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旭

武汉大学政治学硕士研究生

二、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想:混合政体


  二、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想[1]:混合政体

  1、政治机构的设置:原始的三权分立

  “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作为构成的基础……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P215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明确,一切政体都包含以上三部分,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在“一切”的范围之内,就不算是“政体”。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详细介绍了各个“要素”的权力以及其组成方式。

  议事机...

Read more

一、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念:正义的城邦


  一、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念:正义的城邦

  简单的说,所谓的宪政理念就是自认为最合乎正义的政权组织方式。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其宪政理念的基本逻辑进路是这样的:首先阐明什么是正义,也就是城邦职司分配的正义原则;然后论述在这种正义原则下该如何进行权利分配,即政体。

  1、平等的正义观

  “按照一般的认识,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该配给到相等的事物。”P148亚里士多德对这种关于正义的一般认识是赞同的,但是在这种一般认识背后,人们是存在争议的。寡头派和平...

Read more

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宪政理论
                    ——以《政治学》为据
刘旭政治学理论
按照《宪政通论》一书中的定义,“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共和民主为内容、法制为载体、人权为目的的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1]由此,我们可以把宪政理论分为三个部分:宪政理念、宪政形态和宪政过程。这中间既有理想又有现实和过程。
如...

Read more

弗洛姆:人为什么害怕孤独?


       人的需求分为很多层次,马斯洛将最基本的需求归纳为自我保存的需求,如人性中的“饥、渴、睡眠”等必须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这些需求称为生物化的需求。

生物化的需求并非人性中唯一强制性的需求。还有另外一种刻不容缓的需求,它虽不植根于肉体过程中,但却深植于人类模式的本质与生活实践中:人需要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相联系,以免孤独。感到完全孤独与孤立会导致精神崩溃,恰如肉体饥饿会导致死亡。这种与他人发生联系并不等于身体的接触。一个在物质意义上与世隔绝多年的个人可能在观念、价值或至少在社会模式上与外界相连,这些...

Read more

十字军东征的复杂背景和目的


  十字军东征的复杂背景和目的

  学习西方历史,不管是政治制度史还是政治思想史,或者宗教史或者社会史,都有一个从未被忽视的重大事件——十字军东征。这是一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是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宗教冲突。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从宗教的角度来描述和解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具有说服力的便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神论”特点。对于当今的中东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及伊斯兰世界的恐怖势力问题等等,很多人都试图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很多人也将其根源追溯到“十字军东征”这样一个历史恩怨。然而,十字军东征到底有着怎样的复杂背...

Read more

《文明与暴力》读后感


这是刘俊祥老师在宪政理论的课堂上推荐的一本书,当时他就说了,这是非专业人士的著作,虽然深度不够,但是资料翔实,很多观点有启发意义。正是抱着对美国这个宪政样板国家的好奇心,我把这本书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

在文章的一开篇,作者便把文明与暴力放在了一起讨论,但这些讨论多是抒情性质的陈述,逻辑性不是很强。至少在一开篇,作者并没有清楚的界定什么是他所要讨论的文明,什么是他所要讨论的暴力,而是非常肯定地讲文明与暴力捆绑到了一起,给人一种错觉:暴力因文明而存在,暴力因文明的发展而升级。这种观点我是决不赞同的,正是带着这样的抵触,我开始阅读以下的篇章。

通读全文之后,我的结论是,作者并没有论述文...

Read more

为什么要研究信访问题


作为政治学的研究生,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各种或宏大或细致的政治学理论,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复杂而真实的中国社会。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我们渐行渐远的乡村,在工厂、车间、集镇和田头,有许多切实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有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分析,有太多的无奈和怨恨需要我们倾听,这些都可以纳入我们政治学研究的视野。

2008年的暑假,我到某镇政府探望一个本科毕业后到那里工作的同学,一进镇政府的大院便看到了几个让我感兴趣的人。一个中年妇女斜靠在大院里最大的一棵树上,两眼呆呆地看着地上正在搬家的蚂蚁,从她布满污点的橘红色T恤和零乱的长发中可以看出生活的不如意;一个老汉蹲在...

Read more

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论述


参考文献:《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阿尔蒙德 小鲍威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译者:曹沛霖 郑世平 公婷 陈峰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P29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得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

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同时,又现存的政治结构所构成的机会和压力也影响着那种政治文化。但人们边学习边行动并...

Read more

外地人,试着融入你所在的城市


试着融入你所在的城市

在我还没有来武汉之前,我对武汉的概念已经形成了。我非常坚决地认为,武汉只是我读书的一个临时住所。在武汉,我是一个外地人,一个彻底的外地人,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去喜欢武汉,去了解武汉,去融入武汉。

今天去帮我的本本看病,宏基的售后服务点在亚贸。亚贸已经N次经过,但一直不知道他的公交站牌叫什么名字。在网上查公交路线,上边没有“亚贸”站,根据自己的模糊印象,估算出应该是街道口。于是乎,匆匆忙忙在街道口下车,可惜的是离亚贸(洪山站)还有一站地。就在这一刻,我的心一颤。自己在武汉已经一年多了,到底算不算一个“武汉人”?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