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移民计划因为补偿机制和后续产业的缺失变得前景不明,中央加大资金投放,乃至采取中下游地区对口补偿,似乎成为填补上述不足的必然选择,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黄河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具可操作性,还是应该由中央政府统筹安排更具效率。
记者:生态移民是很多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黄河源头地区作为“中华水塔”,它的生态移民是否具有特殊性?
李佐军:对于地理...
作者文章归档:李佐军
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移民计划因为补偿机制和后续产业的缺失变得前景不明,中央加大资金投放,乃至采取中下游地区对口补偿,似乎成为填补上述不足的必然选择,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黄河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具可操作性,还是应该由中央政府统筹安排更具效率。
记者:生态移民是很多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黄河源头地区作为“中华水塔”,它的生态移民是否具有特殊性?
李佐军:对于地理...
“拉闸”式节能减排的做法从短期来看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放到经济领域考量,采取这种过渡的行政手段显然也有它的缺陷,因为这已经违反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为达成“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降低20%的既定目标,拉闸限电正在以一种心知肚明的态势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
风起于下半年伊始。随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江苏、浙江、河北、山西等省份先后开始对一些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而在河北安平县,拉闸限电甚至超出工业用电,连居民、医院乃至红绿灯都开始被停电。
“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十一五”即将结束,各地方政府承诺完成一定减排任务,完不成将可能一票否决,最近有关各方压力较大,工信部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各地在紧锣密鼓落实节能减排行动,许多单位发了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
政府定调绿色经济
李佐军表示,最近讨论研究比较多的,比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鉴于低碳经济仍存在国际争议,低碳可能不经济,对此有不同看法,政府的提法变成...
秸秆还田、无土栽培、果园覆盖、生产沼气、生产饲料等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办法,看起来很美,但如果产生的效益不能与成本相抵,就运转不下去。从现实考虑,既然每年为监管、巡逻投入巨大物力人力,都收效不佳,为什么不省下这笔公共投入,换作一种公共服务呢?
秸秆焚烧问题,不只是成都的问题,而是个全国性问题,如果成都真能在此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显然具有全国性的标杆价值和示范意义。
秸秆焚烧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不仅是成都平原也是全国很多地方面临的年复一年的...
上规模、上档次的艺术产业的形成,将成为成都的又一个品牌,对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也有积极意义。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世界级和国际化,而艺术对于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共通性,艺术产业的发展,为成都的国际化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日前,记者就如何看待艺术对于城市影响这一话题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博士。以下为李佐军博士的观点摘要:
艺术也是一个产业,并且是高附加值产业。成都也面临产业升级,发展包括艺术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
...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决定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针对当前合同能源管理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记者:国家近期出台的政策,将对合能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李佐军:推出这些融资、财税等方面的针对性举措,将有助于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中的资金短缺及财税的政策扶持问题,但也要避免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过多地强调技术、资金、项目等“物的因素”,而忽略制度、规则的制定。只有首先把规则、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了0.09%。记者了解到,在上周国家统计局完成的对各地GDP单位能耗的联合审查中,不少省份上半年的GDP能耗仍在上升。此前4年,全国的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由于剩下的时间不到5个月,中国能否如期完成“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节能20%的目标,业界部分人士尚存疑虑。定于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ldqu...
60年,对个人来说已进入“花甲”,对国家来说则正当盛年。这60年,中国虽经历过很多风雨和坎坷,但也收获了“中国奇迹”和“中国复兴”之美誉。这60年中国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实现了四大转型。
中国成功实现四大转型
首先,实现了从政治主导到经济主导的转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为了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始终将政治作为推动中国前进的主导因素。不管是在“三反五反&rd...
当危机最坏的时期过去后,我们将从依靠刺激政策的“保增长战略”向依靠深化改革和培育新增长点的“促增长战略”转变,而深化改革和培育新增长点绝非易事。因此,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不可能达到前面若干年的高速度,但仍可能将在震荡中前行。
国际经济危机已持续了将近一年,在带给中国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有的已经减轻,有的正在加重,有的还在发酵。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经济持续高增长有待转型
&...
据笔者的观察分析,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可以概括为:“短期乐观、中期震荡、长期乐观”,也可形象地描述为“V+U”形增长。短期是指目前到明年年中,中期是指明年年中至2013年年初左右,长期是指2013年以后。
中国经济短期乐观
短期乐观主要表现在: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第二季度的GDP有可能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上。
这基于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