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勒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引起我关注他的是1982年畅销书<追求卓越>中对其<经理人员的职能>评价:"它的思想博大精深,一时难以理解;尽管如此,它仍是一座纪念碑。"对于这位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管理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巴纳德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几乎没有人能超越,西方管理学界称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后来的许多学者如德鲁克、明茨伯格、西蒙、利克特等人都极大地受益于巴纳德,并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发展。
我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
作者文章归档:赵国军

具有3年管理咨询实践经验
业务专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等方面
告别迷茫 让90后员工发挥更大价值的秘诀
据网络上一份针对90后职场人的调查显示,70.8%的新人都认为自己工作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同时,仅有25.6%的职场新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感到满意,和期待的一样;24.4%的职场新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表示和预想的差别太大;剩下的50%则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程度一般。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七成90后职场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迷茫,找不到方向;同时只有不到三成的90后职场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职业发展迷茫”加上“工作满意度低”,小编认为,这是造成90后职场人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企业的HR,...
管理至上:如何选择合适的管理风格?
经典导读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贡献了明茨伯格对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他历经30年后对《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更深入思考:
领导者真的比管理者重要吗?
为什么管理让人如此抓狂?互联网会改善还是加剧这一状况?
管理风格的问题被夸大了吗?
当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脱节时。他们如何使之联系起来?
判断力都去哪儿了?
管理者如何保持自信而不自负?或者说。如何长盛不衰?
管理工作只是管理者的事吗?
全书共分6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深深植根于管理和团体精神中的领导力、管理风格的多样化、构思工作框架、与单位外的人员联系、管理工作的态...
解读日企公司文化
日企的严谨给我们带来了不错的消费体验,但作为职场发展的平台,你对它们还需要更多了解。
如果聊起日本公司的特点,一般人总能够随口说出点什么,比如严谨、刻板、公司里规矩很多、职场上爱论资排辈等等—在所有的外资公司里,日企算是性格鲜明的一种。
当这些特性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往往能带给我们很好的购物体验。比如无印良品的陈列担当会将顾客视线的平均高度作为设计货架的标准;在优衣库遇到巡店的日籍员工时,他们会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向你点头问好—更不用说这两家店里任何时候都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衫了。
对于日本公司的做事方式,王继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