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宁

张宁--2008年卸任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拥有北京大学概率统计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统计学及运筹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博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并曾供职于花旗集团所罗门美邦股票研究部、摩根士丹利机构股票部,现为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为投资、金融产品及创新、宏观经济。

张宁:危机中如何海外投资


发表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4月期

 

中国超过1/3的外汇储备投向了美国国债,这一看似最安全的投资未来将因美国由通缩转向通胀而降低含金量。故而,中国应当重新配置外汇资产,防范远期危机的到来。具体看,在危机中价格急剧下滑的能源、矿产、稀有品牌、稀缺的商业地产、关键企业等资产,可能出现难得的投资机会。出于避险的考虑,应当尽量选择重要的资产、资源和财务保守的公司。

  当前,针对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向问题,人们议论纷纷。在笔者看来,由于美国信用体系的崩溃,现在看似最安全的美国国债未来可能面临潜在的通胀压力,这将给中国等美国国债持有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

Read more

张宁:中国经济恢复力度与可靠性比美国高


发表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5月刊

 

2008年中国经济的下滑主要是受国内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所以,政策的转向能够迅速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相比之下,美国经济所需的结构调整更大,即使短期有不那么差的数据,也不太可能很快走出困境,2009-2010年美国很有可能出现公司破产潮。

  随着今年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不断公布,越来越多的迹象预示中国经济逐渐开始企稳,美国的一些数据也开始显现出经济与金融市场走出最低谷的第一线曙光。股市又一次走在了经济迹象的前头,中国A股市场指数已经从最低点快速反弹50%左右,美股也有了大幅度的回升。
  然而,从如此巨大且罕见的经济下...

Read more

张宁:生活中的市场指标


发表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6月刊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恢复增长、消化过去多年不平衡因素的漫长进程中,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会成为经济和股市变化的重要先行指标,可以用来指导微观和中观投资。

  投资者与企业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经济周期后,已经越来越关注宏观经济和市场指标。每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各种经济运行数据的前几天,各方就开始预测数据应该是多少,等到数据发布之后,市场则会即刻作出反映,然后逐步消化新的信息。
  数据的及时性对于指导投资意义重大,可惜各种宏观与市场数据被统计好并公开发布之时,已不是最新鲜的信息了。要做到对数据先知先觉,到处提前打听可能会有一...

Read more

通缩通胀双鬼拍门


发表于<新财富>2009年7月刊

 

 

  本次危机的史无前例之处在于通缩、通胀两种互不兼容的趋势眼下共存。为了躲避与危机如影随形的通缩鬼魅,美联储几乎是毫无选择地向通胀鬼魅召唤的方向滑去。这就使短期内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来世界可能较长时期处于高通胀之中。由于中国面临的经济调整与美国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在美国出现通胀之时,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开始升值,以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从2008年9月的危机噩梦中苏醒,市场注意力已经从对金融体系随时崩溃的担忧转向对各国经济如何复苏的猜测。本来,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很容易引发流...

Read more

张宁:通胀预期下投资什么


张宁:通胀预期下投资什么

 

    发表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8月刊

    地产、能源、原材料等所谓抗通胀资产的价格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一旦通胀来临,其防御性恐怕会受到冲击,抗通胀类资产最佳的投资时机是在通胀预期刚刚被制服之后的阶段。

  在各国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未来通胀的阴影开始笼罩全世界。然而,由于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金融体系尚未修复,通缩依然是当前经济所直接面对的问题。投资是依赖当前、预期未来对资产的定价,所以,时下投资也就面临一般意义下并不兼容的通缩与通胀...

Read more

张宁:资产价格将成制定宏观政策重要变量


           刊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9月刊

    过去各国的宏观x经济政策往往以通胀和就业为管理目标,只有在资本市场出现危机时,才会考虑将资产价格列为参考变量,这种不对称的金融市场政策导致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未来,资产价格可望被宏观经济学承认为一个正式的变量,中国则可能成为新型三维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者。

  近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这两个实体经济指标来进行,而金融领域的虚拟指标,如资产价格,对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影响往往是不对称...

Read more

张宁:中国版滞胀挑战:产能过剩下的通胀(2009年10)


  刊于《新财富》杂志 2009年10月

 

   中国经济复苏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由于出口下滑,通胀可能伴随低增长成为棘手的滞胀。

    正当宏观数据越来越多地证实中国经济成功复苏之时,许多投资者对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却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同时,股市也开始剧烈震荡。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走出金融海啸中的低谷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在初步复苏后所面临的内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才是真正的挑战。虽然目前还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但中国经济在复苏之后面临的第一仗将是未来几年可能需要面对滞胀的挑战:相对2005至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在出口引擎...

Read more

张宁:人民币2010年重回升值通道 (2009年11月)


 刊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11月

 

    中国社会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要轻易上纲上线。偏低的汇率固然有助出口,过度出口则会使经济发展不平衡,资产配置和社会效率降低,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健康,加之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重回升值轨道,否则将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随着去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减速,自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进程在2008年8月开始停滞,后更因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而近乎重归与美元实质上挂钩的固定汇率模式。在世界经济面临严峻衰退、中国经济增长也急速放缓的条件下,汇率固...

Read more

张宁:刺激政策的退后与退出(2009年12月7日)


  刊于《财经》杂志2009年第25期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07日

 

    在经历了动荡的2008年与2009年上半年后,世界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稳定下来或开始复苏。于是,世界的眼光开始集中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实施的大规模甚至极端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退出问题上来。

  世界金融市场在强劲的反弹中,时常由于“退出”这根神经的抽搐而剧烈震荡。其实,与所有刺激政策快速“进入”相比,“退出”绝非一下子能够完成,会分政策类别、地域等逐步地“退后”,直至全球经济全面复苏或有些政策副作用的危害显现出来。故投资者大可不必因所谓“退出”而...

Read more

张宁:新的资产泡沫正在形成 (2009年12月17日)


刊于《新财富》杂志2009年12月17日

 

    现行经济刺激政策长期持续下去后果到底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但眼前的一切开始越来越像一个新的泡沫。在经济前景尚未完全清晰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直线快速上升,使得人们不免担心市场在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再次酝酿资产泡沫的风险。

  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最高潮已经过去,各国针对大萧条的历史经验教训避免了重犯货币紧缩、财政收紧、放任金融机构倒闭及提高贸易壁垒等各种政策错误,至少到现在为止,取而代之的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对金融机构的大面积救助,以及基本上拒绝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金融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