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正刚

1968 年5月18日出生 1988年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读书,后退学。 一直在新闻媒体工作,发表各类文章上百万字。 生活经历丰富多磨难,但始终对生活乐观向上。心中虽思想火花不断,却一直苦于无有发挥,眼看即将磨灭。终有不甘,遂捉笔成文,和大家讨论,一求共享。遂平生之愿。

书画与政治


书画与政治
在中国,艺术和政治永远是一对冤家。他们有时打打闹闹,争吵不断,关系闹得好僵,当然许多时候艺术是敌不过政治的,这样才有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引蛇出洞,文字狱等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他们有时却又勾勾搭搭,缠解不开,睡在一个被窝里的,男盗女娼,负距离般的亲热,象“盛世颂歌”、“山河一片红”等便也粉墨登场。
其实,我倒以为政治和艺术都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不同生活领域而已,谈不上谁服务于谁,也说不上独立与不独立。画政治题材的,不见得就很媚俗很奴性,不画政治题材的,也不见得就清高到哪儿去。无论从国外艺术发展史,还是从国内艺术发展史来看,其实政...

Read more

给民工老王算了一笔帐


给民工老王算了一笔帐

 

 

中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中国农民历来是中国社会中令人悲哀的一个群体,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民置于社会的最底层,备受压榨,备受奴役,备受盘剥。而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起义,虽然农民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们扮演的却常常是被利用的角色,农民在这种“革命”中也没有取得任何实惠,他们的命运仍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观,常常象抹布一样,用过以后就被抛到垃圾堆里。

当年毛泽东和梁漱溟曾有过一段争执,梁在会上说“共产党实行的政策,使得农民和工人的...

Read more

“血汗工厂”的揭示资本的罪恶


“血汗工厂”的罪恶

 

 

二十年前我上高中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夏衍的《包身工》文章,描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工人的悲惨命运:一群女工被禁锢在类似囚笼的工房里,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劳动时间又很长,条件不光恶劣,而且还遭受到“拿摩温”们也就是资本家及他们打手的辱骂、殴打。记得老师评论说,旧社会就是旧社会,工人们连一点点人身权利都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学生的我是怎么也想不通的,也无法想象那种惨景,因为当时的中国工人们尽管工资不高,但是劳动条件尚好,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加班有加班费,生病有人管,子女上学不用...

Read more

“美华”掀起酒店新篇章


“美华”亮相古城   掀起酒店新篇章

──访陕西美华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兆庆先生

 

1028 ,美华金唐国际酒店将在西大街隆重开业,这是“美华”进驻西安以来的一次大手笔。

开业后的美华金唐国际酒店经营面积达到20000平米,超四星级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唐文化式的装修风格,犹如一座风标一样屹立在西安四大街道之一的西大街中,使得西大街更加流光溢彩。

如今建设中的西大街已成雏形,它集豪华与秀丽、现代与古朴、时尚与典雅一体,是西安购物、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之一,而 “美华”酒店的...

Read more

西安商圈调查


西安商圈的调查

 

编者按:

王女士最近有点烦。她手头上有一笔闲钱,一直想投点资,让钱生钱。可是做生意自己不懂,投资炒股风险又太大,于是她瞄上了时下西安市颇为流行的商铺投资上。然而,当她从城北转到城南,从城南又转到城西,从一个商圈转到另一个商圈,到处听到的是“旺铺投资,稳赚”的诱惑之词,却没有一个商家能给她以理性客观的分析。王女士心理敲起了边鼓:“这敢投资吗?万一打水漂了又怎么办?”

    王女士的担忧其实也是许多投资商铺者的担忧,毕竟投资商铺并不像商家拍胸脯保证的那样,没有丝毫风险。投资商...

Read more

也别总扯上社会主义


也别总扯上社会主义

 

最近,一位民企老板在针对企业中人浮于事、员工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时,竟然说道:“我们的社会主义风气太浓了!”弄得那些员工面面相觑,因为在该企业工作的员工绝大多数还不到30岁,有些还刚出校门就到了这家企业,根本就不知道社会主义的企业应该是怎样的,相反,他们平时耳闻目睹的,却是这家企业如何如何管理不善,老总如何颐指气使,刚愎自用,摆阔气,讲排场时,一掷千金,发工资时却一份一厘也不想多给。在老板眼中,他们只不过是现代式的奴才,老板让干啥就是沙,老伴说事么就是是么,老板让东不敢往西。因此,许多员工渐生去意,即使勉强留下来的,也是心灰意冷。...

Read more

文人与经商


 文人与经商

 

历史上,文人与经商几乎是无缘的,文人的出路似乎也只是永远停留在三个层面上的,一个是通过科举做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便是文人苦读出来后得意洋洋心理的写照;二是久举不第,成了个穷酸秀才,做个师爷、讼师或者教书匠,摇唇鼓舌,靠口舌吃饭;而混的最背的便如范进之流,一辈子为“八股”所害,老于书堆中,如果再来个改朝换代,便如讯哥笔下的孔乙己了,只能满嘴“之乎者也”,流落街头,成为时代的笑柄。

经商,文人们历来是不屑于这种下九流的,即使饿死街头也不为的。在文人笔下,也是...

Read more

现在流行“胡说经济学家”


  现在流行“胡说经济学家”

       

    胡适有一次给学生讲课,讲到孔子时,在黑板上写道:“孔说。”讲到孟子时,写道:“孟说。”讲到自己时,他就写道:“胡说。”惹得哄堂大笑。

    这是一则名人轶事,当不得真的,但是,如果揣摸一下,倒也别有一番真味。胡说,实际上生活中许多人都在胡说,大人物比如那些作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等,说出的名言警...

Read more

从张五常“拒骂”看中国知识界的冥顽不化


 从张五常“拒骂”看中国知识界的冥顽不化

 

如今,中国经济学家就像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在国人中倒尽了胃口,像猫于是、厉以宁、张维迎等无一不被人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有中国的良心有时也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研究”被批评的体无完肤。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当然都知道,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在良心和利益面前,无不是跳进了利益的怀抱,成为权力的吹鼓手、狗头军师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满口雌黄,信口开河,睁着眼睛说瞎话,欺骗广大人民。尤为可气的是,他们因为有着话语权,对国内的经济决策起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在这些经济学家的妖言蛊惑下,使...

Read more

从卢雪松事件看愚民教育


一个教师仅仅因为在课堂上播放胡杰先生拍摄制作的《寻找林昭的灵魂》一片,并向大学生传播自由主义思想,而竟被学生中的 “积极分子”点了炮,从而被校方勒令停课,面临失业的危险。

这个教师就是吉林艺术学院的青年讲师卢雪松女士。卢雪松事件引起了中国人广泛的议论,尽管中国的公开媒体报道的少之又少,但互联网上的评论铺天盖地。人们不光从中感受到中国民主和自由进程的艰难,更从中看到自己心灵的痛苦挣扎和煎熬。

林昭,也许大家都知道吧,这个上世纪50年代的北大才女,是一位在万马齐喑的专制年代里的思想探索者,她遭受了常人难以形容的迫害,最终悲惨的死去。林昭是一个为了追寻自由之梦而奉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