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通信业公司重组,2008年底3G牌照的发放,令人激动的时刻仍然在每一个通信人士的脑海中回荡。
但三年后,人们发现,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的3G网络实质性的好处不多,反而成为了无线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的无线互联网终端爆发,以及各类无线互联网站和应用的出现,作为网络传输的3G网络却在三家运营商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三家运营商投入巨资建立的网络至今仍然跛脚,传输速度上不去,价格昂贵,成了不折不扣的鸡肋。
在又一个电信日到来之前,回顾一下,国内的3G网络发展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也许正当其时。
3G鸡肋
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讲,3G成了一种投入巨大,效益却并不明显的包袱。
在3G发牌后,最先发力的是没有运营无线网络(小灵通除外)经验的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以极大的魄力迅速改造升级了CDMA2000网络,当时的中国移动还陷在TD的烂摊子里没有出来,而联通还陷入了没完没了的人事整合。
中国电信最初的3G网络的确非常快,在它的营业厅里演示的3G网络上,用户可以打开两个视频窗口同时流畅地播放,这相当于至少1.5兆的固网宽带。针对于用户,中国电信的无线宽带包月策略也非常优惠,比有线宽带贵不了多少。这样的策略为中国电信吸引了不少用户。
但很快,中国电信就发现它的网络跟不上了,一旦用户增加,原本能流畅播放的视频变得卡了,上网速度越来越慢。为了限制数据量过快增加,中国电信也不得不修改了无线上网策略,从不限流量包月改成了限制流量。对于用户来说,电信的做法无疑是一大倒退,但背后的逻辑却是,电信的3G网络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用户。
至今中国电信的3G网仍然是三家运营商中最好的,由此可以推出其他两家的网络质量到底如何。
只有到了这时,在当初3G牌照发放的激动过后,人们才开始思索,3G真的那么好吗?到底有多少人体会到3G的好处了?不管是移动还是联通、电信,都将3G生活描写得如同天堂,但到底多少人感觉到了?
中国无线互联网市场真正的爆发点反而是在手机端,随着iPhone的引入和Android手机的普及,各个无线互联网创业公司频频出现,算是中国通信市场的一个亮点。
不过手机端的爆发也凸显了中国无线互联网的无奈:中国的无线互联网大多数仍然使用的是2G网络。
以目前最流行的iPhone为例,随着苹果被监管部门开闸,国内的苹果手机呈现了泛滥的态势。但问题在于,国内的大部分iPhone用户是在使用3G利器来上2G网络。只有联通拥有可以供iPhone使用的3G网络WCDMA(CDMA2000版的iPhone至今还未引进入国内),但联通的3G网络更是如同鸡肋,许多用户宁肯使用移动的2G网络也不愿转换到联通去。
至于拥有用户最多的中国移动,仍然是赚钱的机器,不过仍然是依靠它的2G网络赚钱。中国移动已经不再将发展3G网络定为最紧迫的目标,它一方面靠2G网络维持用户和服务的垄断赚钱,另一方面开始搞4G网络试图跳过3G。在这样的策略下,用户指望使用3G、或者降低流量费的企图都不为垄断者中国移动所重视,这也促成了其他两家运营商惰性,三家运营商心照不宣地维持着无线互联网的高价位,让用户使用3G网络的意愿下降。
最终,3G成了鸡肋,受害的是普通用户,经过了近三年的等待,他们感到坠入了骗局。
谁把3G变成鸡肋?
这样的骗局是谁造成的?
首先应该负责的是技术面。由于中国是最晚发放3G牌照的大型市场,人们对于3G的饥渴已经维持了10年,在这期间,对于3G形成了不少乐观的想象,却很少考虑到3G的容量是有限的,其技术的界限更加明显。这就出现了当初中国电信碰到的局面,用户少时速度还不错,用户一多,速度立即下降。可以说,3G在技术层面上就有成为鸡肋的潜质。
在国际市场上,无线互联网始终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条叫做3G,另一条叫做Wifi。用户的手机在移动中可以使用3G网络,但一旦静止下来,就可以转到附近的Wifi网络,享受更高的速度。
但为了支持国内的WAPI技术,中国曾经长期禁止手机带有Wifi,从而将市场教育的机会丧失了,当国外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用手机上Wifi的时候,国内大绝大多数用户还没有使用过wifi手机。结果,过多的期望被集中到了3G上,反而使得3G无法承受了。
除了技术面之外,将3G变成鸡肋的第二个因素是政策面。工信部(原信产部)以支持国内标准之名,推迟发放3G拍照,如果不是新任工信部长李毅中的快刀斩乱麻,牌照的发放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发放拍照迟对于中国市场造成了三方面的影响,一是用户接受市场教育的时间被推迟,结果3G拍照发放后,用户甚至都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对于手机的概念还一直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阶段,中国移动仍然可以靠手机短信和铃声下载这种最原始的业务发大财。
二是运营商没有做好准备,这导致许多设备必须仓促上马,特别是中国移动,在建网络时,其设备甚至都没有经过充分的测试和论证,以至于到后来中国移动意识到TD网络的缺陷,以及任务的不可能,宁肯搁置也不发展了。
三是厂商没有做好准备。在设备商方面,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设备商出了两家最优秀的公司,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公司由于在海外市场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能够随时拿到国内来用,还显得颇为从容。不过对于终端商,则显得更加凄惨。在2005年以后,中国的手机厂商逐渐步入低潮,这时急需一个新的市场来给他们机会,但此时由于3G牌照没有发放,这些企业最后慢慢衰老、死去,等它们差不多死光了,3G牌照也发放了。结果,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厂商,它们的技术积累不够,无法迅速跟进,从而丧失了机会。
让3G变成鸡肋的第三个因素是运营商。当然,这和中国3G牌照的发放格局也有关系。三家运营商各自的缺陷非常明显,在发展3G上都感到力不从心,最后形成了合谋的局面,使得3G费用居高不下,消费者纷纷躲避。
只要市场是寡占或者垄断的,运营商的确可以逼迫用户一直使用2G网络,并且维持高价。要知道,朝鲜的大部分人还在没有手机的环境中,也一样不得不接受。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3G拍照发放的第一年,其CEO王建宙在自己退休年龄到来前还想做最后一搏的时候,中国移动的确想发力多建基站,多铺设网络,利用中国移动的资金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但后来,随着王建宙的淡出,中国移动却变成了市场的滞后力量,不再发展3G网络,在唱着4G高调的同时,却是在故意把用户拖在2G阶段,继续保证它们的能够躺着赚钱。由于终端的发展,用户对于数据下载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急迫,但中国移动仍然维持着高昂的数据流量费,从用户身上剥走了越来越多的钱,美其名曰是所谓“从语音到数据”的“转型”。而实际上这种转型是以用户付出更多为代价的,用户是不得不忍受极慢的网络和昂贵的费用这两把刀,他们无可奈何。
何时破局?
在3家运营商中,老大中国移动是最指望不得的,它目前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尽办法保持其垄断利益。
中国联通抓着一手好牌,拿到了最好的制式,但它的效率低下如同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痼疾,把好事也变成了坏事。以它运营的iPhone为例,这本来是一着进攻的棋,但在苹果开始直营和中国移动步步紧逼之下,反而越来越像防守,甚至出现了亏损。
在3G牌照刚发放时,通信圈内的人们普遍把希望留给了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在固网时代是垄断的,庞大的身躯和官僚化的作风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但到了移动时代,丧失了优势的中国电信反而成了变革力量。其迅速运营3G网络的能力也让人刮目相看。
但是,过了两年多,中国电信的表现又如何呢?
它仍然深深地困扰于终端问题,其用户数量仍然与中国移动相差巨大,中国电信仍然只是边缘化角色,连撼动整个格局的实力都没有。
这种压抑的局面下,让人不得不怀疑,破局的时机又在哪里?特别是4G仍然虚无缥缈、而无线互联网最需要传输支撑的时候,3G网络难道就这么愈来愈成为瓶颈中的瓶颈?
也许目前Wifi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另外的道路。
在3G拍照发放的同时,阻拦Wifi发展的国产标准WAPI终于被证明是上不了桌的狗肉,被抛弃了。工信部以一种羞羞答答的方式同意了手机可以支持Wifi。
另外,运营商们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发现Wifi是一种3G的替代策略,中国移动发现,只要在自己的2G网络上,加入Wifi做补充,用户对于3G的饥渴感就没有这么强烈了。中国电信发现,无线互联网如果只用3G网,很快网络就会堵塞,而Wifi是一条很好的释放流量的渠道。可以说,Wifi的发展是由于3G技术不给力和国内运营商形势妥协的双重产物。
但Wifi的问题也很明显。最大的莫过于资费。目前,运营商布设的Wifi资费是算在3G网络费用之中的,也就是说,布设成本非常低廉的Wifi被索取了与3G网络同样的价格,这实际上是运营商在变相地多赚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运营商布设的Wifi使用率仍然不高。
不过,随着布设点的越来越多,Wifi也许会迫使运营商降低价格,这要看市场的整体博弈情况。
另外,Wifi的问题还在于未来的升级路径。Wifi的下一代就是WiMax,一种运营于整个城市的大Wifi。不过,作为与4G LTE相抗衡的网络标准,WiMax是否能够存活还有疑问,如果WiMax无法得到发展,那么到了4G时期,Wifi的作用和定位会怎样,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或许到了4G时,Wifi仍然会作为无线互联网的补充存在,或许到时候,两者之间通过终端会实现更加无缝的链接。或许到时候,人们已经不关心使用的是什么网络,只关心能否随时链接到互联网。这些前景,在海外都已经开始起步,只是,在中国这个跛脚的管制市场中,要做到的难度可能要大得多。不要忘记,在为3G拍照发放扯皮扯了十年之后,现在人们又开始为4G拍照发放扯皮了。有消息说,4G牌照的发放又要先发给TD之后,才能发给其他的标准,只要回顾十年前,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3G时代灾难的重演。
放开管制、迅速发放拍照,允许更充分的竞争,引入民营资本,才是通信业最终突围的路径。只是我对于监管机构有无魄力持最悲观的预期,现在的监管机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垄断行业的利润,并赶走觊觎的民营资本。
是谁把3G变成鸡肋?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