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目标》


 《目标》是一本以通俗小说为包装的管理学教材,被《经济学人》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其独特性和重要性都可以在管理学书籍出版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该书作者高德拉特(Goldratt)是以色列物理学家--是的,你没看错,他是个科学家,不是什么管理学家或者经济学家。但是,当他写完本书,又陆续的推出多本企管小说,并自创TOC制约理论与日本的JIT、精益生产等竞相争辉后,就没有人再质疑他“著名管理学家”的头衔了。

小说的主角罗格是一个机器加工工厂的厂长,这个厂管理无序、混乱,客户抱怨交工期拖延,整体陷入亏损,已经被总公司下了三个月的宽限令,三个月内如果不能有所起色,工厂就要面临被关停的命运。罗格在危难时期偶遇他上大学期间的物理学教授钟纳(作者在书中的化身),在钟纳的循循善诱下,罗格对自身管理格局做出突破,最终扭转乾坤,带领工厂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他本人也由一个小厂厂长被提拔为集团下属的事业部总裁之一。

这本小说的价值不在于其励志性,而在于高德拉特借工厂的经营而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管理学界普适真理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假设也有一个苏格拉底式的高德拉特坐在你对面问: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你多半会回答:

“为了企业生存,我们必须得能赚到钱。”--这个答案至少在及格线以上。

“为了赚钱,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把大家都发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这个答案也是教科书水平。

但在高德拉特的管理体系里,这个答案不及格。一个链的强度,取决于这个链最弱的一环,只有有效提高最弱一环的效率,才能提高整体的效率。在非最弱一环上投入的资源、花费的力气都是一种浪费。这个道理是人人都懂的,但钟纳并不满足于理解这一道理,而是在深刻反思这一道理的基础上,逐步创新,生发出属于他自己的TOC制约法管理理论(通常也成为“瓶颈管理”),把大家从一个“成本管理”的世界,带向一个“有效产出”的世界。在“有效产出”世界里,资源应向管理中最弱的一环倾斜,如果资源缺乏时,那么就要考虑挖掘薄弱环节的潜力,其他环节必须迁就、帮助薄弱环节;与其在成本世界里紧扣成本,不如想办法提升“有效产出”,有效产出大了,成本(比例)自然会降低;存货不是资产,而是一种负债;有时候最大的制约因素来自于不恰当的衡量指标,比如过度要求下属单位规模扩张,会促使下属单位降低对顾客的评价标准,从而增大不良客户比例,导致后期的坏账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大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标》这本书成功发行后,高德拉特就进入管理咨询界,并陆续发表了多篇企管小说,其中《绝不是靠运气》是《目标》的续篇,继续讲了罗格当上事业部总裁后的故事,并把TOC制约理论的应用拓展到了营销领域;《关键链》把TOC理论用于拓宽传统项目管理的思维,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的。

高德拉特的书虽然都是“叙事体”的小说,但里面的逻辑环环相扣,理解难度并不下于读一本知识性的企业管理教材。不过,这些书都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趣味性和实用性同在,创造性和思想性共生”,这也是我推荐它们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