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石林

深圳商报文艺评论员

抬口棺材写评论


抬口棺材写评论

 

    许石林

 

免责声明:本文尽量避免涉及书画家范曾先生及收藏家、评论家郭庆祥先生,但仍然有可能会有个别字句冒犯二位天颜,如有这种悲催情况,纯属本人水平不高,不代表内心对二位的无限赞美和肉麻阿谀之情,请将所有字句都当作赞美理解。千言万语一句话:爱死您二位了!

——请列位看官中水平高的,给我指点指点:这个免责声明写得怎么样?您可以随便骂我,用啥话骂都行,我不告你,我还要感谢你八辈祖宗!您在教育我嘛!在您的指点下,我打算给自己弄一个固定的、放之四海皆准、千秋万代不朽的“免责声明”,以保证我今...

Read more

烧饼尚书


烧饼尚书

 

○许石林

 

电视剧《走向共和》情节:慈禧欲修颐和园,户部尚书阎敬铭反对,慈禧发火了,咆哮、骂:“你给我滚!滚出去!”阎敬铭从容回奏:太后,您可以议臣的罪,交刑论处,但大清国没有让大臣滚出去的制度。慈禧被顶撞,更加恼羞成怒:“我就说了!说了又怎么样?你给我滚!”两个太监过来架阎敬铭,阎用力挣脱,奋袂而出,大声说:我自己会走!

这段戏说的是史实,但是人物对话不合适,即慈禧很没有身份——慈禧尽管有裂奏抵地,盛怒大骂的时候,但不可能那么歇斯底里,更不可能在朝堂上发牢骚,嘲讽臣工言事张口闭口社稷江山什么的。这是最不靠谱的,帝后最大的忌讳就...

Read more

我庆幸自己不能“回到原点”了


我庆幸自己不能“回到原点”了

 

○许石林

 

看到2011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我有一种大难不死式的喜悦。为什么这么说呢?嚎!我觉得要是让我重新坐到高考考场,看见这样的作文题,当场就算不晕厥,也会口吐白沫,手脚抽搐,大脑就跟被考场的门夹了一样。就算我侥幸能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考”、“原点”都会成为刺激我的敏感词,只要不经意接触,就会让我做恶梦。甚至连回家的“回”,都有可能不敢再听说了,一听说“回”,我很可能抽风。

所以我有一种大难不死式的庆幸、荣幸、万幸和啥幸。

我庆幸自己不能再回到原点了,不再回到原...

Read more

饯行


饯行

 

○许石林

 

“马皇兄赐某的饯行酒,大家同饮太平瓯。长亭拜别某就拱拱手,回朝去参王在那五凤楼。”——京剧《姚期》这段“西皮流水”,不好唱,流畅痛快豪爽中,要有惜别之意,还有对回朝去见君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儿的一丝惶惑。

所谓饯行,是古人的离别礼仪,隆重的,要摆酒席,简单的就是一杯酒。再寒酸的,一碗清水代酒,情谊未必不厚重。电视剧《雍正王朝》,士林领袖李绂被贬,走到京城郊外,京城读书人为他在柳林饯行。此时,十三爷的特使快马赶到,替十三阿哥给李绂饯行。

今人饯行在酒楼饭店,菜热酒香,比古人长亭送别少了一些诗意。人将远去,前路茫茫,亲朋好友赶...

Read more

苏东坡欺负人


苏东坡欺负人

 

○许石林

 

前文说避讳——古人所谓避讳,其实就等于今人的敏感词。

上月在武汉,酒桌上玩“避七”,您大概懂得:一桌人依次报数,逢七和七的倍数,皆应以“过”字替代,错则罚酒。不仅如此,这个游戏现在升级了:即除七和七的倍数不能说以外,还不能说酒字以及与酒字同音的字如九、久等,要用那个、这个等等替代;也不能说喝酒的喝、饮酒的饮、干一杯的干、搞一杯的搞,要用别的字替代如:用——有人犯错当罚一杯,他磨蹭耍赖,你催促:快喝呀!得,举桌欢腾:您得跟他一样,一人一杯。

就这个游戏,布满敏感词,稍微不留神,即犯错挨罚。精神越紧张,越容易出错——某...

Read more

“天价秦腔”为什么失败?


“天价秦腔”为什么失败?

 

○许石林

 

西安易俗社高调推出的“天价秦腔”,头一个月,因为市场不买账、观众不认可,致使月亏损百万元,被认为失败了。有人痛心,有人高兴,也有人幸灾乐祸。连操作经营此项目的公司负责人,似乎也不得不接受这一失败的现实,不再像当初即将开业时,那么踌躇满志、信心满怀。

我一开始就支持“天价秦腔”,支持一切戏曲剧种,能天价的都去试着天价。就在易俗社的“天价秦腔”即将推出的时候,我说过:我希望易俗社这个天价秦腔能坚持下去,也呼吁社会上喜爱秦腔的有钱人、财主,能去捧场,买这个天价秦腔。当然,不是让您花冤枉钱,您要是懂戏,就买它最...

Read more

梁武帝


梁武帝

 

○许石林

 

梁武帝萧衍并不好吃,他吃素,经常一天吃一顿饭,这一顿饭还常常是粥。俭以养生,梁武帝要不是后来被囚禁在台城饿死,他的寿命还不止86岁。

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也未必好吃,但是,袁枚在《随园食单》说他喜欢“以点心为小食”,我不理解这句话——点心不就是小食吗?或者说昭明太子有大席吃,大席上有大菜,而点心就是小食?

袁枚说了一个点心:鳗面。做法是:将一条鳗鱼蒸烂,拆肉去骨,用清鸡汤和于面中,擀薄、切细,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等滚熟。话剧《天下第一楼》把这个引入,那个傍着八旗阔少爷克五的落魄文人修鼎新,显示他的帮闲功夫,给克...

Read more

[转载]诚挚的损品,严肃的戏说



 

诚挚的损品,严肃的戏说
谷卿

    和许石林相比,我该算是个相当不作为的观众了——只知消费,毫无产出。即便是在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热播、网上报上评论沸反盈天的时候,我也不能自觉地参与讨论,实在不解风情得很,只在二三朋好吃茶清谈之际,偶尔聊及高导的这部杰作,间或与原著及旧版连续剧略作一比而已,但要问其优劣好坏、成败得失各在何处,恐只能大笑而云“哪知许事,且啖蛤蜊”了。
    许石林倒真是个认真而可爱的好观众,他不仅在新三国播出时坚持每天观看,还能在看完之后耐着性子“反...

Read more

珍馐还是糠菜——妓女的菜


珍馐还是糠菜——妓女的菜

 

○许石林

 

珍馐还是糠菜——妓女的菜,这话是从京剧《苏三起解》引起的——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行”——苏三被解差押着,从洪洞县往太原府复审,她一路上絮叨絮叨地倾诉自己的苦情,老解差崇公道也怕寂寞,一路上就和苏三姑娘聊,聊到投缘,还认了干闺女。过去的京戏这样唱:“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解放后,不知是哪年,从哪个演员开始,给改成了:“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改的理由大约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妓院将贫苦良家妇女骗进去,每天折磨打骂是常态,哪里会有“缠头似锦”?所以改成了“艰苦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