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宇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市场策略、房地产与金融行业。

再论银行股的低市盈率陷阱


  过去两年,我们曾经对银行的价值做了分析,其结论是上市银行的利润犹如注水的猪肉,被高估。银行股犹如打肿脸充胖子,估值低廉的股票就是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同。

  不可否认,股市确实是博弈的场所,甚至是零和游戏。为何价值投资者能够长期盈利,主要原因在于价值投资往往按照最坏的打算来估计,比如当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股市才能出现最坏的结果。因此,巴菲特可以大胆的买入美国和欧洲的股票。因为,美国和欧洲的多数金融企业还处于亏损的状态,并且还在不断的裁人、削减成本,这就是经济收缩之后的结果,俗称去杠杆化。而这种经济紧缩的市场往往给金融股带来了较为安全的价格,尽管市盈率可能为负,但市净率却更低。
...

Read more

三季度大盘股难有行情


  记者:本周股市遭遇重挫,大盘周一放量下跌,跌幅深度创下半年之最,这是否意味着2610点以来的反弹已经基本结束?这次市场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胡宇:市场先生的情绪永远是神经质的,他在牛市里面只相信好消息,在熊市里面又会过度地担忧坏消息。大盘股的反弹或许提前走完了,小盘股的牛市已经启动了。本次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表象的诱因是高铁事故导致市场人心恐慌。本次下跌是国内货币政策难以放松、地方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动荡乃至担忧中国经济进入滞胀的心理层面等多层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记者:你怎么看此次大盘向下调整的空间,三季度上证指数跌破2610点创出新低的可能性有多大?
...

Read more

资金驱动与结构转型


  市场先生的情绪永远是神经质的,他在牛市里面只相信好消息,在熊市里面又会过度的担忧坏消息。周五大盘股的反弹或许为下一轮反弹行情酝酿契机,但小盘股的牛市已经启动。

  7.25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表象的诱因是高铁事故导致市场人心恐慌。本次下跌是国内货币政策难以放松、地方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动荡乃至担忧中国经济进入滞涨的心理层面等多层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结构应该改变,而且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很大。在一个典型的发达体,消费占到GDP的三分之二,而中国只占到35%。在典型的新兴经济体,投资是GDP的30%,中国如今的数字是接近50%。因此,投资比...

Read more

保障房是一剂楼市退烧药 分配是最大问题


  去年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被列为重点民心工程,未来三年将建设3600万套,涉及配套资金超过4万亿元。这是中国三年内的重大工程,将对未来五年的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不可否认,保障房政策的出发点是民心所向,但是,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缺少监督,让腐败钻了空子。当前,保障房项目要顺利实现,需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筹集资金并保证顺利开工,二是建筑质量能够有效保证,三是确保公平和公正的分配。

  项目开工资金的困难,或许可通过各地发债的方式来解决。然而,发债融资是否真正用于保障房建设则是需要跟踪的。如果没有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跟踪审核,就很难保证将钱用到实处。

 ...

Read more

保障房是一剂楼市退烧药


  大宋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可谓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看似贴近民心的诸多重大变法却最终以戏剧性的惨败告终,让后人唏嘘不已。笔者将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一是急于求成,变法动机虽好,却让腐败钻了空子,效果与愿景大相径庭;二是变法领导者不善于团结人,将朋友变成了敌人,没有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变了味,将建设性的意见置之高阁,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

  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并非今日讨论之重点,但经典的历史事件亦可视为商学院的案例,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应给当代人以启示。

  去年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被列为民心工程的重点,未来三年保障性住房将会达到3600万套,涉及配套资金超...

Read more

三季度策略:多重共振制造较佳买点


  尽管在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强调保守防御,但在2011年,我们开始启动了阶段性进攻策略。换句话说,至少从目前来看,A股正处于一波中期行情的起点。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安全边际都已具备。尽管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形势仍呈多种看法,无论是悲观,或是看空,无论是乐观或是做多,其实都不会改变目前市场的运行特征。

  对于第三季度市场判断,可以前瞻性的归结为以下三点:宏观稳健增长、估值均值修复、政策紧缩转向。

  宏观稳健增长创造系统性买点

  宏观稳健增长的前提是在各种危机论爆发之后,保持宏观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展开的。无论是从投资、消费或净出口而言,当前经济始终处于平稳健康发展...

Read more

A股估值中枢在3400点至4000点


  A股目前处于绝佳的筑底阶段。尽管市场仍未有一致预期的形成,但这种对市场的不确定的悲观和茫然正好构筑了2600点的中期大底。

  从过去3年的市场运行格局来看,3000点似乎是市场的中轴线,而上下400点的波动区间,构筑了市场较大的箱体运行格局。尽管目前仍在诸多忧虑中前行,但这些问题并非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唉,市场先生老毛病又犯了,在熊市对好消息充耳不闻,而在牛市又好了伤疤忘了痛。

  地方债务危机可多途径化解

  首先,市场对于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忧过虑了。

  融资平台与债务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信心问题。美国人对美国国债没有信心,...

Read more

中国经济危机论缺乏真实依据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西方经济学家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大幅萎缩,从而导致价格大幅下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上游原材料产品需求下降,中国经济可能已出现大的问题。

  用传统的供求理论来解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或许存在中国刚性需求下降的原因。如果商品价格早已偏离刚性供求的轨道,走上资金驱动的博弈游戏,又怎么能够用正常的供求关系来衡量呢?

  从大宗商品细分来看,如果是由于中国需求因素导致国际铜价大幅下跌,这种推论本身或许没有直接的逻辑错误。但是,如果将金价和白银的大幅下跌也归根为中国需求萎缩的影响,这恐怕就有失偏颇。
...

Read more

看空中国,注定要失败


  最近,“金融大鳄”索罗斯、标普及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唱空中国经济,他们担忧的核心无非是中国通胀水平及地方债务风险等等问题。这些老掉牙的观点可能让普通老百姓吓一跳,若想迫使中国经济决策当局推出矫枉过正的政策,那就未免言过其实。

  毫无疑问,未来中国的通胀水平是可控的。今年5月份CPI涨幅已超5%,这并不表示中国通胀形势的恶化,更多的是旱灾及翘尾因素等非长期性因素导致的。考虑到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数量及价格工具的多次使用,货币紧缩的叠加效果已显现,民间市场利率大幅攀升,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正加大。在这种资金状况下,我们是否需要理性思考进一步扩大紧缩...

Read more

收紧银根要防范经济硬着陆


  当前,各方对加息的企盼,犹如久旱逢甘露一样的渴望,然而,利率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抑制住通胀的恶化,亦可能消灭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因此,经济决策者如何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期阶段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各项政策的利弊权衡,这是经济决策中的重要命题。

  不可否认,当前通胀水平是超预期的,这无疑与过去两年的货币政策密切关联。事实上,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调整是外因主导的,是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导致的。当时,为达到刺激经济快速复苏的目的,中国下了猛药,通过巨额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来振兴了经济。恰恰是这一服猛药为今天的通胀埋下了种子。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我们并未简单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