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曹树基

曹树基, 男,1956年生,江西南昌人,教授,历史学博士(1989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曾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和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历史系客座教授。现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和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主要学术著作: 1、《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清 民国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


  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 

   

  ● 曹树基   

      内容摘要:面对1918年年初山西的肺鼠疫流行,中央政府与山西省政府合作,实行全民动员,迅速扑灭疫情,是为“国家的公共卫生”。1918年秋天及以后,山西临县、兴县鼠疫流行不断,人口死亡众多,中央政府和山西省政府仅表达有限的关注,防疫几乎成为县级政府的事务,是为“地方的公共卫生”。遏止疫情扩散的河流和山脉成为国家与...

Read more

盲人摸象:有关大饥荒的不同回忆


  我是五九年上的高中,学校离家二十多里。一上高中,户口就迁到了学校,在校住宿,每月定量三十斤。记得那时的伙食标准和初中时一样,八块钱一月,觉着吃得还不错,经常有肉吃……

  到六零年,困难时期来了……农村人的每月口粮一点点地减少,减到二十斤、十几斤。但最要命的是,蔬菜很少,没有替代品吃。有个星期天我回家,走到村上一看,有的树光溜溜的没了树皮。我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这些榆树的皮都被人剥下来吃了。有人叹着气说:明年这些树就死了。家人告诉我,吃草根、野菜、树叶的很多,还有吃观音土的。

  我爸是小学教师,每月定量二十八斤。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