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卢周来

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并兼任当代中国(北京)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等职。专业擅长经济思想史与防务经济学。出版有《穷人经济学》、《边缘的言说》、《游戏着经济学》等经济学随笔集及《当代西方防务经济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并主编有《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等文集。

中国必须过劳动合同法这道关(之二)


欢迎批评与关注. 

二、《劳动合同法》有没有超出国际惯例?其长远影响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讨论《劳动合同法》有没有超出国际惯例?当下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草案只考虑到了劳方的利益,妨碍了资方解雇员工的自由。

对于法律专业领域的问题我是外行,但手头由乔治•斯蒂纳(George A. Steiner)等所著的《企业政府与社会》(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2002)一书中,关于美国经济史上涉及到劳动关系合同立法的一些内容或许对我们讨论问题有帮助。

书中说,100多年前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雇员...

Read more

中国必须过《劳动合同法》这道关(一)


此文最近发表于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媒体。但大量的数据删除其说服力大为降低。为此,我分三次贴出完整版全文。 

在最近的两会上,一些企业家代表对新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提出批评,认为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必须对该法进行修改。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与法学家的支持。实际上,在两会之前一段时间内,包括张维迎、张五常、陈志武等在内的一些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早就公开批评《劳动合同法》,张维迎明确警告说,"新的《劳动合同法》当中的一些条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可能具有致命性的伤害。这个出发点也许是对的,为了帮助低收入阶层,为了帮助工人、团体,但实际有可能...

Read more

告别07,迎接08——我们每天都进步


现在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回看过去的2007年,我觉得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传统的中国人重人更甚于重事,所以,谁将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曾经是这一年民众所关注的最大话题之一,而这一切随着会议的结束尘埃落定。这当然会在历史上会写下一笔。但事实上我认为,与未来中国走向以及广大民众生活更为相关的,却是这一年中引领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悄然发生了两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是改革出现了新气象,由“让市场有效”到“让政府有效”。十七大已经为过去近三十年的改革作了总结。改革的确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的更加富庶,带来了中国国家综合实...

Read more

我宁愿“左右都不是”


            卢周来:我宁愿做一个边缘人

  「内容摘要」一个正派学者应该追求群而不党、求同存异。我在我的随笔集中曾经说过,我的文字不想讨任何人喜欢。有人学会了左右逢源,但在学界相互攻讦的背景下,我宁愿"左右都不是",在人歌人哭鸟来鸟去的学术江湖做一个边缘人。

  价值中国网:经常在各大报纸和刊物上读到您的文章,充分感觉到您的渊博学识和勃勃生力,以及您对现实的强烈关怀,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是:是什么使您能够在如此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纵横驰骋呢?

  卢周来:在学科分化越来越细的时候,我不可能做到在经济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驰骋。但我一向对经济思...

Read more

经济思想史上的大师们


  什么才算得上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大师,或许从经济思想史大师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一书中可以梳理出某些线索。这本书是1950年1月熊彼特去世前几个月经他整理后出版的,应该能够体现出他的基本思想。

  首先,经济思想具有超越时间的生命力的人物算得上大师。关于这点,熊彼特在论述马克思时讲得最多。他说,"绝大多数智者的创造或思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永久地消失了。这段时间可能只是一顿饭的工夫、最长不超过一代人的时间。但另一些作品却不是这样。它们经历过失落,但它们重新出现了,它们不是作为末被认识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出现的,而是以作者个人的方式、带着个人的印迹出现的,这些是人们能看到...

Read more

公平是一种至上的美德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这几年我一直关注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公平问题。2005年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赞助下,曾带领一个课题组对中国人的公平观与公平感做了一些调查,同时比较系统地梳理了经济思想史上关于公平的一些文献与观点,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与评论。正好去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主题就是《公平与发展》,我也参加了其中一些讨论。我想与大家交流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什么是社会公平?第二,公平是一种至上的美德。第三,公平与效率以及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第四,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

■讲堂语录
●要实现真正的“机会公平”,政府的公共政策就应该主要照顾社会中的弱者,而...

Read more

富豪文化的反思与超越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摘译自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文章提出的问题很让我们深思。

  俄国超级富豪穷奢极侈令人讨厌,华人富豪的八卦变成娱乐新闻。美国富人热心公益,早已经形成一种"挣钱是个人能力、捐钱是社会责任"的富人文化。

  俄国前总统叶利钦四月二十三日病逝,美国称他为民主英雄,而不少俄国人则视他为国家罪人。他任内让俄国民穷财尽,他下台前民意支持度只剩个位数。而他所做的、直到今日仍在持续的,乃是他以私有化为名,把大量国有天然资源公司转移给了家人亲信,让俄国出现了四十四个十亿美元级的超富。

  这些平空制造出来的超级富豪,成了全球富翁里最恶形恶状的一群。...

Read more

在资本狂欢的年代中做一个清醒者


  这是我为<第一财经日报>写的。


  在一个资本狂欢的年代里,即使是搞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也未能免俗地被大众的关注焦点所牵着,转而关注历史上资本市场的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得出某些经验性判断或启示。正因此,最近一段时期,我特别关注两本著作:《伟大的博弈》(美,约翰·S.戈登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与《沸腾的岁月》(美,约翰·布鲁克斯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这是一部描述华尔街股市如何经历了冒险与突围最终成长为金融帝国的历史著作。包括尚福林、易纲等中国资本市场改...

Read more

灌装水成为“支柱产业“?


宋晓军电话与我说,矿泉水快成支柱产业了。于是我写了这篇专栏文章,发表于北青报。

  几天前,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所居住的小区里面所有的电梯间都换上了新广告。广告的内容是推销某个品牌的矿泉水。大意是说:当所有的饮用水都污染后,幸运的是还有这种矿泉水存在。朋友说:你信不信?灌装水有可能成为中国又一个"支柱产业"!

  我以为他是开玩笑。但仔细一想,的确很可怕:去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与今年太湖蓝藻大爆发事件过程中,不都是靠大量的工厂生产的灌装水供应,才对付过水荒吗?相信这两次事件中,生产灌装水的厂商产值与利润都翻了多少番吧。而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继续任由地表水甚...

Read more

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


  中国为什么绝大多数穷人是农民呢?

  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到中国为什么绝大多数穷人是农民呢?我们来解释一下。因为我们国家立国以后,就是在一个世界体系基本上格局已经划分完毕的情况下来进行工业化道路的,所以这个时候惟一的只能从农业部门来进行资本积累。那么改革开放前后,通过农业部门来进行资本积累的渠道是不同的,1978年以前,主要是通过所谓叫“工农业剪刀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为地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抬高工业品的价格,通过这个“工农业剪刀差”来从农业部门进行资本积累,抽取资本。那么有一个统计数据说,从1950年到1979年之间,我们国家通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