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洪武

廖洪武

再读史玉柱之网络“征途”(转)


    史玉柱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原因是他喜欢玩网络游戏。“我是骨灰级玩家。”史玉柱颇为自豪地说,“还不如我自己开发一个游戏。” 
  2004年10月,盛大网络一批研发人员走出来寻找投资,史玉柱连忙投入2000万元网罗这批人才。2004年年底,在绝大多数行业专家、有关媒体不太看好的大环境下,史玉柱率领着“征途战舰”起航了。2005年4月18日,史玉柱突然在上海金茂大厦宣布了巨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新项目──网络游戏《征途》。史玉柱如法炮制了保健品的推广方式,推广团队是行业...

Read more

再读史玉柱之危机意识


 

  刚刚进入网络游戏市场之时,史玉柱并没有将国外游戏公司放在眼里。2006年的一个展会却彻底改变了史玉柱的看法。在上海的ChinaJoy展会上,史玉柱看到气势的大作品很少有国产的,几乎都是国外公司的大作。而明年即将投放市场的大产品当中,几乎全部都是欧美的游戏,有的产品的规模甚至在《魔兽》之上。

  “我觉得明年大家就能感觉到,欧美游戏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三年之后外国的游戏占中国市场的主导。”史玉柱说。

  在市场已经进入非常明显的大制作时代的时候,国内多数网游公司还处于小作坊阶段。史玉柱认为,研发在4000万元以下的产品已经不可能再形成气候了,这和...

Read more

再读史玉柱之网游伦理


  “中国玩家在欧服美服都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异类。”一位曾在《魔兽世界》任职的游戏经理说。中国人总有办法以欧美玩家望尘莫及的速度升到极高的级别,在进行团队项目时也不喜欢遵守默认的利益分配规则。对于显得有些“迂腐”的欧美玩家来说,中国人就像是恐怖的异教徒。“欧美游戏并不鼓励力量上的无限优势,比较讲究平衡和互相牵制,”曾经的魔兽经理说,“可能是因为传统文化和现实环境的影响,说实话中国玩家还是更适合丛林式游戏。”

  一名网络游戏经理回忆,他曾经接待过一位跑到游戏公司的有钱但缺乏耐心的玩家。这位玩家...

Read more

再读史玉柱之成功自诉


   “究竟怎样做才能出人头地?” “职业生涯的开拓秘诀到底在哪里?”或许是因为我个人以前在不同的企业待过,或许是因为我40岁就有机会就任外资企业的总裁,所以经常会被问到这些有关工作方法和职业生涯形成的问题。
  每当遇到这些问题,说老实话,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自己也没做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既没有优越于他人的商业天赋,也没有描绘出宏伟的职业战略蓝图,甚至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当上总裁。何况我还是一个内向而不善言谈,比普通人要愚笨一倍的不中用者。如果非要我说出自己的优点的话,只有一点,那就是决不逃避眼前的工作。纵览2...

Read more

再读史玉柱之创业智慧




     第一句:“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如果我们的战略是面向社区开一个杂货店,那么,我们就只能赚一个社区的钱;如果我们的战略是面向全市开一个零售店,那么,我们就可以赚一个城市的钱;···以此类推,如果我们的战略是面向全世界的市场,那么,我们就可以赚全世界人民的钱;

  第二句:“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适应未来的种种变化,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所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如何调整计划往往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调整意味着打乱...

Read more

退隐江湖一心念佛



    身在佛堂,本不该念江湖事,不想凡心一动又引发波澜。离开新闻圈好一段时间,本已心如死水,前天因见各大网站铺天盖地关于臧天朔涉黑的报道,想起了前尘往事,念头一动敲打键盘写了篇和臧天朔被拘有关的博客,连错别字惨着含混的语句放在了自己博客。早上起来打开电脑,微微吃惊,它被搁在了搜狐首页,点击量正涨。
    恍惚之间顿觉不妥。
    文字最可杀人。几年新闻职业生涯下来,最是有领悟。初入新闻行业,恨不得印有自己头条稿件的报纸是洛阳纸贵市民争相读一,但几年新闻工作后,却越是遭遇重要的题材报道越是寝室难安...

Read more

个人即兴文字报章请勿转用!



    关于臧被抓事件,本人即兴凭模糊记忆写了段博客,纯属个人心情文字,难登大雅之堂,但意外在一些网站流传,本人内心宁静无意附合时事热点,故随即撤下博客。但这两天,有几家媒体娱记与本人联系,企盼本人力述一二,实际上本人和臧被捕一事基本不沾边,也不知道详情,根本是无从说起。稍有意外的是,有多家报社未经本人许可摘用本人博客,对此,甚感遗憾。
    南京一家报纸大段大段引用了我的博客内容,事情上本人所知皮毛远非“事实真相”,本人博客纯属墨起点笔闲散文字无多少“佐证真相”价值,故声明谢绝...

Read more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白驼山


      不知道是过了多少年后的春天,我再一次看了《东邪西毒》。这一次,我终于完全看懂了它。第一次看它应该是在十多年前的春天,那是个茫然的春天,在学校旁有一个录像厅,看着看着,观众已经走了大半,只剩下零星几个人。我当时想看懂,但不能看懂,它像当时流行顾城的诗歌,朦胧,又沾着斧子杀妻时的暴力。

      看懂一部电影,也许需要十年。

      我对王家卫的影像从前是一知半解,但今天突然对他的音、色有几分感动。那些充满逻辑而又支离破碎的叙...

Read more

智能本:未来IT界的“大杀器”


    


      科技网络产品总容易冒出新名词,最近智能本这个词经常从在我眼前出现,这个东东也许会很热的。

从BP机到大哥大,人们把电话机带出了家门.而从上网本到智能本,人们已经可以把笨重的电脑放进口袋里

,随时随地上网、打电话了。
     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的PC已经不能满足移动上网的需求。在PC行业中,CPU和操作系统这两个

核心制高点已经被英特尔和微软占据,这给整装型企业剩下的空间很少,而新领域就是各个品牌突破的机

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