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温儒敏

 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级精品课“中国现代文学”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   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毕业,曾在广东韶关基层工作多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1年起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出版社总编辑(1997-1999),中文系主任(1999-2008)等职。   现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曾任南京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大、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完成4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得过7项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文学教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198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1993)、《中国现

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比较论


我今天要讲“大学文化与大学传统”,是很大的题目,不妨大题小做,比较一下清华、北大和人大三个学校的不同校风。三个大学都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带,几乎毗邻而居,北大清华更是一墙之隔,可是彼此“性格”明显差异。我来妄加评论,也算是有些“条件”的,我和三所大学都有密切的关联。本人是人大的校友,1964年入学,1970年分配离校,在人大待了6年(那是大学本科五年制)。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人大度过的。从1978年到现在,我在北大先当研究生,然后留校当老师,迄今33年,是很地道的“北大人”了。而清华呢?也有关系。清华...

Read more

中文系为何缺少“文气”?


  一般来说,凡是有较大规模的大学,无论是什么类型,也无论是否理科背景,我觉得都有必要设立中文系。或者这样来说更明白,凡是打算办外语系的大学,都要有中文系。我这样讲,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全国各种类型的大学大概有1000多所,有英文系的起码有500所,但有中文系的也就二三百所,甚至比新闻系的数量还少。是不是因为中文系不好找工作,所以办得少?不见得。特别是师范类大学,中文系就业率还算是比较高的。那么原因,就是对母语教育缺少长远的考虑,在系科专业设置上太过急功近利,多数大学其实都定位在职业教育了。

  这些年理科背景的大学,特别是比较偏于综合性的,纷纷都办起中文系,我认为是有眼光的,必要的...

Read more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五种偏向


  关于语文的讨论和批评太多了,但符合国情的科学的研究却少见,很多讨论都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语文界门派丛立,能否让论争消停一点,在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上互相关照,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建议老师们认真体会一下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提法。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讲“双基”,现在提出“语文素养&rdqu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