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玮

曾任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CIVC Fund合伙人,中新基金和创新软库基金董事长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兰州商学院兼职教授。

为何要创造一个DDO的组织?


  去年我跟滴滴的高管一起去了一次日本,学到日本餐厅很讲究的“一期一会”:不管未来怎么样,每一次要把客人当成是只见一次、只来一次。这当然跟中国人的想法不一样,中国人觉得你只来一次,我就把你宰一刀。但是日本人一定是把服务做得超一流,让你有难忘的印象。

  我曾经做了衣食住行四个行业,后自己创业,在跨国企业、国内的企业,又做顾问公司的负责人,又做大学老师,所以也算跨界的一个例子。

  跨界会有很多场景的不一样,所以场景的丰富性还是令人感到享受的。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没一些共性的地方呢?以我对组织中人的观察,不管这个人...

Read more

PE行业面临洗牌 暴利时代或终结


  我作为创业板的受益者,创业板还有很多争论,像迅雷他们都是专家,中国经济不管怎么样,不管我们GDP有多少水分,我们现在坐到世界老二的位置。坐到世界老二位置之后发现我们资本市场跟世界老二位置不太匹配。所以需要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

  讲讲自己对创业板的看法。我1999年回国,那时候当老师很穷,那时候我当系主任,一个月2000块钱,当时报纸上说创业板是最后一桶金,我是被忽悠过来,结果10年以后我们才看到了创业板。我觉得创业板开的晚了,10年前开现在创业板更加成熟。创业板去年一周年,中央台又搞了一期节目,也是我去的,那个时候三个正方,三个反方,我们是正方,说创业板好,几个反方说创业板不...

Read more

本土PE的投资逻辑


  是找关系、拼价格、比酒量投资Pre-IPO项目,还是投资高风险的早期项目?本土PE的成长中更多承受着取舍的挣扎。构建一套有效的投资逻辑,是决定它们能否持续成长的核心。

  本土PE如今已经取代外资PE,成为主场作战的主力。与有成熟经验的外资PE不同,本土PE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更多的上下求索,甚至是取舍的挣扎。不断提炼自己的投资逻辑,即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任何一个PE,在募资之始都要开宗明义,对内对外讲清楚自己的投资逻辑,此后,既要以此指导投资实践,也要根据投资成果检验和修正原来的逻辑。投什么领域、什么企业,如何投资,如何表现和提升自己的价值,都是构成PE投资逻辑的核心。...

Read more

中国PE


  下一个十年的新故事

  结束了第一个十年的PE行业,未来将出现盈利模式转变、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链细分、FOF异军突起、退出渠道多元化、马太效应显现、人民币基金大发展、监管环境趋严等八大趋势。GP宜提前调整发展策略,做一个长久的胜利者而不是市场的匆匆过客。

  即便从上世纪末算起,PE在中国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里,PE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经历过蛰伏的寒冬,也体会过热情的盛夏,几经风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成就。2010年已近尾声,国内PE成长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下一个十年即将开始,未来,这一行业将何去何从,出现哪些重要变化?作为一个见证了PE过去...

Read more

怎样监管PE


  
 PE的发展需要监管,监管不是简单地加以限制。在适度监管、引导性管理的原则下对PE进行宽松的监管,并强调信息充分披露和反欺诈,以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健康规范。

  有的PE在创业板企业申报材料前投资进去,不到一年就获得了超过10倍的回报,这些投资的背后是否存在“PE腐败”,需不需要进行管理?有些中小投资者受所谓投资创富的诱惑,把看家的底子都拿来投资PE,这需不需要进行引导?创业板IPO撩动了各方敏感的神经,其中闪现的“暴利故事”给予市场不同的想象力,更令PE的监管问题备受瞩目。PE是接受监管,...

Read more

PE募资:“就差钱”到“不差钱”


  

  募资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本土PE逐渐向“不差钱”转变,而PE行业也由LP稀缺转为优秀GP稀缺,出现了资金跟着优秀GP走的新气象。

  募资作为PE运作的起点,一直是影响PE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PE在发展的十年间,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上演着“就差钱”和“不差钱”的游戏,也承受着环境变化产生的巨大落差。对GP而言,如何从LP手中募到钱,是其必须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己动手到专业分工:

  PE募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1999年到2009年,本土PE大致经历了三起两落的...

Read more

PE投资的十条准则


 

  每天看《新闻联播》的意义何在,PE如何为管理团队相面,如何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总结十年投资经验而得的PE投资基本准则,或对提高新晋PE的投资效率有所帮助。

  2009年再次掀起的PE热潮,不仅点燃了LP们投资PE的热情,也让GP队伍迅速扩容。从券商直投等正规军,到几个人临时组建的新班子,各路人马纷纷涌入,摇身一变成为GP。其结果是,PE行业的乱象不断为人诟病。

  对于GP而言,是在PE浪潮中裸泳,还是将其打造成持久的事业;是追逐项目快速IPO带来的资本市场红利的刺激,还是悉心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深思。将军赶路,不追走兔,提炼和实践PE投资的一...

Read more

从天使到魔鬼:Pre-IPO化的PE


  
 Pre-IPO投资的盛行让整个PE业务链条都开始以上市为中心,围绕上市的“龙门一跳”,出现了PE腐败、PE泛大众化等现象。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可能还会像炒楼一样出现“炒PE”的情况,“被PE”化的资金或许会在PE潮退去时重演曾经的悲剧。

  最近经常接到有钱人的电话:“有没有要上市的项目让我投点?”5月的天气并不像往年那么热,但PE的季节早已经进入盛夏,好像2008年6000点的股市。只要是今年能向证监会报材料、明年上市的项目,至少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机构争着看,过去是PE挑...

Read more

LED如何照亮PE


  
  风起云涌的LED照明市场,也许是中国制造业新的一场盛宴。理性的PE应该在这一领域避免投资太阳能产业的非理性思维,从LED应用端制造商开始,走一条自下而上的投资道路。

  红杉资本投资的乾照光电上市了,这家著名PE公司在短短两年内通过投资LED产业又创造了新的奇迹—按目前的市值计算,其投资增值了20多倍。LED,这个新兴的照明技术不仅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照亮PE投资界。短短几年间,中国LED产业的各环节挤满了行业与非行业投资者,仅在LED照明应用端,近两年就出现近4000多家企业。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形容这一产业的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