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梓萱

汽车评论

黄土地上的哀思


北京的深秋

这是一篇自己欠自己时间并不久的文章。就在这一段不久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确切地说,应该是9月27日到10月18日 。这近一个月里,我驾车行程近万里,完成一段又一段旅程,我的心也从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再到美丽的故乡,再到喧嚣的都市,再到空空落落,无所凭依。

从清晨开始,北京的天就阴沉着,丝丝的秋雨,从扭捏到放下矜持,再到润物无声,就像是一个许久未见的情人,来到人们的身边。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骤冷了下来。空气都仿佛是冰冷的。阴暗的天,下雨的天,偶有枯黄的落叶飘落到地上,这就是北京的深秋。

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坏到极致?不,不是。有一点糟糕而已,但也没什么...

Read more

媒体的责任(《新能源汽车》主编专栏)9月13日


    提起这个主编专栏,还真是有些有趣。曾经在中国汽车报社做“轿车专刊”的时候,我开创了这样一个专栏,不论工作压力多么大,不论时间多么紧,我都坚持着写。那个时候,身处经营和编采两个部门的要职,很多矛盾需要处理,很多事情需要应对,两面部门的领导对我又是十分信任,因此近两年多,我一直都在写。我是一个汽车记者出身,我对文字有着属于我自己的热爱。从前是喜欢夜深人静时,黄光的台灯下,钢笔摩擦纸面的声音,后来呢,是喜欢夜深人静时,节能灯边电脑键盘敲打的声音。后来在人民日报市场报工作的时候,我没有停下来,继续写,再后来到《家用汽车》杂志社的时候,我没有停下来,继续写直到...

Read more

不必忧患 (《家用汽车》6月刊)


不必忧患

——写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

陈梓萱

“80%的人在论证事情的不可能,而20%的人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刘东明一再向笔者阐述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李书福显然是中国汽车业界的佼佼者,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之事不必忧患重重。

这也是笔者的观点。这是一个观点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多元和宽容的时代。“资金、管理、文化、思维模式、销售等等问题都将成为吉利收购之后的巨大难题,我们并不乐观。”这是笔者听到的一些所谓管理咨询公司,甚至是业内人士一种看法,充满了犹疑,充满了忧患,充满了担心。

“将...

Read more

冯兴亚:信心很重要(人民日报市场报08年12.1 30版


冯兴亚:信心很重要
      中国的消费者其实还是富裕的,只是说现在没有信心去购买,没有信心去消费,如何提高他们的消费欲望,如何让他们能够很快作出购买决策,这是我们在明年或者说近期之内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 本报记者 陈梓萱
     11月19日,广州,琶洲国际展览会馆。
     在B区一楼的梅花厅里,冯兴亚并没有如约到来。按照广汽丰田的员工说,冯兴亚正坐在一个论坛类会议的台上做嘉宾,心急如焚,却动弹不得。广州车展期间,他经常会应酬于这样...

Read more

姚一鸣和他的广州本田 人民日报市场报08.12.1 31版


姚一鸣和他的广州本田

 

本报记者 陈梓萱

 

    1119,广州,香格里拉酒店。

    在广州国际车展官方论坛20余位嘉宾就餐的大厅外面,一个小包间的门虚掩着,广州本田新上任的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就在这个房间里安静地等待着。他一会要见面的人是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先生,记者有幸借这个机会和姚一鸣进行了交流。

    姚一鸣的安静,一如现在的广州本田。从借助一款畅销车型成名的“暴发户”的躁动中,安静地回归了一个现代汽车企业的成熟与内敛,从神坛上走...

Read more

上海通用转身(人民日报市场报08.12.8 26版)


主编专栏:

上海通用转身
■陈梓萱

 正如笔者的同事所言,在解读一个企业时,产品与营销,往往是被人们最为看重的注解和信号。就象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都追寻着真理的普遍性一样,产品与营销的目的在于给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
 对于上海通用汽车,我们经常会被其先进的营销理念及方法所吸引,却忽略了它于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努力。这是一种误读。如果我们把这款搭载了世界级发动机、并被称为“全球平台、欧美技术”的新君威,看作上海通用从营销向技术路线转移的标志,那也是大错特错了。上海通用的变化缘于2006年的君越,从君越开始,上海通用就已经开始变得全面,营销能力...

Read more

法式浪漫解决不了精密营销


法式浪漫解决不了精密营销

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报2008年12月15日汽车专刊27版主编专栏
■ 陈梓萱
 
     12月9日,北京,2008年的冬天终于开始寒冷。
     法国雪铁龙给人们带来一丝暖意,一群大鼻子的法国人,带着他们的雪铁龙大C4毕加索,连同热情,一起来到中国。他们用精巧的创意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用法国人独有的笑容在强调着,“这是一款拥有全球独创的Visiospace设计理念的产品,这个产品实现了视觉冲击与空间功能性的完美融合。”他们真的相信,这款雪铁龙大C4毕加索将在...

Read more

北京汽车博物馆 记忆中成“废墟”?


北京汽车博物馆  记忆中成“废墟”?

发表于人民日报市场报 2008年12月22日 汽车专刊主编专栏25版
■ 陈梓萱

     从2001年立项,到2008年的岁末,7年许,我们已经习惯了等待。
     2003年在6月19~28日的“汽车博物馆专题工作会议”,北京汽车博物馆项目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当时,据丰台区建设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中心将于2004年进入全面建设,2005年底完成主体项目的建设。这一消息向社会公布后,汽车界人士欢欣鼓舞。
  ...

Read more

剑舞广州 意在华南 人民日报市场报08.12.29第26版


主编专栏:

剑舞广州  意在华南
■ 陈梓萱
 
     张海亮并不刻意回避,上海大众仍然有着他们一贯的自信与霸气。从11月中旬的广州车展高调参展,到2008年岁末的广州隆重上市,上海大众对斯柯达晶锐可以说是倾注了不少心血。事实证明,剑锋指向华南市场,晶锐是带着上海大众的重托的。
     金融风暴给上海大众带来销售困境,从政策和市场环境看,消费税、燃油税等政策的陆续推出,使高品质小排量车型日渐被人们所关注。有数据显示,连续几个月,包括东风日产在内的广州地区汽车企业的乘用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