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婚姻的资源问题


 

也谈婚姻的资源问题

--读《婚姻的经济学解释》有感

叶行昆

关键词:婚姻经济学 资源配置 性价比

 本人于一周前将一篇题为《婚姻的经济学解释》转载到了“经济学家”网站。没想到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该文的点击率竟然达到了近7000次(6920次,统计于2005/9/19);并连续数日雄居该网站的点击率之首;从而打破了本人原创或转载的网文之点击率所有纪录。实在大为出乎意料。何以至此?不由得使我重读了一边该文,颇有感慨;兹将其中提出的“婚姻的资源及其配置问题”略作补充如下:

 资源是一种能满足人们效用需求的物质体现,相对稀缺性是其本质属性。所以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任何的资源相对于个人的无限需求而言总是稀缺的,即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至于对过去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或“知足常乐”的僧侣们来说,那另当别论。经济学无法讨论绝对垄断与“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存在。

 婚姻是一种法定成年男女结合的法律契约。从资源的比较优势立论,婚姻是双方当事人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交换的经济行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是谈婚论嫁(价)的充分条件。此举与纯情论或爱情牺牲论关系不大,因为法律无法为爱情提供丝毫的实际保障。“我爱故我在”,爱情只能用“月亮代表我的心”来表述,对此,法律无能为力。即便是谈情说爱,无非是在双方成交前的信息收集或讨价还价的前奏区;在含情脉脉,情意绵绵的过程中,不乏温柔的一刀。棉里藏针,从奴隶到将军者,大有人在。“拿什么爱给我所爱的人?” To give or to take, that is a question. 一种资源的交易活动,尽在无言中;而且往往“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昔日的“郎才女貌”到今日的“郎财女貌”,构成了婚姻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best choice);因为无论是郎才或郎财,还是女貌,无不都是人类社会的稀缺资源。然而,在人们的一般交易行为中的最佳选择只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次优选择(better choice),物有所值,成了交易行为的常态。“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至于能否有物超所值,进而获得超值享受,则取决于各自的风险投资水平。资源不对称,交易无法进行;否则便是最劣选择(worst choice),因为当事人的预期收益低于自身资源的投入成本;这不符合经济学上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选择,故人们宁可选择单身。这就是单身贵族的经济学依据。“一枝花插在牛粪上”,风险太大;男女亦然。

 “门当户对”是理性化的次优选择,是婚姻市场上的进行资源配置的一般解决方案。所以,“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鲁迅语),宝黛之恋必然以悲剧告终;因为贾府与林家门第不相当,户府不对称。谁也怨不得谁,凡违反资源合理配置原理的男女是很难“终成眷属”的。合情、合理、合法的婚姻,一定是建立在理性的性价比基础上的(reasonable sex/price)。这应该是婚姻资源配置的基本法则。俗称:“巧妇常伴拙夫眠”,想必此“拙夫”一定是“财郎”,当然未必是豺狼;是一种合理的资源优势互补。否则就难以解读小潘请武大郎吃砒霜的动人一幕了,因为天下没有比大郎先生再好不过的模范丈夫了;而他却只得以吃砒霜而七窍生烟而一命呜呼。何也?资源配置不当者也。

 对婚姻问题的经济分析属于“微社会学”(micro-sociology)的研究范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领域内,我多少也算个“吃螃蟹”的人。以上所述,仅为一孔之见;愿诸位善知识们能给予善意的批评指正;批判、砖头之类的,在下承受不起。谨此致意!

(本文首发于:“价值中国”: www.chinavalue.net

个人主页:yexingkun.chinavalue.net )

 

2005/9/19

写于沪上“面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