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郭建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WAP时代的先发劣势


  不论是UC浏览器还是3G门户,移动互联网的先驱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所熟悉的产业环境已经变了。每个新兴的行业,都会有人独具慧眼,先行布局,但又由于观念太超前,以至于真正行业爆发的时候,他们反而因为转身不易而落后了。

  几年前3G门户还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如今却被后起之秀们纷纷超过。问题的答案在于,它启动得太早了。

  从正常情况考虑,如果UC和3G门户做内容没有优势,至少它们在手机领域耕耘了这么长时间,它们的技术团队应该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形成技术壁垒,令其他企业赶不上。

  可悲的是,UC和3G门户积攒的技术都用不上了。

  它们主攻的方...

Read more

前李开复时代的“创新工场”


  火种网CEO刘子扬给我讲了一个“创新工场”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2006年。

  那时,一个美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做过类似于李开复创新工场模式的团队,这家企业叫做泰乐琪(Trilogy)。

  在2005到2008年这段时间里,泰乐琪利用其下属的一个孵化部门开展创新实验,试图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寻找突破,找到成功的项目。

  这场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实验培养的人却仍然活跃在各自的领域中,并开始了新的创业,火种网就是其中之一。

  我根据自己的记忆将泰乐琪的故事转述如下,并希望对其模式进行简单探讨,看它的革命性在哪...

Read more

支付宝是金融垄断的照妖镜


  无法区分。不过要让第一部分合法化,就必须开放金融市场,这是监管部门说什么都不想做的。

  吴英、杜益敏等人集资活动也是合理和不合理两者兼具,在经济景气时,她们的作为还显现不出,但一旦经济步入低潮,她们就倒霉了。当然,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之下,地下金融规模还有多庞大,则是人们不知道的。

  不过,已经有人意识到,仅仅靠杀掉几个女商人,根本无法抑制庞大的金融地下市场,更应该承担责任的,不是她们,而是监管方。

  地下金融和金融开放的问题不光存在于中国大陆,就连一衣带水的台湾当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台湾的经济以民营为主,但金融以官营为主,从而孳生出众多的问题,货币...

Read more

运营商的悲剧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从短信开始,再到语音,最后是下载和应用,移动运营商的地盘会逐渐失守,最终沦为彻头彻尾的管道商,这是它们不可逆转的命运。

  不过,现在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从表面上看,运营商们还在狂欢,收入还在增加,中国移动虽然在进行着大力的反腐,但并不妨碍它们庞大的收入。

  但一枚枚铁钉已经在钉入它们的躯体,每一枚铁钉看上去都很小,却都造成他们一点点流血,到最后崩塌的时候,速度会很快。

  最近这些铁钉中又增加了一枚:苹果的iMessage。这项技术是让苹果用户可以脱离开运营商的控制发短信。虽然不敢保证它一定能成功,但iMessage、Kik等技术的发展,甚至Twitter等出现...

Read more

警惕通信业重回美国时间


  有时候,国内媒体的迟钝让人感到尴尬。

  两年前它们还在整体唱衰美国的通信产业,认为不管是终端还是设备,欧亚豪强,如爱立信、诺基亚、三星、华为等已经集体把美国公司(有时再加上加拿大的北电)挤下了神坛。美国人整体在退缩,甚至是溃败。

  但两年后的现实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美国人不仅没有再退缩,反而正在逐渐收复失地。现在准备不足感到吃力的却是两年前被国内媒体看好的欧亚巨头,他们明显表现得对智能手机时代准备不足,从观念和技术上再次落在了后面。

  美国的产业格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it产业的黄金时代,从操作系统,到芯片,特别是CPU,以及手机的设计已经全面领先,不仅如...

Read more

谁来打假媒体讹诈?


  每年315,让公关们集体头疼,也成了小报们瞄准的发财时机。

  已经干了多年公关的小赵(化名)在每年的315前后,都要处理十几起媒体讹诈事件。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有媒体要求小赵对该媒体举办的某个市场活动提供赞助,当进一步联系时,对方会在电话里进行类似于如下的对话。

  小赵:我们没钱投放广告,也不想提供赞助。

  媒体:有用户举报你们的产品,我们打算进行追踪调查。

  小赵:如果我们投钱呢?

  媒体的语气立即会软下来,带着循循善诱的语气说:那你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可以和主编商量一下,看还有没有回转的余地。

  小赵:我们投钱都做什么用?

 ...

Read more

垄断笼子里养不活自由鸟


  垄断的笼子不欢迎自由鸟

  互联网和科技产业一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骄傲,由于它发展太快,监管者来不及做出反应,导致这个产业呈现出最市场化、最干净、最透明的特征;待监管者一明白过来,随着不良管制带来的各种丑态也就开始充斥互联网了。

  最近几年,由于行业吸引力的下降,人才也出现了回流现象。

  比如,在2000年前后几年,各个垄断机构和机关的人们,但凡有一点儿本事的,都想着下海进一家互联网公司打拼,求伯君、丁磊、马云、鲍岳桥、李国庆等人都经历过类似的道路,并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而最近,却有越来越多在市场中打拼的人高喊累了,想钻到垄断机构和机关中寻求发展。在他...

Read more

是谁把3G变成鸡肋?


  三年前的通信业公司重组,2008年底3G牌照的发放,令人激动的时刻仍然在每一个通信人士的脑海中回荡。

  但三年后,人们发现,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的3G网络实质性的好处不多,反而成为了无线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的无线互联网终端爆发,以及各类无线互联网站和应用的出现,作为网络传输的3G网络却在三家运营商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三家运营商投入巨资建立的网络至今仍然跛脚,传输速度上不去,价格昂贵,成了不折不扣的鸡肋。

  在又一个电信日到来之前,回顾一下,国内的3G网络发展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Read more

出版商的转型探索


  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肯定会日渐式微,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

  但知道行业肯定要衰落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商该怎么才能不死?这个问题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出版商仍然只是被动地迎接冲击,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等死。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距离网络较近、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出版商已经开始了探索。最近参加财经出版商蓝狮子的培训活动,听著名财经作家、出版人(也是蓝狮子的老板)吴晓波谈论了蓝狮子应对网络时代的计划,或可以为这个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出版商焦虑

  春天来到了,可出版商都没有准备好。这就是吴晓波对于出版业现状的评价。

  在出...

Read more

新闻媒体的漫漫融合路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两家国内的媒体正在独立地进行着不同的试验,试图寻找到了传媒业在中国发展的新途径。

  十几年前的一次传媒革命造就了现在的传统媒体格局,但那次革命的本钱现在已经吃光,传统媒体已经感受到没落的压力,却显得无奈和无助。

  互联网革命带来了传播渠道的巨变,但直至如今,新媒体基本上还是一个新闻集散地,原创和深度仍显不足。

  如何把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网络结合起来?在国内做得仍然无解。此时这两家媒体悄然进行的试验就显得弥足珍贵。它们进行的试验方向正好相反,一个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和新媒体扩张,想实现全媒体多平台的梦想,另一个则试图从网络向传统媒体靠拢,从新闻集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