尽管前无古人,未必后有来者。

 李敖此行,美其名曰:“神州文化之旅”;听起来颇感夸张。是来到文化之都旅行,还是携带什么样的文化来传经布道?似乎模棱两可,不得其详。若是前者,看看长城,逛逛紫禁城;不就可以了吗?还来北大、清华什么的;意欲何为?若是后者,岂非班门弄斧?李敖其人其事,能代表何种文化?实在不得而知。若是自称文化使者,恐有王婆卖瓜之嫌。然而,所谓̶...

Read more

也谈婚姻的资源问题


 

也谈婚姻的资源问题

--读《婚姻的经济学解释》有感

叶行昆

关键词:婚姻经济学 资源配置 性价比

 本人于一周前将一篇题为《婚姻的经济学解释》转载到了“经济学家”网站。没想到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该文的点击率竟然达到了近7000次(6920次,统计于2005/9/19);并连续数日雄居该网站的点击率之首;从而打破了本人原创或转载的网文之点击率所有纪录。实在大为出乎意料。何以至此?不由得使我重读了一边该文,颇有感慨;兹将其中提出的“婚姻的资源及其配置问题”略作补充如下:

 资源是一种能满足人们效用需...

Read more

论先秦儒家经济思想的返本开新


论先秦儒家经济思想的返本开新

--从文化认同谈起

叶行昆

  美籍华人学者余英时先生在其《美国华侨与中国文化》一文中写到:“文化的力量大于国家的力量”。“文化是超越政治的有效保证”。“对中国人而言,文化才是第一序的观念,国家则是第二序以下的观念”。进而指出:“远离本土政治的海外中国人则最具备实现文化统一的条件。这是他们的神圣使命”。诚然,在当今世界中,华人几占世界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乃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地的华人圈里,文化认同已是时代潮流;然而,如何认同?认同什么?不仅具有现实...

Read more

婚姻的经济学解释


  

  社会学的规律是统计规律,是不能由逻辑来证明的。这让我得以把问题简单化,比如写择偶的机会成本,我把女人、男人的资源分别界定为美貌年龄和知识财富。这里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社会学的统计规律是这样。当然会有例外,我们的理论不解释,也不能解释个案。这或许是经济学不能成为科学的主要原因。

  社会学分析的困难还在于,许多问题道德密切相关,比如对婚姻问题的讨论。我们的结论可能会伤害许多人的感情。但是没有办法,我只是从客观的人性出发来分析。整体的人性离不开假设,是因为有爱钻牛角尖的人。

  其实,所有的假设、前提其实都不是假设的,...

Read more

婚姻制度的经济分析


婚姻制度的经济分析
叶行昆

关键词:婚姻制度 经济学

人为什么要结婚?
我已在《婚姻问题的经济分析》一文略有阐述。
本文的问题是:
人类何以要设置婚姻制度?
现代婚姻制度的意义何在?
有人答曰:这问题就像问1+1等于几一样。
(体外话:颇似此类的问答题有:
1
 为什么要入党?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2
 为什么要当官?
为人民服务。
3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为了推行民主政治。)
果真如此吗?
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有时问题的提出比解答还要伟大;既提出又予以解答的,当然更伟大。牛顿提出苹果何以往地下掉?因而有了万有引力定理。马克思提出资本如何降临人间?...

Read more

婚姻的经济学解析


婚姻的经济学解析

 

伊拉瓦底江

 

 

提 要:本文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分析工具,对爱情婚姻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婚姻交易本质的若干结论。写作中尽量避开一些艰深的专业述语和模型,力图用散文化的语言来阐述婚姻的经济学原理。

 

用经济学解析婚姻不是我的创意,是贝克尔(Becker)的发明。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贝克尔“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