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季玉龙

现从事太阳能、制药行业。

对管理咨询行业的一点认识


现代咨询业在国外有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智力产业,尤其是90年代以来,跨国大型公司纷纷染指咨询,使其规模迅速扩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本土咨询企业从萌芽至今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而真正发展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十余年,这就意味着,咨询行业在中国仍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人现只以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提几点对咨询业的简单认识。
1、咨询业与培训业
咨询和培训就像双生兄弟,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培训业和咨询业大都是面向企业,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培训做得好,可以向咨询延伸;咨询要想做得好,也必须有比较强的培训能力来襄助,而且,咨询做好了,也会忍不住啃一口...

Read more

跟海底捞学习怎么打造情感型文化


         在“四型八态”文化定位中,情感型文化与目标型、共生型文化相比,有着“效率低下”的缺陷,但海底捞却做出一个高效的情感型文化,非常值得学习。其主要措施包括:

1、选拔培育有感恩之心的员工。海底捞员工对企业、对上级、对老师都有感恩之心,这是支撑海底捞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的根本。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感恩,所以,怎么样招聘、培养和提升拥有这样特质的员工成为关键。所以,海底捞在提拔某个人到重要岗位时,其老板张勇往往会到员工家里做家纺,以确定该员工是不是真的符合企业所需要的特质。

2、营...

Read more

很有意思的海底捞文化


         海底捞的崛起成了一种现象,不但对餐饮业,对各行各业都是一种启示。海底捞是以打造超越性的服务而为外人称道,这种服务的支撑,来自于其内部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意识。

“海底捞你学不会”,指的就是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但以本人的“四型八态”文化模型来定位的话,海底捞是个标准的“情感型”文化(从努力营造大家庭气氛、内部按部就班的晋升、不考核单店利润等因素可以看出它是“重关系轻目标”的文化),其老板张勇的精明之处,就...

Read more

惠普文化转变轨迹(4)


         惠特曼接手惠普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惠普的成绩乏善可陈。当然,指望着能在短期内扭转惠普的颓势,那才真是个奇迹。

惠特曼面临的困境可以让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都束手无策: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分析师罗布·恩德勒对《巴伦周刊》说:“惠普士气低落恢复员工信心需要时间。”);创新停止,成为制造大工厂;PC和打印业务体积庞大却在红海中苦苦挣扎;大数据等新业务被微软、谷歌等远远的甩在后面,缺乏竞争潜力;最近要推出智能手机,好像已经晚了八条街,连二路汽车都赶不上了…&hellip...

Read more

惠普文化转变轨迹(3)


 如果说还能有一个人能够把惠普带回“原本”的惠普,那这个人只能是李艾科。只不过内部的政治倾轧没有给李艾科留下更多的时间。

原本的惠普温馨、团结、善于创新,是个偏向“松散型”(适合于创新的)的、良性的“情感型”文化组织。但是一旦产业进入成熟期,比如惠普的PC业务,情感型文化的低效率就会成为桎梏,这也是为什么其前任CEO赫德能够以打造“目标型文化”而获得成功。

李艾科没能一展抱负,其战略布局尚未展开便胎死腹中,但是从一些动向可以见其端倪,那就是拆分PC(成熟期业务,收获),转向创新系...

Read more

惠普文化转变轨迹(2)


 菲奥莉娜给人的印象是“一位令人炫目的企业家--她高瞻远瞩,饮马天河,倚剑昆仑”。这种特质决定了她一定会打造一个以“威权统治”为核心的“共生型文化”。但是,急于求成也好,文化不适应也好,她的战略意图总是推进的困难重重,其根因在于,有人认为她的方式“无意中伤了惠普人的情感和自尊”。卡莉在自己的自传中描述,有一次,当管理层不能理解和接受卡莉变革方案时,情急之下卡莉脱口说道:如果彼此间无法达成共识,今天就不准回去了。戴维·普卡德(创始人之一,1996年去世)无法...

Read more

惠普文化转变轨迹(1)


 惠普公司是硅谷的实际缔造者,也是首创“车库创业”的传奇。就像所有事物一样,优秀如惠普也抵抗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最近几年连续爆出股价暴跌、董事会混乱、高层走马灯更换和大规模裁员等丑闻,让曾经的辉煌蒙上一层阴翳,前景变得一片黯淡。

很多人就惠普的现状做出自己的思考,从战略角度、商业模式角度等等各有见解,而我只从“企业文化转变”这个角度来摸一下惠普这个大象的一隅。

惠普原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我看到是这样的描述:

【随着惠普的成长,Bill HewlettDave Packard开创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

Read more

绩效考核最有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我并不反对绩效考核。没有人能否认,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研究的结晶,在很多企业里得到有效的实践。我所反对的,是动辄绩效考核,不顾企业的现实状况。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绩效考核?1、规模很大的企业。企业规模上升以后,层级增多,管理幅度增大,需要有效的绩效量化考核方案来进行标准化管理;2、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成熟期”的企业。这时候企业外部市场增幅放缓,外向扩张的途径已经闭塞,只有寻求内生增长。而且,这时候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已经不是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产业成长期),而是进入敌进我退、我进敌退的拼刺刀阶段,全面绩效考核管理形成目标...

Read more

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的必由之路吗?


 现在有个很坏的风气,那就是无论是做培训,还是做咨询,好像绩效考核是优化管理、深化管理或者细化管理的唯一工具,而不考虑企业的领导者风格、企业发展现状、业态形式、发展阶段、治理结构等等。绩效考核成为一剂万能良药,与“执行力”一起,成为培训界和咨询界的两大法宝。

 我见过很多企业,既有规模小的,也有规模大的,都没有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真正有合理而又成体系的绩效考核的公司其实少之又少),但都经营的有声有色。而一些正在爬坡,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程度的公司,在咨询公司的忽悠下,展开浩繁的组织结构调整和绩效考核方案制定,结果不但是劳心劳力,产出效益也未必会有...

Read more

荐书:《目标》


 《目标》是一本以通俗小说为包装的管理学教材,被《经济学人》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其独特性和重要性都可以在管理学书籍出版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该书作者高德拉特(Goldratt)是以色列物理学家--是的,你没看错,他是个科学家,不是什么管理学家或者经济学家。但是,当他写完本书,又陆续的推出多本企管小说,并自创TOC制约理论与日本的JIT、精益生产等竞相争辉后,就没有人再质疑他“著名管理学家”的头衔了。

小说的主角罗格是一个机器加工工厂的厂长,这个厂管理无序、混乱,客户抱怨交工期拖延,整体陷入亏损,已经被总公司下了三个月的宽限令,三个月内如果不能有所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