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奈特(Phil Knight)是一位传奇人物。
作者文章归档:项兵

近年来一直积极倡导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球视野,分析中国经济和民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其原创的“取势 明道 优术”思维方式,为中国民族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前瞻性的理念、思想和思路:如CEO腐败与家族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局限性、链条对链条的竞争、管理“四段论”、企业的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家的三代之分、新洋务战略、以全球应对全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安全、企业家的人文精神。项兵博士的新视野与新思维在企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对管理实践正在产生较大的影响。项博士有关中国国企改革及家族企业在东亚“四小龙”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成为哈佛商学院、斯坦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西班牙IESE商学院在它们为世界银行举办的“高级经理人员培训班”的阅读材料。
担任多间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的上市公司的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一些知名中外传媒机构,如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凤凰卫视、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远东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家》杂志、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南华早报》、《纽约时报》、法新社和美国之音等等,就有关中国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和东南亚家族企业管理、中国管理教育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等问题对他进行专访。另外,他也经常应邀为全球知名机构(如世界大企业商会(Conference Board),Institutional Investor / Euromoney,香港的英国商会,台湾的美国商会等)做主题发言与演讲。
项教授在建立企业内部激励和监控体系,公司投资与购并,企业的全球化策略,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特训与专训等方面和多家国企、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有过广泛的合作。
新一代政企关系
2011年的世界令人唏嘘。在胶着、动荡与惴惴不安中,世界发生了很多改变,而其中一些人物和事件,将对未来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在经济领域,欧债危机和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牵动了每个人的神经。多数观点认为,这些事件可能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副产品,是经济衰退与再次增长交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周期性阵痛。
然而,从哲学角度讲我更认为,2011年世界所经历的种种震荡,预示着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已经开始: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奉行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当前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矛盾,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双重考验——...
项兵:中国企业如何融入全球主流商业阵营
过去一年半,我在全球各地参加了多个公开和闭门的高端会议,最深的感触是,西方讨论中国问题的风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环境趋于恶化,可以说一部分人对中国的敌意正在升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界需要用平和、积极且理性的心态来面对西方的转变,我们也需要一些切实的策略来改变这种态势。
近年来,我一直鼓励中国企业通过参股来介入全球产业链的两端,通过参股国际主流金融机构来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竞争格局。这样中国将与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结成一个新的统一利益体,使我们得以从竞争对手甚至威胁者角色转变为“同一条战壕的战友&rd...
伟大商业机构与打造中产社会
我们要超越造富,超越追求更多的中国企业跻身于世界500强排行榜。面向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更好地关注培育与发展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这些伟大商业机构的核心要务是为中国打造中产阶层。
1999年,英国人胡润联手《福布斯》杂志发布第一张“中国百富榜”,这是第一个反映中国富豪财富状况的榜单。这张榜单后来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商业史上“重要而有趣的观像仪”,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财富积累的缩影之一。此后10余年,中国经济创造富豪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加快。各类富豪榜相继出现,而上榜富豪大多是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突然暴露在公众面前的巨额财富,令...
中国企业如何融入全球主流商业阵营
现在,我们必须改变参与全球竞争的策略,重铸中国商业文明,并向世界贡献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和“梦想”,这是扭转中国企业在全球遭遇的敌意态势,积极融入全球主流商业阵营,以及完成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必然之途。这是中国企业家们急需探讨的一个重大命题。
敌意升温
过去一年半,我在全球各地参加了多个公开和闭门的高端会议,最深的感触是,西方主流国家讨论中国问题的风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环境趋于恶化,可以说对中国的敌意正在升温。这种趋势必须扭转,否则这种充满偏见与敌意的国际环境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企业参与世...
中国企业靠什么赢得世界?
中国企业要从“威胁源”的角色转变为“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根本是“和”的精神。“和”的根本是存小异而求大同,与西方主流经济体融合,从而建立一个跨国性的、商业发展共进退的“命运共同体”
过去一年半,我在全球各地参加了多个公开和闭门的高端会议,最深的感触是,西方主流国家讨论中国问题的风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环境趋于恶化,可以说对中国的敌意正在升温。这种趋势必须扭转,否则这种充满偏见与敌意的国际环境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的重大障...
重塑中国商业梦想
对于中国商业来讲,2011年可能是一个高歌猛进与艰难踯躅并行的年份。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大量国际化收购机会使那些胸怀梦想的中国企业看到了自己成为全球性优秀公司的希望。他们的商业触角正在执著地伸入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鲜有涉足的发达市场、主流产业,但艰难与挑战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更快,也更加迅猛。
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接受《镜报》采访的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不讳言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看得见的机会光芒背后同时暗藏着各种极其富有挑战的险境。以2011年为起点的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是中国企业需要艰难攀爬的一段“隧道期”:中国企业能否放...
“以全球应对全球”新注
2000年,当我提出并倡导中国企业建立“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战略时,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我曾建议在中国经济平稳度过危机的基础之上,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参股一些处于资金困境的韩国高科技企业以及东盟国家的一些优质资源型企业、金融企业,我呼吁中国企业开始着手在亚洲整合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市场、技术、品牌和基础原材料等稀缺资源。可惜,对这个建议应者甚少。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并购外国企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再次带来了一个全球收购的好机会,2009年中国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复兴参股C...
“中国制造”的前途:以创新实现价值竞争
“中国制造”的前途:以创新实现价值竞争
文 | 项兵
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成为全球热点话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那里已经诞生了很多世界级企业。放眼今天热气腾腾的中国大地,可以真正称得上世界级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出路何在?
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在过去的三十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靠着极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成就了世界最大的“加工车间”。“中国制造&r...
珠江钢琴:从本土制造转向全球运营
从出口制造型企业向全球运营型公司的转型,珠江钢琴集团是怎么做到的?
“1998、1999这两年很难,销售局面打不开。”童志成很为难,“整个美国商业网络已经形成,根本没法进去。”这件事已经困扰了他很久。“钢琴源自于西方,只有在那里获得成功才是对钢琴质量的真正证明。”但他清楚,“过硬的质量是打入海外市场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992年,51岁的童志成出任广州珠江钢琴工业公司(Rearl River,后更名为珠江钢琴集团,以下简称“珠江钢琴”)...