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石林

深圳商报文艺评论员

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

 

○许石林

 

您知道“饥不择食”这个词儿的意思,但您不一定有切身体会。您观察饭桌上,宴罢,人饱,盘中有剩菜,但凡坐中有四十岁以上的人,其筷子不会彻底地停下来,总会不自觉地一口半口地夹菜吃。这就是挨过饿的人,看见食物,不忍舍弃。所以,这个年龄的人,您让他们减肥,往往过不了吃这一关。

一般人的饥不择食不值一说,史上开国与末代皇帝,多历经丧乱,有俄肚子的时候。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是朱元璋留下来的,挨饿肯定有过,但相声基本上是逮了点儿意思瞎编的。

曾经看过斯琴高娃演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途中,饿得不得了,有人端了一碗玉米粥,慈禧...

Read more

晁槐里(熙)先生点滴


晁槐里(熙)先生点滴

 

许石林

 

初,西安画家晁槐里先生携家南迁深圳,予因以得识。距今已十年矣。先生讳熙,字槐里。予与先生初识而投契,数次茗谈,仿如旧友。先生居深圳时短,后迁往他处辗转游历。浮生劬劳,予遂与先生音尘渐绝。

年初,忽接先生电话,是知先生已返西安,并自此长居,安心故乡。

话到初逢,犹在昨日。一弹指顷十年去,先生已进花甲之年。

书坛画苑,于今时世,其名虽存,其质已变。书画,古人习之喜之,在于愉玩,以释读书公务之劳,缀饰交游燕居之兴,虽曰功类载道之文,德具不朽之艺,在传统文化格局中,终是德之糟粕,技之毫末。唐右相阎立本以绘技...

Read more

利时代的电影就是《关云长》这德性


利时代的电影就是《关云长》这德性

 

○许石林

 

请我看电影《关云长》的朋友老潘,万分歉意地对我说:“让你受罪了!”见我不做声,他又说:“这个烂片,把关羽拍成了个傻(此处省略一个字)!”

我将这一段文字发到微博上,并问要不要写一篇影评?跟贴的博友起哄说:写写写!我回复:真不想写!因为写影评,你多多少少要回忆一下电影的情节、人物、对话啥的吧?我担心自己会因为回忆而痛苦万分,受二遍苦、遭二茬罪呀。

所以,此刻我尽量不回忆即复述影片的情节,更不会刻意分析其情节、人物和对话。看过《无极》、《赤壁》和电视连续剧《三国》的朋友,我要告诉您的是,《关云长》是...

Read more

放饭


放饭

 

○许石林

 

有个成语“放饭流歠”,说的是为父母守孝三年,三年期间不能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即守孝期间不能吃得没心没肺的,要神情端庄,端起饭碗就想起父母的恩德,别那么没文化、没教养。这当然是很高的要求,您不一定能做到,做不到,认同这个意思,就行了。那是不是三年以后,就可以大吃大喝了?别那么死心眼儿啊!三年以后,您就养成习惯了嘛,吃饭就有很好的吃相了嘛。

不过,在陕西话里,“放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舍饭。就是有钱人家,做慈善,在街头盘几口大锅,做饭给那些没饭吃的人吃,不要钱。过去闹灾,并不是把赈灾的事儿全都推给官府,官府当然要赈济,必须...

Read more

世界声乐教育的奇迹——武秀之教授和她的“三合一理论”


世界声乐教育的奇迹

——记当代音乐教育家武秀之教授和她的“三合一理论”

 

许石林

 

有没有可能,通过教育,将目前大致划分的声乐界的三种唱法——西洋歌剧即美声、中国民歌和中国戏曲,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实现?对那些声音条件天生异秉的人来说,在个别的声乐节目表演中,能够实现一个人“两门抱”或“一赶三”,这里说的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多数或一般声乐学习者都有效的、大规模地培养这种拥有三种唱法的声乐人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有!现年79岁高龄的声乐教育家、河南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的武秀之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熟地总结并用实践证明了一套...

Read more

一条娃娃鱼引发的悲喜剧


娃娃鱼

 

○许石林

 

说的是一条娃娃鱼要了两个人的命——

明代某年春天,两个“官二代”无事到龟山闲游,一个是江夏县田知县的儿子田玉川,一个是总兵(类似地方驻军司令员)芦林的儿子芦世宽。田公子长得英俊潇洒,芦公子长得猪头猪脑。有个在龟山附近江上打鱼的胡老汉,这一天捉到了一条娃娃鱼,他见龟山上游人多,就提着娃娃鱼叫卖。芦公子领着一帮马仔在龟山上逛荡找美女,美女没找着,看见了胡老汉,要买老汉的娃娃鱼,说买,但不给现钱,让老汉过江到总兵府上去取——这不是欺负人吗?其实芦公子不缺那三贯铜钱,他就是占便宜占惯了,贼不走空,觉得啥东西他都要别人送,才感到爽。...

Read more

欧阳修的吃喝


欧阳修的吃喝

 

○许石林

 

说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饮宴,用“吃喝”二字,太白,太没文化。是的,不这么说,更没文化——有正经《明史》在前,当年明月写明朝的通俗史,只能用“那些事儿”说,否则更俗。

去年10月末,去扬州,观平山堂,的确幽静雅致。这已是经明清两次重修的平山堂,想必古人对欧阳修十分景仰,一定是忠实原建神韵的,即便增饰,也不会乱添枝加叶。堂前林木茂盛、藤萝如盖,我垫起脚跟,也感受不出“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感觉,此句原本就不是写实、即不是导游解说词。而叶梦得评价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这话要是搁在现在,就是在害人——您这是向大宋朝纪委举报欧阳...

Read more

戏曲天价得还不够!——也说西安易俗社的天价秦腔


戏曲天价得还不够!

——也说西安易俗社的天价秦腔

 

    许石林

 

百年剧场——西安易俗社在停演10余年后,重新豪华装修,即将于4月1日开放,日前公布的该剧场重新开业的门票价格,把古城西安震动了:普座380/位,豪华包间8000/间。

面对这个消息,一般老百姓,当然反对,太贵了!老艺术家们愤愤不平,这太让他们不习惯了;陕西的文化官员语焉不详,没个准话儿,其实这也是很明确的态度。

我“惊悉”这个消息,感觉很惊喜,也很欣慰!我支持这个做法,甚至认为他们做得太晚了。

8000元一个包厢贵不贵?这话就不...

Read more

[转载]奇书共赏:《损品新三国》


心理学家说过:笑点越低的人越幸福。假如这个说法属实,那我就是个不幸福的人,因为我的智商虽然很低,笑点却比中国大陆一线城市的房价还要高。比如说每年除夕夜,我爸我妈我媳妇在那儿看春晚,笑得前仰后合,跟被人点了笑穴相似,唯独我不笑,什么相声小品,什么冯巩姜昆,在我眼里都是浮云,他们表演得越卖力,我越觉得痛苦,那种刻意的、虚假的、费劲的、粉饰的、掺杂了各种颂圣宣传的所谓幽默,都跟挠我胳肢窝似的。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从来没有谁能通过挠胳肢窝的方式把我逗乐过。

甭说春晚,就是郭德纲的“非主流”相声,就是小时候看的《幽默大全》,在我眼里都不可乐,最多能...

Read more

清明禁忌




清明禁忌

 

○许石林

 

应个景儿,说说清明的禁忌——

清明有很多禁忌,请务必遵守。有些禁忌是很怪异的,有些是很迷信的,也请务必遵守——不费您的事儿嘛!不花您的钱嘛!就是约束约束您,有什么不好呢?别总想着破迷信啥的,迷信是给迷信的人设计的。您不迷信,迷信对您就没有用,没有用就等于没有,您干嘛要破除对您本来就没有用、不存在的东西呢?

清明寒食,即不举火、不吃热东西,那也不至于让您饿死,您正好肠胃不舒服,一定要吃热的,谁说不行?你心里知道就行了。所谓寒食,是为了纪念那谁和那谁的故事,读书人记得他们,追远,叨之念之,用来磨砺气节。可是,光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