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佼

《现代计算机》执行副总编,PostShow创始人,造谣社社长,中国搜索引擎观察组织会员。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99年接触互联网,2003年进入IT行业,长期关注产业动态,对DIY产业、搜索引擎、视频分享、新媒体有独到的见解,曾担任多家互联网公司品牌顾问。

“哼唱搜索”更像是个玩具


【陈佼观点】就目前来看,“哼唱搜索”很难成为网络音乐的杀手级应用,它虽然酷,但更像是个玩具。

 

不知道歌名,不知道歌手,甚至不记得歌词,只要能哼出旋律,照样可以找到歌曲。

 

一则关于百度将在2010年第四季度推出这种音乐搜索服务的消息引来了无数网友围观、议论,其中大多不吝赞美之词。李开复当年在谷歌时曾畅想过这种功能,如今斯人已去,谷歌的“空头支票”居然在百度身上变成了现实,颇有些戏剧性。

 

正如很多网友所言,“哼唱搜索”确实很酷,在某些时候它也很实用,但我忍不住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算是给大家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吧。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这项技术并...

Read more

朝阳马云联手实为赌王小川


这几天最热门的事:张朝阳与马云联手,锻造“新搜狗”。我看了无数关于这一事件的解读,大家都讲得太科幻,太虚无主义了——以鲁迅的话说,“看到大腿就想起了乳房”。

 

具体来说,这次合作不应过分解读为“搜狐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进而推导出“未来两家公司资源的全面整合”。而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张、马的投资行为。

对“新搜狗”,我们能得知的全部信息其实只有两条:1、张朝阳系占有股份84%,马云系占剩余的16%;2、张朝阳的个人基金占了16%。单纯点看:“新搜狗”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独立运营,张朝阳力挺,马云也觉得有想象空间,且两人私交甚笃,即以“天使投资”的方式进行战略投资。

 ...

Read more

“自杀”功能何时成为中文网站标配?


【陈佼观点】在中国网站看来,不提供“自杀”功能,就表示“用户不会流失”,或者“用户黏度很高”。想想实在可笑,如果用户连“自杀”的心都有了,网站们强行扣留下来一堆僵尸账户,除了能自我安慰(注册用户量节节高攀),还有任何价值么?

 

美国一家媒体曾总结过“美热门网站账户删除难度排行榜”,其中列出了Facebook、Twitter、Google、Ebay等赫赫有名的网站。看到这个榜单,我笑了——如果在中国搞一个同样的榜单,结果会很有意思——大家并列第一,因为,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绝大多数网站都没有提供“自杀”功能。

 

从美国的榜单看出,只有维基百科等极少数网站不提供账户注销...

Read more

从纳斯达克“百度日”看中国互联网价值


【陈佼观点】很多人将百度股票的奇迹归结于“Google效应”,这种认识到今天已显得很片面,甚至说“这得益于百度的成长速度”也不准确。搜索引擎作为撬动信息获取、中小企业经营乃至社会价值观的杠杆,很大程度上,百度的顺风顺水来自于它在营收之外的价值。

 

8月5日晚9点30,李彦宏在百度大厦为纳斯达克敲响开市钟,不知道那一刻他的心情如何。5年前的同一天,在美国纳斯达克闭式现场,他为纳斯达克敲响了闭式钟。

 

李彦宏敲的不是钟,而是中国互联网的面子,我相信这对中国互联网的资本环境是个巨大的利好。我查了一下过去5年百度的股...

Read more

社交网站应逐步建立“死亡认证”


  在实名制社交网站逐步构建“死亡认证”系统,既是对往生者的最大尊重,也是对其“网友”用户体验的重视,它甚至代表了网络社会的文明程度。试想: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对待不会给自己贡献PV和流量的死亡用户尚且如此周到体贴,它又怎会忽略已经健在用户的需求呢?

  “本人已死,有事请烧纸。小事招魂,大事挖坟。”这句流行于网络的调侃之语,或许真的到了应该被严肃考虑的时候。

  前几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恐怖故事:他好几个月没有登录QQ,登上去后收到一个留言“好想你啊,有空来陪我么”,发送留言的人刚刚...

Read more

腾讯扼杀了哪些创新——与keso商榷


【陈佼观点】对于“复制”这个问题,腾讯好比是上了一辆没有刹车的高铁,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它只是按照惯性,这么奔跑着,奔跑着。

 

计算机世界《“狗日的”腾讯》再次将“全民公敌”一词晒了出来。Keso认为,国内互联网发生的事,是“大山寨挤垮小山寨”,“很多都是从美国抄来点儿东西,又被腾讯抄了一下而已”,甚至认为“与其成为没有底线的草寇的人质,还真不如让腾讯这样的公司来一统江湖”。

 

我部分认同Keso的观点。他的逻辑大概是,问题的部分本质的确在于——你是做小姐的,我也是做小姐的,大家都出来卖,站街的就不要骂天上人间头牌了。但Keso犯了几个错误,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在文中...

Read more

从CNZZ和百度统计看流量统计市场的变革


【陈佼观点】不管是站长还是流量统计提供商,都应该认清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拿流量统计来做什么?是展示结果?还是为决策做参考?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洞悉未来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在之前的博文中曾经分析过国内流量统计市场的竞争格局,当时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战国时代,各方英雄手里都有杀手锏,也都存在软肋,最终格局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见分晓。

 

更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站长还是流量统计提供商,都应该认清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拿流量统计来做什么?是展示结果?还是为决策做参考?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洞悉未来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显然,答案是后者。流量统计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理性的...

Read more

互联网使人变得脑残


【陈佼观点】“互联网使人变得脑残”是有历史条件的——互联网兴起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距今仅仅10多年,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新的秩序和规范远远还未建立起来,就如出版业建立之初色情小说先声夺人一样,我们正在见证新旧体系的交替过程,见证的代价就是我们这一代网民的脑残。

 

互联网使信息的制作、传播、获取变得低成本、低门槛、全球化,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该为生在“网络时代”而庆幸。

 

林肯小时候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一本《圣经》,中国古代也有“凿壁偷光”的故事,最早的图书馆都只向权贵阶层开放,“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但在过去几千年里,知识获取的鸿沟从来就没有彻底消除过。与先人相比...

Read more

中国微博世界最幸福


【陈佼观点】中国的微博用户恐怕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话语权本来就比Twitter上“推友”们多一倍,再加上中文简洁的表达,在产出信息容量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国内几大门户中,除了网易图个契合将微博字数限制定为163个汉字外,其他都是以140个字。为什么是140个字?这个话题似乎有点OUT,但绝对值得一谈。

 

众所周知,微博的祖师爷Twitter的字符限制是140,国内微博也延续了这个数字。但twitter为什么要将字数限定在140,而不是其他?很多人知道,这是移动通信标准决定的——根据国际标准,每条短信最多发送1120位,合140字节的内容。Twitter在设计时...

Read more

Youtube吹响“呜呜祖拉”的思考


【陈佼观点】争论Hulu和Youtube孰优孰劣毫无意义,争论谁盗版了谁也没太大价值,对于中国视频行业来说,从“山寨”Youtube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一群机会主义者在主导这个领域,而前所未有的烧钱速度更将从业者压得失去了创业者本该具有的灵性,更少了Youtube“呜呜祖拉”式幽默感。

 

今年5月份,Youtube的视频播放次数再次创下记录——146亿次,这相当于全球网民每人都浏览了几次。这个视频分享网站何以如此成功?答案很简单:细节!有一个最新的佐证是:世界杯期间,一个足球形状的图标出现在Youtube的某些视频播放界面中,用户只要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将恼人、最高可达1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