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全喜

1962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79年-1988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吉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贺麟先生,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宪政理论。曾在海内外出版的有关中国思想、西方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学术专著如下:《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北京三联书店和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2年),《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休谟的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另有主要论文如下:《国家理性的正当性何在?》,《论国家利益》,《论民族主义》,《论“宪法政治”》等。主编有:《大国》(学术季刊),《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等。

美国现代政治的“秘密”


  首先感谢秦晓与何迪两位先生的诚挚邀请,今天在博源基金会谈美国的现代政治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说到美利坚合众国,在中国当今的精英界可谓人人熟稔,关于它的世界霸权,它的市场经济,它的民主政治,它的法治文明,它的宗教信仰,它的多元文化,它的高新科技,它的金融帝国,它的军事实力……,不一而足,每个方面都足以写出一卷大书,在此我无须赘述,也无力陈词。但盲人摸象,面对这样一个雄霸世界近一个世纪的在今天依然富有活力的庞然大物——“利维坦”,我们究竟知晓多少,我们的熟知是否真知?对此,我不敢妄言。 

  今天我的...

Read more

儒家只是现代宪制的资源而已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十年之功到今天总算尘埃落定,非常激动。放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书是我在十年前和诸位朋友就开始酝酿启动的项目,记得当时正兴起‘大国崛起、大国兴衰’的议题,我想,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除了经济、军事、科技之外,政法方面的经验对我们尤为重要,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到现在能够把这套六卷本300万字的丛书出版,可谓历经坎坷”。在第四届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思想年会暨“现代立国法政文献编译丛书”发布会上,丛书总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高全喜教授感慨系...

Read more

究竟什么是共和国?


这篇关于共和政体的文章,我并不满意。不过,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样一篇讨论共和制的文章,那么一个文明政治体的制度架构和其运转机制的优劣功能及正当性问题就难以具体深入地加以讨论。

1

为什么要谈共和政体问题?

第一部分就是为什么要思考共和政体问题?虽然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具体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政体制度,但是探讨西方共和政体的一些基本的思想和制度方面的资源,对于我们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人民的共和国这样一种政体制度,是有启发意义的。

我觉得,在当今中国的政法思想界,存在着各种激烈的思想和理论争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在这个理论混乱的时代,...

Read more

2014私人书单


      一年又过去了,《中华读书报》的编辑来函请我写一篇短文,说说一年来的读书感悟,不禁有些踌躇。一年来是读了不少东西,也写了不少文字,但仔细检点一下,可说的并不是很多。写的就不说了,属于自家的私事,没有什么满意的,不过是欲言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至于读书,尤其是关涉今年出版的书籍,我却是没有多少发言权。书是读了不少,几乎是但凡有时间,自己就是读书,其他没有什么雅好。但我并不追书,时不常去万圣书店买一批回家,就放到书房,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去阅读,而且多是与自己的学术或理论问题有...

Read more

中国人为什么对激进变革情有独钟?


关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并非没有体悟和认识。从“华夷之辨”到魏源的海国图志,从洋务运动到维新立宪的努力,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关于德先生、赛先生的呼吁,从训政建国到共产党的苏联式共产主义革命及其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些实际上并不单纯只是现代化层面的议题,它们都是对现代性的不同认识和把握,贯穿着作为现代性之核心价值的诉求。但是,应该指出,这个现代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并非完全自发,而是渐被激发。在西方的语境中,从早期现代的现代性到20世纪之后的现代性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其中的核心问题牵涉早期现代的立宪政治、主权国家的构建、个人自由的绝对性、代议制民主、私法自...

Read more

左派是诗,右派是散文


  高全喜,萧三匝/采

  近20年来,左右之争是撕扯、分裂中国思想界的绝对主题。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中,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总给人自由主义常识宣讲员的印象,新左派却是才子辈出,激情四溢。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自由主义在中国是否水土不服?抑或是需要面对更多应然和实然的矛盾?需要具有穿越不同历史阶段的能力?高全喜教授作为自由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或许正是谈论上述话题的理想对象。

  徐友渔说,传统的自由主义强调普适价值,不太关注国家问题,但国家是个现实存在,高全喜提出了这个问题,很重要。秋风则说,“没有老高,我进不了大学当教授”。秋风从无执...

Read more

儒家复兴从“公民社会”开始


  对于中国来说,指向政治体制的改革仍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命题。而呈现溃败之势的社会,也急需一个重建方案。

  它们逻辑地需要吸取既有权力体系之外的思想资源。

  在这个大背景下,儒家的努力越来越引人注目。它折射出来的一个抱负,就是重回政治和道德的“正统”地位。由此激起的相关构想和争论,隐喻着中国在政治和社会转型中的深深焦虑,还有迷茫。

  清楚的是,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已经进入官方的话语体系。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提法,孔子学院的运作,还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说的“中共是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Read more

当代艺术、文化立场与新现实主义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

  历史地看,中国的现代艺术发轫于20世纪之初,在3、40年代曾经有过一小段短暂的辉煌。当时留学法国、日本的众多年轻画家已经接触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流绪,并在他们学成归国之后,在中国的画坛掀起过一阵现代艺术的风潮。但是,随着抗战的爆发,中国的现代艺术改变了艺术本体内在的轨迹,特别是建国之后,由于片面追随前苏联的教学体系,加之以服务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之需要,所谓“革命的现实主义”占据着中国画坛的主导,其他的各种艺术理念以及创作都被否定和压制,实际上这种假大空的现实主义已经离西方美术史中的现实主义相去甚远。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

Read more

哈耶克主义与中国语境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界总是将中国社会自身问题的解决,寄托于外来的“和尚”。从晚清立宪到民国革命,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向西方(包括苏联)学习,从亚当?斯密、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到当今的弗里德曼、罗尔斯、哈贝马斯、施特劳斯,哈耶克当然也在其中。

从一百五十多年的社会政治思想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种西方思想潮流的引入,任何一种传统思想的复兴,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缘由,哈耶克之于当代中国也是如此。在诸多西方学术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中国,哈耶克凭借其坚定不挠的自由主义学理和对社会主义的个人理解,影响...

Read more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杨子云:今天是燕山大讲堂第110期,诸位都知道,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辛亥革命百年。今天讨论的议题是从《清帝逊位诏书》说起。一百年前的变革时刻,可以说是个幸运的时刻。清帝、革命党人、立宪党人,各种力量在那个时刻都比较到位地扮演了自己的历史角色。革命党人掀起辛亥革命,清帝激流勇退,袁世凯南北斡旋,参议院通过了对清皇室的优待协议,孙中山作为革命党领袖也愿意遵守清帝逊位诏书的契约,让大总统位置于袁世凯,可惜这种光荣时刻好景不长。这一个光荣的时刻被我们遗失了。今天高老师所讲的主题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在高老师研究之初,我曾经有幸听高老师讲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