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薛澜

教授,博士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中心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董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行动委员会委员、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危机管理等。

199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技术管理与国际关系助理教授,并兼任国际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1996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等十八项,多次参与省部级、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机构和部门委托项目。2003年接受国务院法治办委托,开展“紧急状态法”(后更名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研究;2003-2005年,作为“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组副组长,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并获重要贡献奖;2003年他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关于中国科技政策的讲座。2004年6月起接受科技部委托,作为专家组长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研究工作;2006年,被推荐为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并参与国务院应急办 “国家应急平台管理机制”的研究工作。

主持或参与编写著作13本,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环境与发展杰出贡献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学科著作类二等奖、政治学科著作类三等奖。

本次机构改革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上,此前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揭晓。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金融监管领域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调整,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了新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未来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并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等职责划入其中。
其他金融领域的调整还包括: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Read more

行政体系力量太强,对社会组织信任不够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社会组织迅速响应参与救援和防控,拓展了疫情阻击战的强度与广度。对此,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薛澜近日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表示,“在消除风险方面,社会力量不能忽视。”

  但是,在参与疫情救援与防控中,很多社会组织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感觉有劲使不上。这与此次风险的特殊性有关,这是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而业务涉及该领域的社会组织寥若晨星。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应急状态下慈善需要政府统一指挥调度”的要求,让很多社会组织感受到了“不安全”,尤其是27亿元善款上缴市财政的做法更是...

Read more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中国准备好了吗?


 

  我为什么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我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感兴趣?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看过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是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也正好是我上大学时读到的。当时文革刚结束,我们对各种新知识如饥似渴,我拿到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以后,一下子被他描述的人类社会未来所震撼,所以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

  托夫勒当时对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所作出的分析和描述,今天回过头来看也完全不过时,他深邃的远见卓识令人赞佩,如果大家再把书里描述的发展和今天实际发生的现实对比,会发现他真不愧是天才的预言家。

  几年前,我在世界经济论坛技术...

Read more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问题、挑战与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使得中国在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时,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是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多元。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现实是高度统一的社会。现在中国的社会利益分化得很厉害,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其次,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快速多元地发展。

从总体来看,社会组织虽然数量增加很快,但能力提升还比较缓慢。现代社会更具创新活力,公众公平参与的意识也更强。但与此同时,社会阶层结构的两极化、碎片化的现象比较...

Read more

股市期盼新政策


  政策需要改革突破,而不是重走老路

  当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从基本面流向了更高的政治面。十八大的闭幕,新领导层的亮相,让大家都觉得中国翻开了新的一页,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海外投资者首先用他们的资金表了态。

  香港已经历连续几周强劲的资金流入,港币连连冲击联汇上限,每天香港金管局需要向市场注入港币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来保证联汇制。在强大资金流的推动下,H股经历了9月、10月连续12%的反弹之后,再次上升将近5%。

  相对海外的热情,A股明显犹豫,不过在触及1949点的新低后,也反弹了将近6%,国内投资者比海外投资者要审慎。

  除了资金量的不同...

Read more

中国基础研究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笔者最近有幸作为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工作。在参加评估工作中,与国内很多科研工作者、管理部门,以及评估组的国际国内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交流,激发了笔者对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限于篇幅所限,这里主要集中在中国基础研究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

  问题一,研究机构定位与运行模式的严重脱节。

  基础研究工作需要科学工作者长期稳定的知识积累、专心致志的全力投入,以及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因此,世界各国无不对基础研究机构给予充分稳定的财政支持,以保证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行,实现其使命定位。如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Read more

H股的关键时刻


  如果5月是让投资者不愉快,那6月可谓又一个小股灾。

  最大的银行股板块下跌超过7%。尤其重伤的是去年底上市的农行和重商行,都跌了双位数;医药股在医改对经营环境和盈利造成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很多跌去了15%-20%;和投资密切相关的基建、机械、材料股也经历了10%-20%的调整;但是最为惨痛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在嘉汉林业、东南融通造假的疑云下,几乎所有的中国概念股都跌了20%-50%之多。

  除了延续一个多月的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成长放缓及经济可持续性的问题,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再次被放到聚光灯下。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有上十家在美国的上市企业被勒令停牌,其中一些公司...

Read more

谁是救世主


  大跌是市场在对政府失去信心,是投资者面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对谁能担起“救世主”重任的疑虑

  踏入炎热的8月,全球股市在短短的三星期内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出现了继雷曼倒闭后的最大跌幅。在8月的前16个交易日,美国S&P指数跌了13%,德国DAX指数跌了24%,而香港H股指数掉了17%,年初以来就乏善可陈的A股居然又跌了8%。截至笔者交稿时,市场的震荡似乎没有一点偃旗息鼓的意思。

  很多人把这次大跌的诱因怪罪在标普于8月5日下调美国长期主权债信用评级。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失去AAA评级。但标普的降级顶多...

Read more

内外交急


  2011年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月没有突发事件,没有一天可以让大家松口气。而股市总是在提心吊胆中震荡,完全没有大方向可循。

  进入七八月, 情况似乎完全没有改善的迹象。7月初,我们开始听到有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现金流的问题,甚至有开始拒绝偿付的现象。银行股在此消息刺激之下,本来就疲态尽现,之后更是雪上加霜,拖累A股大市跌破2800点,而H股再次下探岌岌可危的12000点。

  7月中,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公布。从数字看,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很不错,GDP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尤其是二季度GDP环比增长达2.2%,超过一季度环比2.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