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玉利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1. 创业管理
2. 组织理论
3. 管理教育

主持的纵向研究项目:
2006年,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盛祖先生的邀请,参加全国工商联重大软课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创业环境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课题的研究工作。
2006.1-2008.12:“社会转型背景下高层管理团队、公司创业与绩效关系:中国成长型企业的实证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1-2008.12:“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5JJD630026。
2005.1-2005.12:“政府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相关措施研究”(总课题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措施综述报告及资料汇编》,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2005.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业活动与组织互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其管理研究”,项目编号:70472049。
2004: “企业家式战略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

创造性地整合资源


 

成功的创业者大多都是资源整合的高手,创造性地整合资源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是网络时代,资源整合不仅是创业者的专利,企业经理人甚至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注重资源整合。

一、缺乏资源是创业者整合资源的主要动力

我很欣赏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森先生对创业的定义,他认为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人们经常用“白手起家”来描述创业者敢于冒风险、艰苦奋斗、坚强的意志等品质,资源匮乏、难以融资并吸揽人才等,对创业者来说经常是普遍现象。

资源是人类开展任何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前提,...

Read more

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症结分析


内容摘要:讨论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是否脱节的问题,管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不应该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从这一基本问题入手,结合教学科研经历,分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改进思路,目的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互动,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科学地提炼管理理论。

关键词:管理实践;规范研究;理论创新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管理理论来自于管理实践,大多数管理理论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的抽象、提炼、总结和理论升华,并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这也是管理学作为应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rdq...

Read more

火炬创业导师谈我国创业导师项目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20071221在北京启程。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科技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吴忠泽,原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出席了会议,显示出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经评审,39位企业家和专家成为首批火炬创业导师。长期从事创业与中小企业研究的张玉利教授被聘为创业导师。在首批39位创业导师中,来自高校的创业导师共有2位,张玉利教授是天津市唯一的入选者。

 

火炬创业导师项目与美国的退休经理人服务公司...

Read more

在企业内部倡导两种文化


  「内容摘要」创业的本质是在开发新事业,那么,像二元组织一样,把创业管理方式和传统管理方式两种管理方式融合对公司发展会更有好处。这种方式对公司可能意味着很大的成本。但如果它能够将企业在创业初期那些成功的经验有意识地保持下来,不是更好吗?我认为起码在现阶段这种融合的尝试是有价值的。

  价值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创业精神的重要,他们开始对自己进行再创业的演练。他们起步之初都经历过创业,现在只是回过头去重复这个过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让大公司开始关注创业和内部创业?

  张玉利:这个现象背后最本质的原因,我认为是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虽然对现在的社会特征的描述概括...

Read more

推荐的创业书单


 1. 创业基础理论系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美)德鲁克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 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
  •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
  • 德鲁克在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 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


《商业模式新生代》[套装] (美)蒂姆·克拉克,(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列举了六种有趣的方法与工具,像是移情地图...

Read more

创业者神话的三个误区


   各位朋友晚上好!女同胞们,节日快乐。感谢华章微课堂的邀请,开头我想引用彼德·德鲁克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一般的认知从看见杯子是“半满”的,改变为看见杯子是“半空”的,那么,这里就可能存在着重大的创新机遇”。我们在编写《创业管理》教材的过程中,也围绕着“观念、知识、技能和行动”的框架,构建了改变转念(Attitude)、培养技能(Skill)、掌握知识(Knowledge)、付诸行动(Do)”的“ASK-DO”模式,其中,观念...

Read more

创业团队要注意互补性和冲突


  尽管核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很突出,媒体报道也经常突出个人作用,但团队创业还是比较普遍的。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下对机会的追寻与开发,组建创业团队本身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因此,创业团队组建及其动态演化是创业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杂志推出“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项目很有意义。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

Read more

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吸取教训?


  在一次去美国杨伯瀚大学创业中心的访问中,该中心的主任跟我谈道:在中国可能无法开展创业研究与教学,理由有二:一是美国政府每年拿出很多的钱支持创业和发展小企业,但中国没有;二是美国人认为失败是一种有用的经历,在中国却排斥失败者。这种判断并非没有依据:一方面,中国的创业者在经历创业失败后,一般会选择深藏,不愿意分享失败的教训,有些甚至不愿去面对失败的经历。另一方面,失败过的创业者也相对更难获得来自各方面资金上的支持,更加倾向于选择回避失败的经历。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多年跟踪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创业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机会型创业(即为实现自身价值而采...

Read more

精神按摩师


  张玉利和李开复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更多的面对学生。不同的是,张的身份就是老师,他是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玉利参加的是科技部火炬中心等政府部门联合发起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从2007年底开始实施。首批创业导师39位,其中两位来自学术界。同样,他们与学生签署了一对一的服务协议。当然,这些服务也是免费的。

  张玉利的学生也毕业于南开大学,运营一家低压开关制造企业。半年多的时间,他们只见了两三次。两人工作很忙固然是客观事实,但张也承认他对学生的指导还不能立竿见影。对这些创业初期的公司,解决生存问题是头等大事,有些事情还无暇...

Read more

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


  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 2000年,我们在天津市开展了万户中小企业问卷调研,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学历高的创业者并没有优势。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带来了大量的创业机会,甚至是投机机会,胆量和勤劳是很重要的创业素质。今天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经济活动走向规范,投机机会减少,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已没有竞争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单靠胆量和勤劳是不够的,科技创新、拥有知识、注重学习的创业者更有优势。

  森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处于初期创业阶段,能否成功难以判断。但从创业者及其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