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守秋

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1年任讲师 1985年任副教授 1993年任教授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获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 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10多个环境资源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研究工作

蔡守秋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建议

蔡守秋[1]

201512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14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大网上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阅读、研究该《修订草案》,我认为目前征求意见的《修订草案》很不成熟,有些重要的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思想、理念和原则没有得到体现,有些重要的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措施和制度没有规定,还有一些规定存在严重的缺陷、问题甚至错误,有一些规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推敲、明确或具体化。建议你们组织力量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加工,不要急...

Read more

明确分歧所在,深化对话质量──对王竹博士论文的回应


 

明确分歧所在,深化对话质量──王竹博士论文的回应

蔡守秋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法学界开展的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是在中国开始进行“五型社会”[1]建设等重大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一场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学术运动,这种对话的深入不仅会促进环境资源法学和民法学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促进中国整个法学研究的现代化、科学化[2]和大众化[3]。这是笔者热心于参与和推动这场对话的基本愿望和动因。笔者认为,这场对话虽然名为“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

Read more

古镇芦江恋


古镇芦江恋

──我的回忆

 

 

 

200443,我在湖南大学校办副主任兼法律顾问室副主任易骆之副教授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周训芳教授的陪同下,与姐姐蔡春林、姐夫许镇国一起回到我久别22年(1982年我曾回芦洪市给父亲送丧)的故乡芦洪市。当我们走进柑子园时,我发现我十分熟悉、伴我度过十余年生活的故园已经面目全非。昔日引人入胜的古樟、怪柳和奇木已经荡然无存。那环绕柑子园的两条清流,不仅其中一条已成为细流、另一条已基本干枯,并且几成死水、污水。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仁里德门”和枣坪庭院已经破烂不堪。回到旅馆,我躺在床...

Read more

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法律调控


  一、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概况

  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是一柄双刃剑,它们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给人类带来各种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从1936年美国科罗拉多河峡谷建起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大坝——胡佛坝,仅仅不到70年,已经有80多万座钢筋混凝土坝矗立在地球上不同区位的河谷中。到1995,中国已有8.5万座。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库群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在10.6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建大中小型水库37座,按建设密度来算我国已是其25倍以上,且水库密度分布极不合理,如北京地区的水库总库容是总径流量的3.6倍。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长江流域已有水...

Read more

论环境安全


  一、关于环境安全的概念和含义

      在国外,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环境安全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见之于法律和政策文件的环境安全,主要有两种。一是environmental safety ;二是environmental security 。我国不少人往往将外文中原本具有不同含义的环境安全,都译成为没有差别的环境安全。其实这两者在英文中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着重介绍三种环境安全概念。

      第一种安全(safety),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或卫生,health)和生产技术活动而言,主要指对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