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秉刚

王秉刚

通过了安全认证检测的电池产品就安全吗?


 

通过安全认证的电池能确保安全吗?

 

现在只要出示一份201所或18所的电池安全检测报告,就说自己生产的电池是安全的,这是一种很不确切的推论,可很多人视它为真理。为什么不确切?理由如下:

1,送检的产品多数是精心制造与挑选出来的,与实际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差异。我还听说过,曾有人厂买得其他工厂的,甚至国外生产的单体进行组装,扣上自己的壳子送来检测。大家要注意:检测机构的报告上印有类似的句子:“检测结果只反映被测样品的情况。”检测机构明确告示,它不对贵厂生产的产品负责,它也确实无法负责。

2,目前安全检测只测样品初始状况,不测使用过一段时间后...

Read more

谨防电动汽车事业中的科技骗局


 

谨防电动汽车事业中的科技骗局

我国迎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潮,这种形势下,一些投机分子肯定不会错过,望大家遇到某些明显吹嘘过度的发明新闻,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不经调查和请教相关科学家,就拿钱拿地出来。最近有人说他的电池已经达到世界超一流水平,他的电池应用了人体生命源原理和超导技术,他的电池采用了许多稀土元素,一些风马牛不相干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制造出比能量数百wh/kg的电池,他的电池已经得到美国人的高度重视,他已经受聘美国某大学校长,他已经在中国许多地方建厂。

我知道的情况是,现在电池比能量的再突破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安全性问题,在实验室里完全可以做出一些高比能量的电池材料,也...

Read more

什么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国情?


 

什么是我国发展电动汽车要考虑的国情?

 

新任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在新能源汽车战略研究方面颇有见地,他认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必须立足国情,如果我们跟随世界发达国家的思路,采取他们的技术路线,去发展电动汽车,将失去优势,难以成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并试图在这里做一个粗浅的诠释,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国情”?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潜在的巨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普及刚刚开始,普及率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一半,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快速增长,总量很快成为世界第一。我预测2030年中...

Read more

我对推广纯电动公交车的看法


     

我对推广纯电动公交车的看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50辆纯电动大客车在为大会提供服务,成为“绿色奥运”的一个亮点,展示了中国在电动汽车研发上取得的成绩。接着在上海世博会上又有一批纯电动大客车投入运行,并且,纯电动大客车几乎成了每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必选车型,不惜投入巨资购买车辆与建设大型充电站。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1,  近年来锂电池的安全性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一致性等因素,电池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生产条件下生产的锂电池存在潜在的不安全问题,尤其大安时数的锂电池要谨慎...

Read more

续驶里程长---电动汽车宣传的误区


     

“续驶里程长”—电动汽车宣传的误区

我经常会被朋友问到:“听说国外电动车的续驶里程就100多公里,我国的电动车有300多公里,是不是我们的技术很先进了?”我还常常见到一些企业也是这样宣传他们的电动车的“先进技术”。在最近一期的“商用车新闻”上,还登载了一幅照片,上面的大客车上有“充电续驰里程500公里以上”醒目大字标志。通过众多媒体,公众开始接受“续驶里程越长表示电动车技术越高&...

Read more

为电动车设计专用车型,实现电池模块化,车辆轻量化,使用廉价化


     

为电动车设计专用车型,实现电池模块化,车辆轻量化,使用廉价化

 

目前世界小型电动汽车的设计基本上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在现有汽车车型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另一种是针对电动车的特点重新设计新车型。

第一种的优点是:可利用更多的现有零部件和生产线,开发周期短,初期成本低。缺点是:新的电驱动系统要将就原来内燃机动力系统的位置进行布置,尤其电池要根据现有车型可能利用的空间,并考虑车轴荷载合理分布,分成若干尺寸形状不一的模块,分布在底盘的几个地方,不利于电池模块的统一,不利于维护和更换,不利于减轻汽车重量。

第二种的优点是:...

Read more

扬长避短,构筑未来和谐道路交通模式--汽车展观感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势不可挡。我国现在的汽车普及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欧洲的十分之一。20年之后,如果中国汽车普及率达到现在欧洲水平的一半,即平均大约4个人一辆车,中国的汽车总量就约为4亿辆。那时候即使还有一定数量的燃油供应,肯定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多汽车的使用,燃油的价格也一定相当昂贵。因此,发展电动车与其他能源汽车便成为必然的出路。

  不同的能源与驱动技术具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合理构思未来道路交通的模式。

对乘用车:

行程在10公里范围以...

Read more

建设充电网络,为电动车的普及铺平道路


     

建设充电网络,为电动汽车普及铺平道路

兼谈:夜间停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的主要方式。 

如何充电是困扰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想出来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和加油一样,车开到充电站充电;2,更换电池;3,夜间在停车地点(私家车库、停车场、车库)就地充电。

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充电站集中管理;缺点是:由于电池充足电需要几个小时,临时的快速部分充电也需要半小时以上,如果上千辆汽车同时去充电,需要比加油站大的多的场地,消费者隔一两天就要去充电站等候充电,这难以被接受,在城市里也难找到这...

Read more

德国人醒了吗?


    

德国人醒了吗?

 

5月16日,来德国北威州的埃森市参加国际氢能大会,并就电动汽车内容做考察与交流。走前匆忙,没有上网查看一下这里的天气,一下飞机老天就给了一个下马威,气温竟然比北京低了10°C左右,好在很快进了德国朋友的汽车,一阵热情的寒暄便将凉意忘掉后头了。

17日上午,听了半天大会发言。来自中国的专家约30人,是这里最大的外国代表团。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大会发表了“加快氢能技术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教授获得了大会授予的科技贡献奖。中国代表团成了这里最耀眼的客人...

Read more

电动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与碳排放


     

德国人计算的电动汽车能量效率与碳排放

 

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其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低的碳排放。对这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有些专家有异议。因此这次访问德国,很想了解一下德国的数据。在访问德国波鸿大学电动车研究所时,研究所的教授介绍了他们关于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碳排放的比较。借助博客,我将他们的数据简要介绍一下。

我说的事情很容易理解,不是从事汽车技术的不用担心,你们一定看得懂。

能量转换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段, 某种能源从矿井取出,经过生产变成汽车使用的某种“燃料”,然后输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