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宇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市场策略、房地产与金融行业。

银行股:最后的堡垒


据媒体披露,高盛计划于近期出售工行24亿股H股。加之上个月美国银行减持建行的消息,上述消息使得市场重新担忧中国银行股是否被高估。不过,随着前几周汇金象征性的增持了2亿元银行股,似乎表明四大国有银行股价存在政策支持。

然而,我们的态度是谨慎和忧虑的。要解决中国银行业是否高估的问题,还需要从最近三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谈起。

 

 投资泡沫是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

 

过去三年,为了刺激经济早日恢复,中国和全球央行开动印钞机,尤其是中国加大了投资拉动经济的力度,过去三年投资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但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占GDP比重已经上升到66%,投资总额...

Read more

11月策略-撤退!撤退!撤退!


  考虑从房市和股市一同撤退吧!

  当全球政治家都将货币政策看作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一剂良药的时候,剧烈的通胀也就无法避免了。

  最近市场的回暖主要源于市场主流对货币政策重新放松的一种预期,果不其然,前期较为紧缩的政策在做微调,银行间市场及银行信贷均有所放松,A股市场随之上涨,对行情看好的市场呼声日渐增多,但A股牛市的真的回来了吗?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泡沫难消

  在全球货币政策如此宽松状态的过程中,加上人民币的升值的推动,中外套利资金仍驻留在中国享受资产价格和货币升值的双重上涨,因此,本轮资产泡沫还有望维持。尽管,为应对资产泡沫,管理层出台...

Read more

面对欧债危机 中国别做冤大头


  欧盟峰会10月27日通过了包括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私营部门债权人减记希腊50%债务、提高欧洲银行业核心资本金比率在内的一揽子危机解决方案。问题的关键是,本轮峰会带来的礼物真的能够解决欧债危机吗?是以信任来面对这次解决方案,还是带来怀疑的眼光看问题。

  欧债问题的根源是欧洲经济衰退的不可避免性。过去30年欧洲高福利模式导致政府赤字严重化,和欧债危机问题扩大化。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而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模式仍未来临。按照熊彼得的理论来看,经济危机才是逼迫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破坏式的...

Read more

影子银行暗藏的金融风险


  在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休眠》中,男主角高登面对着一群大学生演讲,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企业的利润被过度放大,竟然占美国企业整体利润的40%之高。当更多的金融家陶醉于资金杠杆所创造的暴利时,人类的贪婪又一次让美国经历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循环。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随着实体经济加速空心化,一些产业资本不断放弃曾经奋斗过的制造业领地,开始转型为PE、VC及高利贷机构。同时,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压力、要素价格的大涨、垄断保护的现状等因素,也让中小企业更难依靠传统低端制造业来维持生计,有的转型成为食利资本家。由于负利率的倒逼,普通储户亦抛弃了...

Read more

政策与供求关系仍是影响市场关键因素


  由于近期A股一路下行,当前市场主流论调已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呈现惯性悲观预期。尽管中国股市逐步展露经济晴雨表的特性,但从中短期形势来看,宏观政策与市场供求仍是影响市场走势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稳中有降,表现要好于预期,经济增长正在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而通胀方面,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8月份的6.2%回落为9月份的6.1%,防通胀压力犹存。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房价稳中有降,为了进一步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预计央行仍将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中央多次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

Read more

汇金增持银行股的背后


  10月份开盘第一天,香港恒指最大跌幅超过800点,跌幅接近5%;在中资银行股和内房股带领下,恒指创下了一年新低。在市场大幅波动之际,汇金果断出手增持四大银行股,内地和香港股市大幅反弹。对此市场众说纷纭,纷纷猜测汇金增持的背后意图,是一次简单的投资行为,抑或透露何种政策信号?笔者分析如下:

  1、港股银行股最近两个月的大跌,导致全球资本大力做空中资金融股,以致香港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此时,汇金出手买入A股目的是为了遏制对冲资本刻意做空中国内地银行股的势头,进一步稳定香港市场。

  2、通过买入银行股可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无须采用货币政策干预,避免市场投资者对实行一年以来的...

Read more

确认底部需验证三信号


  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调整,市场目前是已经见底,或仍将寻底?这是许多投资者在不断询问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市场判断的疑问,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首先,市场估值是否足够便宜,是否已经达到2005年或2008年年底的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不可否认,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似乎已经接近2008年年底的水平,也就是15倍左右的市盈率,但相比2005年市场5倍~6倍的整体市盈率而言,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从行业估值来看,现在有 6个行业的估值是接近或低于2008年年底水平的,但更多的行业仍远高于2008年年底的位置。而接近或低于2008年年底的那些行业,无非是银行、钢铁、石...

Read more

A股市盈率洼地暗藏估值陷阱


  自2009年以来,中国股市进入持续3年的调整期。为何调整时间如此之长?市场人士众说纷纭,大致归结于以下几种因素:中国经济模式转变、货币政策紧缩,新股发行市场化导致的股市供求失衡,欧美债务危机的演变等。不可否认,影响股市的因素的确很多,但在市场的不同阶段,会存在不同的主要矛盾。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股市走熊的主因,还在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股市看似低估值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持续性的诸多不确定性预期。目前,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主要属于垄断盈利模式。16家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占据A股2000家整体利润的35%,中石油和中石化“两桶油&rdqu...

Read more

底在遥远处,何必存侥幸


  近期市场谈得最多的话题,无非是底部到了吗?最近有一私募大佬以开玩笑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市场底部的判断。他认为沪指1200点才是底部,信不信由你。咋一看,有人认为他疯了,然而,尽管他没有解释“1200点”论的理由,或者“1200点论”有点过于唐突,但依据过去两轮熊市的经验来看,2500点谈底,为时过早。

  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底部往往不可预测的,而是事后发现的。但底部是否出现,仍有蛛丝马迹可查。

  其一,市场“破净”现象还不明显。每次熊市的末端,跌破净资产的现象非常明显,纵观市场底部出现之前,破净的数量...

Read more

市场供求失衡A股阴跌不止


  不可否认,过去100年以来,欧洲的福利社会模式让多数人忘却了资本主义的原罪。然而,一旦资本主义危机周期轮回,过去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昂贵的社会福利待遇就难以为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赤字的大幅削减,社会矛盾的急剧上升。

  货币主义寄望于开动印钞机,保持低利率来恢复信贷市场。但流动性陷阱表明,超发货币不仅不会增加消费,在分配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反而会加剧贫富分化,让拥有资产的富人更富,让无产阶级更穷。

  而凯恩斯主义的本质则是寄望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通过政府投资拉动消费。不可否认,在政府收大于支的情况下,这种刺激是有效的。但凯恩斯主义在欧洲依然举步维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