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还是糠菜——妓女的菜
○许石林
珍馐还是糠菜——妓女的菜,这话是从京剧《苏三起解》引起的——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行”——苏三被解差押着,从洪洞县往太原府复审,她一路上絮叨絮叨地倾诉自己的苦情,老解差崇公道也怕寂寞,一路上就和苏三姑娘聊,聊到投缘,还认了干闺女。过去的京戏这样唱:“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解放后,不知是哪年,从哪个演员开始,给改成了:“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改的理由大约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妓院将贫苦良家妇女骗进去,每天折磨打骂是常态,哪里会有“缠头似锦”?所以改成了“艰苦受尽”。
您现在听老一辈角儿的老唱片,还能听到“缠头似锦”,新的就都“艰苦受尽”了。
可是,改也没改干净——那苏三刚唱完这句“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到如今只落的罪衣罪裙。”后面崇公道就接话儿:“嗨!想当初您在院中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到如今……”——崇老汉紧接着就把苏三的“艰苦受尽”谎言给破了,她没有吃糠咽菜啊。
关键是这样一改,整个戏就没法成立、不合情理了——
“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公子”——苏三在院中接的第一个客人就是王金龙。王金龙是什么人,有钱人家的公子。多有钱?头一次进院,带了三百两银子,就喝了杯茶。第二次进院,带了三万六千两银子!根据李开周老师的考证,比如明万历十五年的北京物价,一两银子,能买160斤大米。京城的物价高,外地比如产米区江苏,官价一两银子能买320斤大米。咱们折中,算苏三所在的山西洪洞,一两银子买240斤大米吧。三万六千两银子能折合现在多少钱?您会算的。
王公子很有“我为祖国喝茅台”的气魄!这样的公子去妓院寻欢找女人,你给他一个满头是包、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浑身伤口淌血流脓的“艰苦受尽”,小心他用茅台酒砸你!
所以,王公子带了那么多钱,即便有三分之一花到苏三身上,另外三分之二给了妓院。苏三在物质上(说的是物质上)也不至于“艰苦受尽”啊!王公子后来落魄到了破庙,苏三去看他,还带去了自己的私房钱300两银子。
同样,明朝另一个在妓院工作但不是性工作者——陈三两,她在妓院卖字卖文不卖身。她的字和文每篇定价三两银子,所以人称陈三两。也就是说,陈三两的稿酬很高,她一篇文字,换算成大米,能买480斤到960斤。比现在的记者和媒体评论员收入高得多!同样是码字儿,差别咋那么大呢?
陈三两在街上收养了一个落魄的小弟弟陈魁,供他读书,自己住北楼,陈魁住南楼,晚上,陈三两怕陈魁贪睡不读书,就用红绒线连接两楼,陈魁那头拴了铜铃,这边扯动绒线,那边铜铃一响,陈魁就听到了。这说明,陈三两的住房很宽敞,楼房不说,很有可能是独栋别墅。这怎么能说是(物质上)“艰苦受尽”呢?
从来没有谁说传统戏不可以修改,当然可以!问题是,您要改得更合乎情理、改得更高明。不是所有的改都是好的,改不是重要的,好才是重要的。
201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