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苗炜

从1994年世界杯开始写足球评论,到现在仍然是玩票性质--足球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写球评也都是业余工作,主业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编辑。

老文章:泰国水果


  记泰国特产的几种水果

  今年5月,我去了趟泰国,行程中没有普济岛、芭堤雅这些熟悉的名字,但有陌生的甲米岛。安排者说,甲米岛还没被中国游客占领,言下之意是被中国游客开发过度的地方就不好玩了。可我去泰国,就是喜欢被咱们开发过度的地方,能直接花人民币,导游能理解中国游客的特殊要求。

  曼谷街头有三轮车,类似于咱们的“摩的”,一百泰铢左右就能拉你转悠半天,司机递给我一张卡片,上面全是汉字——“皇帝大浴场,各色美女任你挑选”。这算是理解我们的特殊要求吗?有一家西方报纸,报道中国人去欧洲旅游,晚上很少出门,总...

Read more

如何逼死一个有理想的丈夫


我年轻时读小说,读到海明威的《印第安人营地》,觉得很了不起。那个故事是说,有个印第安妇女,难产,请白人去做手术,手术成功了,那个女人的丈夫却自杀了,他用一把刀割断了自己的喉咙。这个白人大夫的儿子问:爸爸,他干吗要自杀啊?白人大夫回答:我说不出,他这人受不了一点儿什么的,我猜想。

我看这个小说的时候,也总在琢磨,那个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自杀呢?他受不了什么呢?受不了妻子痛苦的叫喊?孩子的出生,让他有了生命的悲剧意识?总之,一个短短的小说,没说什么事呢,一个大男人哐当一下就自杀了,这就让小说显得非常深刻。

后来我读到塞林格的小说《香蕉鱼...

Read more

清华基因——君子以自强不息


  清华基因

  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外公和外婆是1937年8月17日那一天坐船离开上海,去欧洲留学的,那时淞沪会战已经开始,船是从上海租界出发的,留学生在船上都能看到上海的炮火,他们很多人都是哭着离开。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对国家的感情,他们一定要学成回来建设祖国。”高晓松谈起他的外公张维、外婆陆士嘉时说。张维1937年考取第5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先在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后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继续留在德国,1941年与留学德国的陆士嘉女士结为伉俪。“我母亲就是1942年出生在德国,当时盟军已经开始...

Read more

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猫


     我在伦敦,拿着地图寻找约翰逊博士故居,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小楼,看门人说,这里11点才开门呢,你在外面先转一圈。外面是个小广场,树立着一尊塑像,不是约翰逊博士,而是他养的猫——好奇。等我参观完故居,在出售纪念品的小货架上,发现一张粗劣的印刷品,A4纸大小,题目是“约翰逊博士与猫”,售价50便士,我买了一张。大略翻译如下。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1755年出版了“英语词典”两大本,后世的英语学习者都要感谢这位先生。但词典的编...

Read more

我的麦田守望者


      去年1月,美国作家厄普代克去世,91岁。他说过,当我死的时候,可能好多人会说,他不是早就死了吗。今年1月,塞林格去世,91岁。其实我一直等着他死去的消息,这样就能给他写讣告了。据说很多报纸都是提早写好各色人等的讣告,但这样的文章一般都不好看,必须是死讯传来,立刻动笔,这样才更有神韵。仿佛能抓住逝者留在人间的最后一缕魂魄。当然,塞林格隐居多年,跟呆在坟墓里没什么区别,难道他真的想活到140岁?那时候我就90岁了,我真不明白这世间有什么可留恋的,让老丫的这么起劲地活着,还搞什么顺势养生。他就没有不耐烦吗?

     ...

Read more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我估计,1939年的时候,怀特对纽约世博会不是那么感兴趣,凡是大张旗鼓宣扬未来多美好的事,文人多是持怀疑和讽刺的态度。那年世博会的主题是“未来”,几家大公司都拼命宣扬“未来多美好”,怀特参观了通用汽车的展馆——“在通用公司的未来大展区坐行一遭,感觉大致和游览圣约翰大教堂差不多,价值 500万美元的微观乡间美景在你面前徐徐展开,解说员的声音极其诚恳,充满了对高速出行这一终极目标的虔诚信仰。公路呈带状,纵横于1960年焕发了青春的富饶的美国大地上—&mda...

Read more

快乐指南


      我最近在看毛姆的小说《刀锋》,这个小说我年轻时看过,但当时看不懂。比如里面有个叫艾略特的人,说自己在巴黎出入富凯餐厅,我当年只知道北京有个马凯餐厅,哪里懂得富凯餐厅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叫拉里,最大的理想是“无所事事”,他学希腊语,看书,相信内心世界的满足就是人生的意义。他环游世界,在印度一呆就是5年。年轻时看这书,满以为像拉里那样当个流浪汉就可以了。但这次看才发现,拉里其实一直不缺钱,他要在巴黎参加一个宴会,就能立刻脱掉破衣服,跑到伦敦去订做一套服装;他能随时进出主流社会。这样的洒脱,堪称人中麟凤。

   ...

Read more

“绝望”的“绝”字怎么写?


     早年间,广播节目中有一个特殊门类,叫“电影录音剪辑”,每周日早上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会播一个电影。那时候译制片《叶塞尼亚》好像特别流行,我在收音机里听过很多次。我还看过好多译制片,知道好几位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明星。后来有一次,我看《悲惨世界》,里面一家伙写信,提笔忘字,问:“绝望的绝怎么写?”回答是:“绞丝旁加色。”前面那家伙再问:“我知道绞丝旁加色,问题是绞丝旁放在左边还是右边?”要是我现在再听到这样的台词非崩溃不可,可当时觉得好玩,难道法国人也会写...

Read more

世界杯上的强与弱


     巴西队主教练邓加在得知意大利队被淘汰后说,我们必须忘记传统强队的概念,在所谓的弱队之中,也有一些球员在最好的俱乐部中效力。的确,英超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但这不等于说英格兰就有一支最强的队伍。世界杯上半数以上的球员来自英法德意西五大联赛,但为欧洲联赛提供球员最多的是巴西。

      2007年,32家欧洲俱乐部参加了“欧洲冠军杯”联赛,每队23人,总计700余人,这和世界杯的参赛队员数字基本吻合,西班牙报纸做了个统计,这700来个运动员,都来自哪些国家?巴西人最多,98个,然后是法国64,...

Read more

一支球队和一个国家的气质:愤怒足球


    我们相信,足球始终有一种平等的诉求,跨越种族、贫富,那些喜与悲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它向等级森严、嫌贫爱富、大国欺负小国的秩序挥舞着愤怒的拳头,也许这其中包含象征的成分,也许现实世界还是一样的残酷,并不会因一场比赛而改变,但是,你只要认真看,就能看见那只愤怒的拳头。

  好莱坞电影《成事在人》是根据一部纪实作品改编的,原作详细地记述了曼德拉和1995年南非橄榄球世界杯的故事,体育在种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电影将这个故事更为戏剧化地展现出来,摩根·弗里曼扮演曼德拉,马克·戴蒙扮演南非橄榄球队的队长。影片开始第一分钟,就把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