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曾家麟在天堂安息
——谨以此文怀念在车祸中罹难的朋友曾家麟
陈梓萱
这是一篇我回避不了的文章。我回避了一些天,但终于又坐在这里,开始写起来。
这些天每当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惦记这件事,惦记着一个年轻的灵魂。
在电脑前,打开一个不久前刚刚建立起来的文档,其实是一份会议的邀请函。上海大众方面的嘉宾是曾家麟,他已经答应出席,算是给我这个小弟几分薄面。而我将他的名字用delete键,将他的名字删除,这是我不想做的事,但事实是,人已逝去,永远逝去。
我恨那个上海大众的总经理刘坚,这个曾家麟的领导是那起车祸的事故车驾驶员,除了这些,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至少我什么都不知道,更确切地说是,我根本也不想知道。
最初和家麟兄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大概6年前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汽车记者,常常要把汽车企业中担任要职的人,和自己标榜成朋友,这可以说明自己在这个圈子里,自己非常有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也未能免俗。因为在我慢慢地回忆中,我的确因为采访过他而感到一些虚荣心的满足。在中国汽车报社的全明星阵容评选中,陈志鑫曾经拿到过一个2004年度大奖,而曾家麟也同时获得年度公关总监。他带着双重身份来北京领奖,我作为一个记者采访了他。吴迎秋老师给我打电话,第二天早上7点,到昆仑饭店去接家麟兄,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任务。吴迎秋,把我带到汽车记者的路上行走,带我见了很多他的朋友,大都是些知名的汽车人,曾家麟是最年轻的一个。记忆在这里中断,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篇写给自己的文章。何必去像一篇公布的回忆录一样呢。中断,也就中断了,就像家麟兄的灿烂的生命突然中断,生命里就是有这样一些事情根本不是我们可以了解,可以预见的。
跟家麟兄真正彼此加深了解的是和他从上海一起飞湖南长沙的时候,为了家麟兄能够成行,我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等他,在机场等他,像是押送一个“犯人”一样,想把家麟顺利带到长沙,完成自己的任务。当陆军风风火火赶过来的时候,我的心凉了半截,我以为前功尽弃了。陆军告诉我,家麟开会,先让他来,把手续办了,他随后开车赶过来。“是你的诚意打动了他。”陆军这样说。我还记得当时陆军也是很有诚意的看着我。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我们又聊了很多。直到我拿着家麟的手续,先进了安检。我跟陆军挥手,告别而去。心里感激着这个交往时间也不短的上海朋友,像一位老大哥,有着老顽童般的幽默而睿智。就是这个上海朋友,在一年多之后做了一件事,让我成长,让我转变。
在登机口,那简直是一种煎熬。所有的乘客都登机完毕,机组和地勤的人员站在一边,我一个人站在一边,就这样对峙着,他们一遍一遍地催促,我一遍一遍地坚持,直到机舱门关闭前的不到5分钟,家麟兄穿着他的浅色西服,终于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兄弟,你久等了。”之后,在飞机上,我们一路无话。我只是感觉到家麟很累,慢慢地,我和他一样累了。
那是一次转折性的飞行,从此开始了我们不必多言的一种交往。在上海大众公关总监的位置上,家麟或许不缺少我这样的朋友,但在一个汽车媒体从业者的生涯中,我因为和汽车企业林林总总的公关总监,市场总监交往,由于性格局限,和他们有超出工作范畴的交往并不太多,因此在我的概念里,家麟确是我的一个朋友。“逝者已逝,生者犹生。让我们惜生命之轻,让我们味生活之味,感念于心。祈祷家麟兄灵魂安息。”几天前我发给所有上海的朋友一条这样的短信。很多人给我回了,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还有怀念。
我想去上海,但我知道,置身于上海的城市里,必然会让这忧伤更淡,因为还有一个比家麟位置更重要的人也在车祸中罹难,他不是主角,尽管我永远不会原谅这个灾难的制造者。就让我在远方用文字纪念一种心情吧,纪念一个曾在我职业生涯和生命过程中出现,一位兄长,一位朋友,一位精英。这是一个缺少怀念的时代,我但愿,这怀念可以在人们心中长久些,长些,再长些。
还要再多说几句话,除了家麟兄和刘坚,还有两个未名的人,直到现在也并未被人们知道名字。生命是辉煌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充满人性的光辉的,同时,生命又是平等的。生命生时,平等,生命逝时,一样是平等的。所有的逝者,让生命静静地安歇吧,家麟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