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雷玲

网名红袖子(新思考、教育在线、成长等网站),曾在大学任教。现代教育报主编、名师版主持人,资深教育记者。多次获教育部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等奖项。编著《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由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主编的《听名师讲课》(语文卷、数学卷)排行2004年教育类畅销书榜;主编的《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数学卷)、《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数学卷)、《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等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有的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用书;策划《名师备课经验》、《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等丛书。2009年4月推出《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一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后高考时代系列报道1:三类考生易患高考“考后综合征”


开栏语:

  6月9日,随着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最后一批考生走出高考考场,2011年高考落幕。900多万考生极度紧张而亢奋的生活节奏嘎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神经忽然松弛后的空虚、等待发榜的焦灼、发榜后的欢喜与失落,从而进入一种被网络称为“后高考时代”的生活状态。进入“后高考时代”的考生们,大多会表现出恣意放松、患得患失、无所事事、喜欢外出等。

  如何帮助考生们随着高考分数的查询、录取通知书的下发等尽快回到生活的正轨,并正确地规划好自己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和今后的人生路?本期开始,本报独家推出“后高考时代”系列报道,通过对“考后综合征”、“‘高考扰民’后遗症”、“张榜前的‘幸福生活’”、...

Read more

后高考时代系列2:叩问“高考扰民”后遗症


“后高考时代”系列报道二·关注“‘高考扰民’后遗症”

 

“少爱我一点”与“关爱孩子”之博弈  考生从“天上”到“人间”有点儿难

叩问“高考扰民”后遗症

□《现代教育报》记者 雷玲

“北京呼吁市民在高考那两天不要开汽车,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究竟是民扰高考还是高考扰民,已经难以分清。建议从明年起设立中国高考节,高考那两天全国放假,以保证考生潜心高考。”——一条去年65日的@郑渊洁的新浪微博的转发,再次在今年高考期间引起社会各界、各大媒体对“高考扰民”现象的热议。

一边是在“关爱孩子”的滔滔洪流下引出的“全民高考”乃至“高考扰民”...

Read more

《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6月面市


  《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9位名校长的办学智慧》一书6月底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正式出版面市,书名源自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为该书作的序言。本书对李希贵、程红兵、卢志文、李先启、刘可钦、林良富、张德庆、马晓洪、徐安鸿9位全国著名校长和9所名校(北京十一学校、上海建平中学、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深圳南山学校、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北京陈经纶中学、江苏宜兴实验小学、上海浦东观澜小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DNA解析,感兴趣的老师、校长请关注。



Read more

应试教育给女孩成长带来什么


应试教育给女孩成长带来什么

《拯救女孩》一书引发的追问

本报记者 雷玲

“少女生殖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极易失落的自信心,女孩有更多爱与性的困惑,未成年人性行为与少女怀孕增加,不当节食减肥危及女孩身心健康,异性交往缺乏制造“剩女”,女孩的独立性发展易受阻碍,女生也可能很暴力,女孩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女生就业受歧视。” 525,在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和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文道推出的新书《拯救女孩》读者见面会上,与会的家长、媒体记者被书中关注的10个问题所震撼。

  两年前,一直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孙云晓,提出了困惑已久的问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阶段,男孩在学业...

Read more

[转载]男女的化学分析报告


该文发表于<<小说月刊>>2007年第五期金版爱人坊第二十五页

女的化学分析

元素名称:女

元素符号:Wo

发现者:亚当

原子量:53.6公斤最受欢迎,一般在40-200公斤

存在:大量分布在城市中

物理性质:

1、  通常有花枝招展的外表

2、  爆仗性子,一点就着

3、  缠绵起来柔情似水,风情万钟

4、  不顺心时柳眉倒竖,折磨你苦不堪言

5、  生于富贵之地视为千金拱璧,生于普通人家可称小家碧玉

6、  在正确部位加压能暗结珠胎

化学性质:

1、 ...

Read more

生命教育新起点:转变教师和家长


生命教育新起点:转变教师和家长

本报讯(记者 雷玲)“生命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师要从‘经师’转变为‘人师’”、“生命教育要与家长共成长”42324日,主题为“落实教改纲要新精神,推进生命教育新发展”的全国生命教育2011年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召开,与会专家为生命教育带来新视角、新理念。来自江苏、广东、四川等地全国近百所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60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本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和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等分别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的讲座《生命教育:与家长共成长》和《生命的困...

Read more

沟通、理解、合作、分享,架起中英课程共建之桥


沟通、理解、合作、分享,架起中英课程共建之桥

本报记者 雷玲

“我们希望通过沟通、理解、合作、分享,拓展中小学师生的国际文化视野,在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中英项目学校之间架起中英课程共建之桥。”418日,在北京市第十四中举行的、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中英基础教育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与课程建设项目组主持的“沟通、理解、合作、分享——中英课程共建研讨会”上,该项目负责人王唯向与会的中英方学校代表介绍。

    沟通:搭建中英对口学校人员互访和网络沟通平台

英方师生到中国访学、中方师生去英国访学、在网上建立中英...

Read more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育”研讨会纪实

本报记者 雷玲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智慧?智慧教育该怎样实施?” 415日,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名校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主办,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协办,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承办的盛泽实验小学 “智慧教育”研讨会上,江苏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用这样一句话拉开了序幕。研讨会上,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倡导的“智慧教育”理念,将来自江苏省的200余名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引入对教育的深度追问和思考: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叩问:从教学艺术到教育本质

“有人把我的教学风格归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